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法華塔在今嘉定區嘉定鎮的中心,又名金沙塔。
法華塔建於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當時這裏還叫“練祁市”,十年後,嘉定設縣。
縣城建設就以此塔為中心,因它是全城最高點,在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之中心。
塔建成後,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
後幾經興廢,至明代萬歷年間損壞尤甚,只剩下底層還比較完整。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知縣陳壹元募款重修,仍恢復七重樓臺,四面設壺門,磚木結構,高40.83米,各層有平座、欄桿、腰檐,層間飛檐翹角,下懸檐鈴,風動鈴響,清脆悅耳。
“金沙夕照”是當時嘉定的人文勝景之壹。
明末嘉定四先生之壹、書法家婁堅題了“法華塔”之匾。
塔傳至民國期間又雕零不堪,民國十三年(1924年)邑人戴思恭募款大修時,改底層圍廊、各層腰檐欄桿、七層塔頂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新中國成立後,嘉定人民 *** 將其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嘉定縣 *** 決定聯合撥款近200萬元對嚴重傾斜(中心位移達120厘米)的法華塔進行搶修,並動遷周圍居民和商店。
2月,先行清理塔底層下的地宮和六層塔室的壁龕,清出宋以前古錢幣、元代八思巴文錢幣、玉人、玉雕動物、石造像、銀盒、青銅器、瓷器、古籍等宋、元、明代文物上萬件。
修復時,亦將壹批當代珍品“世紀寶鼎”的子鼎、展示法華塔修復前風貌的高級紫砂茶壺、激光玻璃“神光”、瓷器精品“三陽開泰”、鄧散木治印“清代壽山石對章”、銀質2000型桑塔
嘉定法華塔風貌1(17張)納轎車和金質燈泡模型、南翔小籠饅頭玉雕、金盾、銀盞、留青竹刻、黃楊木雕等,入藏地宮。
1996年底竣工,通過經緯儀測定,塔身總體“站直”,達到規定要求,而且恢復了古塔“鈴鐸響諸天”的固有風采,並為其設置了立體泛光照明,使昔日“四角放光”的傳說成為現實。
每層塔內設有樓梯,拾級而上可眺望全城景色。
塔下彎彎的河水、幽深的街巷、古色古香的老屋,構成了嘉定壹景。
嘉定法華塔傳說: 俗名文筆峰,有祈求科舉中式之意。
法華塔旁無寺無廟,巍然聳立於街衢鬧市之中。
嘉定建塔有壹段傳說。
據說,當時嘉定的讀書人科名衰微,於是有人便提議在橫瀝河與練祁河交匯處的街上建塔,取名法華,意即人們都能得到佛壹樣的智慧,用以激勵讀書人奮發進取。
建塔之後,嘉定果然“科名鵲起”,因此寶塔被看作嘉定文風之所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