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小年的日子有所不同,北方通常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四為小年。小年吃餃子在晚上吃,有送行竈王爺上天庭匯報之意。餃子為我國傳統食物的代表,在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我國,人們在過重要節日時均喜歡吃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神醫張仲景創制,深受人們喜愛。不同餡的餃子寓意不同,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祭竈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壹,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壹歲事,故先壹日祀之。”宋代範成大所作的《祭竈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竈日壹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竈。”《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壹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竈神於坤寧宮。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區百姓也提前壹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