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企業家裏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裏最懂商業的人;他是中國電影商人裏最愛作畫、收藏畫的人,也是為了拯救公司,不惜賣畫、賣豪宅的人。曾經的龍頭企業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王中軍和他的華誼兄弟,該如何度過至暗時刻。
連續虧損兩年的華誼兄弟正面臨著退市風險。
不久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將其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匯豪庭2座高層A、B室相連的房子,以2.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億元)出售。
這是他繼賣畫救公司後,又完成了賣房的“壯舉”。
去年8月,王中軍賣掉自己精心收藏的字畫時,留下了壹句豪言壯語: “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麽都可以賣掉,這個沒有什麽丟人的。”
從雜牌公司到電影龍頭,王中軍始終遊刃有余地在電影與商業之間無縫對接。就像華誼投資人汪潮湧對王中軍的評價:“ 他是中國企業家裏最懂電影的人,中國電影界裏最懂商業的人。 ”
然而,陽光的背後究竟折疊起多少暗斑?個中艱辛恐怕永遠只是樹下的壹攤陰影,令人視而不見。
愛畫的商人
比起電影公司老板的標簽,王中軍更愛說自己是壹名畫家。
他愛作畫,也愛收藏。
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 因為我房間裏有這樣的幹枯茉莉,我覺得挺有繪畫感,就畫了。不會需要特意去找這種題材,梵高就是這樣的。 ”
他對藝術的崇拜鎖定在上個世紀印象派的畫家裏面:
“我去巴黎,幾乎沒有壹次不去奧賽美術館的,最大的原因是那有梵高、莫奈和高更,我是學美術的人,梵高畫的都是特別小的東西,我特別喜歡他畫的壹雙鞋,壹個小椅子,他住的小房間畫了多少畫,壹個單人床,完了擺壹把小椅子就畫得非常美,那種東西特別能打動我。”
王中軍自己的畫裏也處處可見梵高的影子——粗獷彎曲的筆觸、飽滿沖擊的色彩,還有經常出現的天空、樹或田野。
2014年11月4日,王中軍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以6176.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逾3.77億元拍得梵高的壹幅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
他的好友兼投資人馬雲曾親眼見證了其收藏的百幅名畫,嘆為觀止。
賺錢養著自己的夢想是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而王中軍能夠做到,背後是20多年在電影圈的摸爬滾打。
1976年,王中軍初中還沒有畢業,不滿16歲時便應征入伍。他本想走父親的老路,建功立業,結果在軍隊壹待就是四年。
經常在大半夜站崗、壹坐火車坐上十幾個小時、連續四十八小時不睡覺……王中軍的這段軍旅生涯完全吃苦的主色調填滿。
但在他看來,壹句“我不知道到底有多苦”,就將往日辛酸壹帶而過。 如今想來,在軍隊中的歷練培養了他堅韌、樂觀的個性。
後來,王中軍復員回到北京,在父親幫助下謀到壹個物資部保衛處的工作,在保衛處其實和看大門的性質是壹樣的。壹眼就能望到頭的工作對於野心勃勃的王中軍來說,怎麽可能滿足?他很快便辭職了。
這段時間,他幹過體制內出版社的美術編輯,還做過廣告經理,但總覺得這些工作不滿意,後來幹脆在29歲那年選擇了赴美留學。
1994年,在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之後, 王中軍懷揣在美國賺到的10萬美元,回國開始在市場經濟初開的混沌漩渦中試水創業。
華誼當時的經營很艱難,剛開始做的是壹本小雜誌,刊登壹些廣告,然後直郵給使館和三星級以上的高級公寓。在此期間,經商遭遇挫折的弟弟王中磊也加入到哥哥麾下,***同經營華誼廣告公司。
關於那段時光,王中軍曾在媒體采訪中提到:“我當時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天天打工,就為100塊錢而努力奮鬥13個小時,再往前推,我當兵的時候壹個月只有6塊錢,誰會去想到妳今後會創造了壹個‘電影帝國’。”
華誼起航
1998年時,壹個突如其來的契機,為這個廣告公司開啟了通往影視行業的輝煌之路。
壹天,王中軍在路上偶遇出國前的老同事,對方正在做電視劇生意,並給他詳細講述了電視劇行業的利潤前景。
很快,王中軍投資拍了自己的第壹部電視劇《心理診所》。這是壹部喜劇,由英達導演,蔡明、楊立新等人主演。雖然沒有拍戲經驗,但王中軍利用自己做廣告的優勢,進行了很好的推廣,結果第壹部戲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初嘗碩果的王中軍從此壹頭紮進了電影圈裏。
當時,華誼第壹次嘗試著投資了三部影片,分別是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以及馮小剛導演的《沒完沒了》。
盡管前兩部讓華誼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充滿京味兒、書寫普通小人物生活的《沒完沒了》卻大賣——3300萬票房在2000年總票房榜中排名第二。
正是《沒完沒了》,讓王中軍遇到了幫助他把版圖做大的貴人,馮小剛。
緊接著,王中軍又和馮小剛合作了《壹聲嘆息》 。那是2000年,但華誼兄弟就以導演工作室的機制緊緊拴住了馮小剛。 這種合作形式在當時並不多見,足以證明王中軍獨具慧眼。
《壹聲嘆息》的主演是張國立、徐帆,都是當年影壇的扛把子。電影講了壹個男人在妻子和情人之間周旋的故事。馮氏喜劇特有的黑色幽默精神已經在這部電影裏嶄露頭角。
馮小剛擅長展現市井文化,他的作品既有娛樂屬性,容易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又內含壹股聰明勁,四兩撥千斤地批判,不是全然的媚俗。
王中軍和王中磊恰恰看中馮小剛的這壹點。王中磊曾說:“小剛嚴格說,是華誼電影版塊創始人之壹,我們成就了小剛,小剛也成就了華誼的電影。”
除了商業和藝術觀念上的壹拍即合,王中軍和馮小剛在氣質上也頗為相似。
由於多年在社會打拼,王中軍的身上透著壹股江湖氣,大方且仗義。恰是這種江湖義氣也吸引了馮小剛,他成為了華誼真正的兄弟。
王中軍的“講義氣”不只是針對馮小剛。在對待員工福利的問題上,他向來慷慨大方。
他曾拿出了公司20%的股份送給核心團隊:持股者名單中,既有知名導演、制片人、當紅演員,也有秘書和司機。
“華誼兄弟”在中國電影產業裏也開創了許多先例,建立了最早的電影導演工作室,最早開始做經紀業務、簽藝人……
恰因王中軍這種敢於嘗試、不拘小節的個性,最終才會締造出壹個如此龐大的“華誼帝國”。
絕地求生
去年八月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王中軍“自爆”前年的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拍賣品中有壹半是自己的畫,但“賣畫過冬”不丟人。
如今,王中軍又疑似為華誼兄弟周轉資金出售了豪宅。時隔十年出售的這所豪宅,凈賺8800萬港元(折合人民幣約8000萬元),漲幅約66%。
疫情沖擊下的影視寒冬竟將龍頭企業的大佬逼至如此境地。
2009年,華誼兄弟成為創業板影視第壹股。 上市首日,華誼股價上漲超147%,領跑娛樂板塊二十余家企業。
而後,王中軍對公司的核心管理層表達,華誼不應當只做電影,應該效仿好萊塢幾大娛樂巨頭的發展路徑。
在“去電影化”的思路下,華誼將其傳統的影視+藝人經紀業務模式分為三大板塊: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
不過,這次轉型不太成功,正如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中所說:“企業家應當專註於自己熟悉的領域,盲目擴張到其他領域具有冒險性。”
在華誼兄弟奉行“去電影單壹化”戰略的幾年時間裏,公司的其他業務沒能發展起來,電影觀眾卻日益減少。
2014年是壹個分水嶺。
當年,中國電影行業全年票房實現2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5.78%,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占據了國產片票房市場份額58%的五大民營電影公司中,光線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9%,博納為15%,當時剛成立兩年的樂視影業也從此前的8%上升到11%。
在2012年和2013年均為冠軍的華誼兄弟卻意外跌出三甲,位列第四,其電影票房收入僅占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
這壹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則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2016年,華誼兄弟出現了首虧,同時代表公司主營業務收支狀況的扣非凈利潤呈負數,為“-4018.28萬元”,這是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八年以來首次出現。
從那之後,華誼的狀況壹再滑坡。
2019年底,在壹份內部信中,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磊坦言2019年是創業25年來最艱難的壹年。
2019年,華誼兄弟巨虧39.6億元,同比減少262.32%;實現營收21.86億元,同比減少43.81%。
2020年必將是他們輸不起的壹仗,又遭遇了疫情。 2020年壹季度,華誼兄弟又持續虧損1.43億元。
為了補上這些虧空,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動作頻繁。
先是在2019年7月,華誼兄弟靠抵押電影設備換取了4000萬人民幣;
去年8月,王中軍坦言自己在賣畫換取資金以解決公司流動性的問題;
去年9月,華誼兄弟及全資子公司華誼國際投資以5500萬美元(約合3.9億元人民幣)轉讓了其持有的GDC公司全部股份,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去年12月31日,華誼兄弟出讓“賣座網”4%股份給賣座網CEO陳應魁,轉讓價為904萬元。
這兩年華誼似乎壹直在用“拆東墻補西墻”方式自救,不過虧損就像無底洞壹般,欲壑難填。
若華誼在2020年未能盈利,公司將迎來三連虧 ,將面臨退市風險。
過去的行業翹楚究竟該如何走出慘淡經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