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跟兒子住在同壹個小區,同壹棟樓,不同的單元,不同的樓層。
我覺得挺好的啊!就是大家說的壹碗湯的距離。
每個周末兒子壹家三口來家裏吃中飯,不用穿外衣,他們壹家三口穿著居家服通過壹個連廊就到媽媽家了。
有時孫子褲子尿濕了兒子立馬回家拿來壹條換上,有時吃飯的圍兜忘記拿了,沒關系再跑壹趟幾分鐘搞定。
這段時間疫情都封在家裏,每天早上蒸雞蛋時給兒子帶幾個,網上買了水果壹個微信兒子就來拿回去吃,那天下樓做核酸去了趟超市,給孫子買了兩箱特侖蘇,壹個微信兒子來提回家了。這壹連兩天早上都起來給兒子和孫子做他們最願吃的糖酥餅。
兒子壹家晚上在丈母娘家吃飯,也都在壹個小區,有時晚上吃完飯沒事兒就下樓來媽家裏坐壹會兒,妳看這不挺好嗎?住得近就是有壹點,作為老人的我們記住千萬不要管小家的任何事兒,我從來不管,也很少去他家。少說話,多做事,多給錢,壹定沒毛病。
偶爾在樓下能遇見,如果像有人說的,兒媳婦最討厭看見婆婆,那就買壹個小區,不同樓棟就好了。
反正,我住了三年了,覺得挺方便的,沒啥缺點。最主要的還是那句話,無論住得遠近,都要靠情商,智商來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系。
我反倒認為,最好別住同壹小區,更別選對門、同壹樓層或者其它單元。
先舉壹例。我住的是農家的小康樓,與兒子住的萬泰花園約1千米的距離。大前天早上5.30我開車去接孫子上學,到了小區門口才發現漆黑壹片。
打電話壹問,才知道自昨晚11時許,因變壓器故障,附近幾個小區全停電了。
兒媳陪孫子從13樓步行下來,我發動車剛要走,她卻要鑰匙去我家小康樓。為啥?她的電動車昨晚下班放在家裏,今天壹停電就下不來了,只能去騎我的電動車。妳說這不是麻煩嗎?
又翻過來說,幸虧不住在同壹小區,否則這電動車不都在樓上下不來嗎?而且當天晚上仍未來電,為不影響孫子學習,就讓他住到了我家裏。
即使住了同壹小區,最好也別選同樓同單或對門。為啥?南京我壹條友,和女兒住對門。去年疫情時,這個樓壹封,都出不來了。所以他後悔地說:如果不是同壹個樓,起碼不至於都困在裏面吧?而且即使是平時,聽到對門女兒女婿乒乒乓乓地吵架,我能裝不懂嗎?
所以我認為還是距離產生美!
如果能夠和兒女同住壹個小區,最好不要住對門,也不要住壹個樓層,慎至壹個單元也不能住!最好的辦法就是住的不是壹個單元或者是能隔壹棟樓的距離,這樣對兒女還有妳們都有好處,不然很容易結下仇怨。
所以說,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住的間隔不要太近。本意上講,覺得跟以婚的兒女住的越近越好!反而,會容易與他們產生矛盾。當然了,兒子或是女兒不會跟父母產生什麽矛盾!即使有矛盾,也很容易化開。現在,唯壹的問題不是兒女而是他她們的另壹半身上,使之,各自的生活過的都不順心,還讓自己的兒子或者是女兒夾在中間受夾板氣。
對於兒女住的很近,我們有很深的體會。女兒結婚後妻子去女兒家伺候月子,在伺候月子期間看到女兒住的壹個單元裏有壹戶賣房。當時,我妻子想把這套房子買下來,女兒也高興,說住的近了以後都方便。那時,我認為住的太近了不好,那怕不在壹個單元都行。可是,妻子就說住的近以後咱們老了好照顧,還有看外孫女也方便又安全。其實,她根本沒有去想住的太近會有矛盾的發生!最終還是依了她。
自從買完壹個單元的房子住進去以後,慢慢的讓她體會到了住的太近的害處!首先,那對小倆口不吵架,不管為什麽吵架,妳聽到了或是知道了就要過問,做為女人就愛參與此時,本來是小事情只要長輩參與了就成為了大事!妳要是不參與自己又會生氣。在趕上兒媳婦或是姑爺不會來事的人,嶽母或是婆婆跟女婿和兒媳婦關系鬧的會僵!此時,就住在壹個單元裏更別說是對門了,見了面都很尷尬,趕上碰面後都不搭理妳,妳只有生氣的份了。所以說,千萬不要和兒女住的太近,捎微有壹點距離最好。
總之,什麽都聽不見,看不見就減少了矛盾的產生!再有,也不影響各自的生活也不影響各自的生活空間和隱私。
千萬不要買對門!
我表妹跟她公婆住對門,人家全款買的房子。我表妹人比較老實又內向,跟公婆生氣競自己憋著,生二胎月子裏抑郁,頭頂的頭發掉沒了都,後來憋出甲狀腺癌了,做完手術後死活不住壹起了,正好孩子要上學,買了學區房住遠了,心情好多了。
有壹次我買衣服,試衣服的時候聽兩個導購聊天,壹個說跟公婆住對門,天天見面,隔應死了!另壹個說人家給妳們買車買房看孩子,妳還不願意?這個說:那也隔應!
聽見了沒?這個世界上,願意跟公婆天天見面的媳婦兒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不得已才住壹起的!妳稀罕人家,人家不稀罕妳!
所以說,千萬不要買對門,壹個樓洞都盡量避免,最好是買到其他樓上去!
選壹碗湯的距離最合適。如果兒女想來吃飯就給他們做上;如果需要妳去做飯和帶孩子妳方便過去。距離產生美。
選擇同壹個小區不同的樓棟,最好不要選同壹樓層和同壹個單元。等妳們住到壹起後,就明白我說得有道理了。
說句不好聽的,和兒女住對門或者同壹樓層,家裏大聲說話都會聽得到。遇到敏感型父母,那還不得壹天過去好幾次,日子和住在壹起有何差別。
在農村老家,有兩個或者多個兒子的家庭,壹般兒子結婚都搬出去過,離得相對遠點。
父母跟前多是小兒子,有的住到壹起,有的隔個院墻。所以有壹點事就知道,有時也會為壹點小事鬧個不愉快。
住得近了接觸就多,尤其是老人,對自己的兒女百般掛念,對什麽也不放心 ,啥事也要管。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多麽想要自由,寧願家裏臟亂,也不要父母的叨念。
沒住在壹起還有點美感,住得近了就知道想逃離是多麽困難。逃離也是雙方的感受,不止是妳兒子,妳將來也會有這個想法。
我家和我姨婆家住得近,壹個單位宿舍,隔壹棟樓。夏天都喜歡在小區裏玩,尤其是帶孩子的老人,在小區裏隨處可見。
我上班必須經過姨婆家住的樓邊道路,每次到那裏只要姨婆姨公在,我必須下自行車和他們打招呼,否則自己也感覺沒禮貌,可能姨婆也會怪我。
我老公就是因為沒看見姨婆的孫子在玩,沒過去逗孩子,姨婆對我婆婆告狀,說我老公在路上走,他孫子跑去和他說話,他不搭理孩子,弄的孩子很無趣。因為這鬧得不愉快,見面不說話不好,說話心裏也別扭。後來借我單位集資建房,果斷搬離那宿舍,離得遠了些。
我住的單位宿舍中,父母和子女都在的有十幾戶,沒有壹戶是和父母住同壹棟樓的。有條件的也不選擇在壹棟樓住。我看他們也是母慈子孝的,相處得很融洽。
小李的母親住3號樓,小李夫妻住4號樓。壹家三口都是我單位的職工。既是同事也是家人,和睦的相處幾十年。
現在小李母親已85歲,小李也沒搬過去和母親壹起住,壹是母親身體還行,二是母親堅持自己住,說壹個人住習慣了,家裏多個人睡不著。
小李現在也退休了,早上第壹件事就是去他母親那裏看看,問母親想吃什麽,買還是做。然後再去準備早飯,給母親送過去,看著母親吃完,收拾好,母親就讓小李回自己家休息。
有時天氣好小李也會扶母親下樓,在小區裏轉轉或者坐著說說話,看著很溫馨的樣子。
小李說,現在有時間了可以陪陪老媽。原來上班時間緊,老媽身體也好,吃飯問題都是電話說好,早晨做好或者買好送過去。
小李說母親有晚起的習慣,為了不打擾母親早晨的睡眠,又不耽誤上班,小李都是把飯放到門口自己訂在墻上的盒子裏。母親也不是生活沒規律的人,差不多送飯的點也就起來了。時間長了就約定成俗了。到點老母親自己開開門,就能拿到兒子送過來的飯菜和湯水。
題主剛退休,年齡應該不大。與兒子住在壹個小區,接送孩子是沒問題的。目前主要是妳幫兒子的,還不需要兒子對妳照顧,妳也不用過多參與兒子家的事,這樣彼此相處安好。
要知道,年輕人過日子,也有勺子碰鍋沿的時候,為點小事爭個理也是常有的事,妳住得近了聽到了,是過去好還是不過去好,恐怕坐臥難安吧。
本來小兩口爭個理而已,妳若忍不住過去了,再插壹杠子,小事也變成大事了,甚至有可能壹發不可收拾,那不違背了妳們住在壹起的初衷了嗎。
不同樓宇就不會產生這種情況,給年輕人點私人空間,讓小兩口在生活中有壹定的隨意性,不必在意妳們的感受,在自己家想說就說,不會產生壓抑的心理。
住得太近了,雙方都會在生活中有所收斂,時間長了難免心裏壓抑,就是再和諧的家庭,也必須有各自隨意生活的空間,有矛盾捂著蓋著是不行的。老話說是癤子總要出膿的。
所以有問題不要緊,總要讓人說出來。可能有人會說,沒有人會不讓說話。問題是有問題時能做到好好說話嗎,不發泄出來就憋悶的上,壹大聲說話,妳就聽見了,還有什麽秘密可言。這事對妳們也同樣適用。
題主是聰明人,千萬不要和兒子住同壹樓層。買房是大事,退休的年齡不可能再隨便換房,要想晚年心裏清靜點,還是離兒子家稍遠點吧。這樣既不耽誤妳接送孩子,將來也不影響妳兒子在妳身邊盡孝。
同住壹小區已經是大幸福,何必還要得隴望蜀要求住對門或者同壹單元?家庭成員需要距離產生美,壹個小區就夠親近了,壹個單元幹嘛,妨礙我們年輕人吵架就不好了。
我跟老公是雙獨生子女家庭,我的終極願望就是選壹個有學區、交通便利、有公園、離商場醫院都不遠的小區,買三套房子。最好這小區不大不小,十幾棟樓,我家,父母家,婆家都住在不同棟。像北京某苑百十來棟樓算了,那不是壹個小區,那是十個小區粘在壹起了[捂臉][捂臉][捂臉]
為什麽這樣選?
首先,我認為獨生家庭的四位老人,終將要活成壹家人,年輕人要早早的規勸自己的父母,好好跟人相處,這樣對家庭和諧特別重要!體現在過時過節我們可以壹起,壹起吃飯做飯,壹起 旅遊 ,互相幫襯,三個家庭就像三腳架!穩如泰山!
其次,帶孩子方面,大概率二胎以上,住在壹個小區,彼此交融又獨立,我看到好多帶孩子的大多都是外婆奶奶,把父親公公整成了留守老人覺得特別心疼,住在壹小區的話,這就自由很多,媽媽可以回家歇歇,爸爸也可以隨時來串串.
再次孩子長大了,離家不遠有學校的話,三家輪流接送都不是事兒,我和老公忙的話,雙方家長也能彼此依靠互相幫忙!
想想都覺得開心
有很多老年朋友都有這樣的想法,希望子女住在身邊,越近越好,相互有照應 。其實不然,與兒女住的近,確實有很多方便之處。
最起碼有兩大方面的好處:壹是老年人遇到生病就醫,特別是突發狀況,子女住的近就好的多,隨叫隨到隨處理。二是子女的孩子需照看時,隨時送到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放心、省心更安心。
當然,與子女住的近,也有不便的地方,特別是住壹個單元和門對門。對老年人沒有多少問題,但對年輕人來說,就很難說了。因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與老年人有差別。比如,經常性的外出應酬,喝的醉熏熏的回來,父母見了恐怕不悅,甚至責怪。另外,小兩口吵架、教育孩子等,產生壹些矛盾,住近了父母容易知曉,這時,過問不好,不過問也不好,難以處理。
總之,與子女住的近遠,也不是人們隨心所欲的事,是有很多因素決定,經濟條件、工作場所、孩子就學、生活環境等,都會有影響。但如果有機會選擇,我個人感覺還是近些好,同壹小區不同樓更好。
同壹小區,不同樓座就挺好,“壹碗湯的距離”最合適,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互助有個照應方便。
如果要論生活方便,肯定是對面最方便。門壹開,穿著拖鞋和睡衣,這屋到那屋,像在壹個房間裏。並且還可以把樓梯口和走廊的空間充分利用起來,放東西,不用和別人商量。特別是房價高的城市,這中間的公攤面積利用起來是超值的。
但這樣做需要父母壹定要把握好壹個度,要給子女留空間。比如是公公婆婆和兒子媳婦門對門,不要主動去兒子媳婦的家裏,他們可以隨時到父母家裏。父母做好飯了,子女到父母家裏來吃。不要聽到兒子媳婦吵架就過去勸架,要給他們自我解決的時間和空間。
同樣,嶽父嶽母和女兒女婿門對門,也要把握***處的度,不要越界了。
如果子女家裏來客人了,也不要刨根問底。
但又有幾人能做到呢?如果做不到,時間長了矛盾就會越來越多,遠香近臭的現象就會凸顯。
所以還是不要考慮門對門吧。
可以考慮選同壹個單元,或者考慮選擇臨近樓棟,保持“壹碗湯”的距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