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by:桐君 丁英俊

本篇屬“專業區”內容

需壹定中醫學基礎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嚴格點說,是麻黃連軺(yao搖)赤小豆湯,是很好用的祛濕熱方。

《傷寒論》中用它治“瘀熱在裏”。

個人曾用它治濕熱所致的痤瘡、皮炎等等,效果較好。

壹般讀書仔細的醫生,都知道這個方子有壹個特殊之處:裏面有兩味罕見藥。

即“ 連軺 ”和“ 生梓白皮 ”。

連軺,壹般認為即連翹根,由於現在市面罕見,基本都用連翹代替之。

久而久之方名都變了。

生梓白皮,即梓樹皮,更是罕見,大家全都用桑白皮代替了。

但是,經方配伍精妙,往往改變其中壹味藥,甚至只是改變劑量,效果就有天翻地覆的巨變。

用連翹替連翹根,桑白皮替梓樹皮,影響暫時還是壹個未知數。

因此,有的醫生為保證療效,堅持使用連翹根與梓樹皮,堅決不用替代品。

但是,今天我們卻要深挖壹步,其實:

連軺不是連翹,但也不是連翹根!

生梓白皮不是桑白皮,但也不是梓樹皮!

故事是這樣的。

連翹的記載非常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即有出現。

翻壹翻從漢代到唐代的本草,會發現連翹的記載特點是這樣的:

葉狹長,莖梢有花,果實似蓮,種如粟粒 。原文太多不放了,感興趣的可自行查詢。

就長這樣:

喵喵喵

可是我們現在的連翹長這樣呀:

現代連翹:葉近橢圓,遍莖有花,果實卵狀,種扁如翅。

古代連翹:葉狹長,莖梢有花,果實似蓮,種如粟粒。

這明顯不是壹種植物!

這是怎麽回事呢?

經查發現,在傳抄過程中,連翹記錄出現重大錯誤。

(這類錯誤在中醫學歷史上其實非常非常非常多)

在宋代,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寇宗奭先生 將壹種木樨科(與古連翹不同科屬)植物,誤當做連翹,收入書中。

此後,錯誤不但無人發現,反而壹傳十十傳百, 宋、元、明、清幾百代中醫,都把這種木樨科植物,當做連翹,直至今天也沒有改變。

所以,古代連翹與現代連翹,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植物。

它們的藥效也有不同。

據統計,古代連翹多用治癰疽、腫毒、堅核、腫痛。

現代木樨科連翹多治風熱、時毒、頭面生瘡。

那麽,古代連翹現在是什麽?

《傷寒論》及宋以前醫方中的連翹,就是: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黃海棠!

現代名“湖南連翹”“紅旱蓮”,壹般全草入藥,也有果實入藥。

另壹味藥,生梓白皮,壹般認為就是梓樹皮。

此藥古代多見而現代罕見,是由於梓樹在古代是優良常用樹種,大量種植。

但隨時間推移,逐漸被其他樹種取代而日漸稀少,所以今天很難能買到梓樹皮了。

醫生們只好用桑白皮代之。

但直接用梓樹皮,也是欠妥的,因為, 在張仲景生活的漢代,“梓樹”壹詞指現代的“梓樹”和“楸樹”兩種植物~

所以,究竟用梓樹皮還是楸樹皮,最貼近仲景原方呢?

首先,《本草經集註》中記:“梓亦有三種,當用樸素不腐者”。

1972年,馬王堆漢墓中 出土棺槨多個,屍首已無但棺木無損,經查,材質為楸木!

顯然,楸樹不腐,符合記載,勝梓樹壹籌。

第二,《證類本草》中直言“ 梓樹皮有數般,惟楸梓佳,余即不堪 ”。

直接點了楸樹的名,楸樹又勝壹籌。

第三,根據《史記》記載,河南南部,淮河流域大量種植楸樹。

種植楸樹的區域與仲景出生、生活的區域完全重合。

考慮到順豐快遞1700多年後才出生,所以,用楸樹更顯合理。

此證據略牽強,僅做輔助。

結合以上, 個人認為,《傷寒論》中,生梓白皮,即是現在紫葳科植物“楸”的樹皮。

說了這麽多,有人可能要問了,這兩味藥在醫院裏根本買不到,講這麽多又有什麽用呢?

不不不,這種時候,妳就應該祭出“萬能的淘寶”,那裏有無數做冷背藥材生意的店家,去找他們,就能買到真正的連軺和梓白皮了。

為避嫌疑,就不列具體店鋪了(當然,自家的店還是會無恥的貼出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蘇葉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