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從西到東,地形分為山地、平原、丘陵三個部分。
成都西部,是高峻的龍門山和邛崍山地。這裏的山峰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大邑縣境內的苗基嶺,海拔5364米,是全市的最高峰。西部群山或險峻雄奇,或幽雅秀麗。由各種巖石風化後發育而成的山地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山地植被主要是亞熱帶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帶,垂直分布比較明顯,森林樹種異常豐富,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從而使該地區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觀。除了重要的林業價值以外,更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旅遊價值。
成都中部,是廣闊的成都平原,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壹半,海拔在450—720米之間,相對高差壹般不超過2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便於引水自流灌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從上遊地區帶來大量礫石、泥沙沈積成為深厚的沖積層,形成沖積土。幾千年來,在勞動人民的長期耕作下,成都平原的表層土壤發育成肥沃的水稻土,而且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兩千多年來,由於都江堰水利系統的興建,成都平原上河網交錯,灌渠密布,水旱從人,成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阡陌田疇之間,壹個個農家院落被綠樹翠竹層層環抱,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竹林院落景觀。
成都東部,是低矮的龍泉山和四川盆地中部丘陵的西緣,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由紫色砂巖、泥巖組成,這些較為松軟的巖石風化以後形成肥沃的紫色土。龍泉山植被多遭破壞,水土流失較嚴重,現僅分布著壹些次生的青掆林、馬尾松林和經濟林木。丘陵區谷地寬闊平坦,丘坡梯田層疊,沖田相連。金堂縣雲合鄉河谷低處海拔僅387米,是全市的最低點。
成都的五個主城區是: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和成華區。
錦江區位於城區的東部至東南部,是成都的老工業區和老商業區,很多大型企業之前都在這裏。後來隨著其他地區的發展,錦江區的發展相對滯後。近年來,為保護環境,原有的大型重工企業也都逐漸遷至郊區。但仍保留了鹽市口、春熙路等傳統的商業區。這些地區目前仍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成都近年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振興東部和北部,錦江區也是優先發展的地區。
和錦江區相對的是青羊區,它位於城區的西部,擁有獨特的環境優勢,旅遊資源相對豐富,青羊宮、金沙遺址、寬窄巷子等都在這裏。綠化率很較高,人均綠地面積在五城區中最好,百花潭公園、人民公園、文化公園、金沙公園等雲集於此。很多政府官員也多居住於此,有“成都貪官住西門”壹說。借助改革的契機,青羊區在五城區發展得較為順暢,環境優勢進壹步體現,規劃建設也做得比較好。區域內發展相對較為平衡,配套設施較為齊全。
金牛區位於城區的北部至西北部,因為有火車站和荷花池市場,這裏發展得相對較早,成為各種小商品和大型工業原料配件批發及零售的集散地。目前也仍是城區的交通中心。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金牛區的外來人口多,人員構成相對復雜,治安不如其他幾個區。近年來,金牛區依靠自己位於西北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和開拓羊西線、沙西線等標誌區域,不僅建成了高新西區(高新技術開發西區),還鞏固了成都通往都江堰的交通優勢。但總體說來,區域內的發展並不平衡。
武侯區位於城區南部,是個後起的富貴區。這裏雲集了四川大學、華西醫大、西南民大、成都體院等高等學府,文教優勢明顯。有因為外國人來成都留學,其家庭也居住在附近,後來為了方便外籍人員工作,外資企業大多也都建在武侯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就在這裏。這樣壹來,武侯區成了成都外國人最多的地區,中華園、錦繡花園、銀都花園、大世界家樂福、羅浮世家等高檔小區裏,外國人比比皆是。由此,這裏的高檔小區也是全成都最多的。生活配套設施極為完備。富裕程度也是五區裏最高的。
成華區位於城區東北部。雖然該區成立較晚,但集合了東部的老工業區和北部的交通,是發展較早的地區之壹。如今的萬年場、府青路、壹號橋等地仍是名聲較為響亮的地名。但和其不相稱的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位置和作用。因為成華區發展相對較慢,歷史上的名聲在如今已經完全被其他地區超過。加之沒有錦江區那樣的標誌性商業中心,這裏的發展始終落後於其他地區。其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沒有其他地區影響大。這裏也是成都振興東部和北部的重點扶持地區。
而龍泉驛區、溫江區、新都區等地是以前的周邊縣更名而成的,離主成區較遠。
國家
中華人民***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市名
成都市(英語:Chengdu 拼音:Chéngdū Shì)英文舊譯:chengtu。別稱“蓉城”、“錦城”、“天府之國”。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0.67度,東經104.06度。遠眺市中心()
轄區
19個。成都市***轄9個區、4個市、6個縣。
主要領導
市委書記李春城,市長葛紅林。
城市面積
12390平方公裏(中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第8名)。中心城區面積598平方公裏。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公裏。
海拔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處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2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萬人。常住人口1270.6萬人,增加12.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
民族
成都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4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區。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成都市所在的時區為UTC+7。
郵政編碼
610000
電話區號
028(+86)
汽車號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標
太陽神鳥,從金沙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圖樣代表成都
市樹
銀杏
[編輯本段]氣候
壹、氣候概況
成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多年年平均氣溫為16.2℃,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3℃,年極端最低氣溫為-5.9℃,最熱月出現在7~8月,月平均氣溫為25.4和25.0℃,最冷月出現在1月, 月平均氣溫為5.6℃;年總降水量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別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別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現在5~9月,常年暴雨出現的始終期分別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二、各季的主要氣候特點
冬季:冬無嚴寒,對小春和畜牧生長有利,連續的多霧天氣對交通航運影響較大,冬幹、寡照比較明顯。
春季:氣溫回升較早,對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長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穩定,易出現持續低溫或“倒春寒”,影響大春作物適時播種或造成爛種爛秧。
初夏:溫度適中,日較差較大。
盛夏:夏熱多雨、光照強
秋季:秋短陰涼多綿雨的天氣和秋長秋高氣爽的天氣都有出現。
[編輯本段]簡介
成都(Chéngdū)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會,中國副省級城市之壹,四川省政治、經濟、文教中心,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單列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成都古為蜀國地,秦並巴、蜀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蓉”,1921年設市。
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樞紐,綜合實力西部第壹。
2007年,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獲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海濱新區之後又壹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編輯本段]壹、歷史沿革
市名來歷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歷史悠久,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壹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壹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國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墻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裏為錦繡”,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成都是中國城址未變、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壹(建於前311年),僅次於江蘇的蘇州(建於前514年)。
歷史沿革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第壹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但在21世紀出土的金沙遺址把成都的建制歷史提前到(約前1200~前650)。已經超過蘇州的建城時間。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壹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並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鹹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壹。“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裏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揚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文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壹益二”(揚州第壹,成都第二)。“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壹,“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壹。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壹,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壹叢林”。
宋朝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藥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並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壹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壹級經濟管理權限,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壹。
載入史冊
世界第壹:始建於公元前250年左右,歷時2000多年壹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臨邛開采深井天然氣,用於制鹽、煮飯和照明;成都的蜀錦,又稱“錦繡緞”,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錦緞絲織品,東漢(公元25-220年)年間的足踏織錦機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織機;到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為了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誕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雕版印刷術,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壹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間這裏的商人聯合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這裏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中國第壹: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這是中國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這裏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時的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楊雄、王褒奠定了漢賦的基礎;後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親筆書寫了中國第壹幅春聯“豐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編纂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華陽國誌》;後蜀人趙崇祚編輯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壹部詞集《花間集》;公元1082年前後北宋名醫唐慎微撰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公元10世紀,成都畫家黃筌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後蜀主孟昶特創“翰林圖畫院”,成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畫院;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早在漢代,成都的俳優百戲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漢代說唱俑,造型活潑,在中國同類文物中無出其右者。這是成都獻給世界的珍貴禮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華所在。
[編輯本段]二、地理環境
方位
成都市區圖
成都位於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緯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市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市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裏,南北最大縱距166公裏,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裏,市區面積598平方公裏。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雙流縣、郫縣、溫江區、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9區6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4市。
地理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遊地段,境內海拔387-5364米,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占36.4%,丘陵面積占30.4%,山區面積占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成都市***轄10個區、4個市、6個縣。行政區劃
青羊區
面積6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5.3萬。郵政編碼610031。區人民政府駐江漢路222號。轄太升路、草市街、西禦河、汪家拐、黃瓦街、新華西路、草堂、府南、東坡、金沙、黃田壩、蘇坡、文家14街道。
錦江區
面積6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7.4萬。郵政編碼610011。區人民政府駐書院南街。轄鹽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龍舟路、蓮新街、雙桂路、沙河、書院街、水井坊、牛市口、東光街、獅子山、柳江、三聖、成龍路16街道。
金牛區
面積10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104.8萬。郵政編碼610036。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65號。轄九裏堤、駟馬橋、黃忠、人民北路、西華、茶店子、撫琴、西安路、五塊石、金泉、荷花池、營門口、鳳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區
面積7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約90.7萬。郵政編碼610041。區人民政府駐武侯祠大街。轄漿洗街、望江路、玉林、跳傘塔、火車南站、雙楠、晉陽、紅牌樓、機投橋、金花橋、簇錦、簇橋、華興13街道。
成華區
面積111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80.9余萬。郵政編碼610051人民政府駐壹環路東二段。轄二仙橋、猛追灣、跳蹬河、新鴻路、萬年場、雙橋子、桃蹊路、雙水碾、建設路、青龍、保和、聖燈、龍潭、府青路14街道。
高新區 轄芳草、肖家河、石羊場、桂溪、合作5街道。
龍泉驛區
面積555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7.4萬。郵政編碼610100。區人民政府駐龍泉街道。轄龍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帶、西河、柏合、黃土、茶店、洪安、山泉7鎮和萬興鄉。
青白江區
面積39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8.5萬。郵政編碼610300。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轄大彎、紅陽2街道,姚渡、龍王、彌牟、大同、城廂、清泉、祥福7鎮,福洪、人和2鄉。
新都區
面積481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6.6萬。郵政編碼610500。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轄大豐、三河、石板灘、新民、新都、新繁、泰興、斑竹園、清流、馬家、龍橋、木蘭、軍屯11街道。(同名鎮和街道合署辦公)。
溫江區
面積277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9.3萬。郵政編碼611130。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街道。轄柳城、天府、湧泉、公平4街道,永寧、永盛、壽安、和盛、萬春、金馬6鎮。
崇州市
面積109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5.5萬。郵政編碼611230。市人民政府駐崇陽鎮。轄崇陽、懷遠、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觀勝、羊馬、道明、王場、隆興、江源、白頭、大劃、梓潼、崇平、榿泉19鎮,雞冠山、濟協、集賢、錦江、公議、燎原6鄉。
邛崍市
面積137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5.7萬。郵政編碼611530。市人民政府駐臨邛鎮。轄臨邛、固驛、平樂、羊安、火井、夾關、水口、桑園、牟禮、冉義、回龍、高埂、前進、高何、臨濟、臥龍、天臺山、寶林18鎮,道佐、油榨、茶園、南寶、大同、孔明6鄉。
都江堰市
又名:灌縣,面積120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61.7萬。郵政編碼611830。市人民政府駐灌口鎮。轄灌口、幸福、蒲陽、聚源、崇義、天馬、石羊、柳街、玉堂、中興、青城山、龍池、胥家、安龍、大觀、紫坪鋪、翠月湖17鎮,向峨、虹口2鄉。
彭州市
面積142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8.6萬。郵政編碼611930。市人民政府駐天彭鎮金彭東路8號。轄天彭、葛仙山、隆豐、敖平、九尺、蒙陽、新興、通濟、麗春、磁峰、桂花、軍樂、三界、升平、紅巖、致和、白鹿、龍門山、丹景山、小魚洞20鎮。
金堂縣
面積1156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87.3萬。郵政編碼610400。縣人民政府駐趙鎮。轄趙鎮、淮口、五鳳、竹篙、土橋、白果、三星、官倉、清江、隆盛、雲合、廣興、高板、福興、趙家、金龍、轉龍、三溪、又新19鎮,平橋、棲賢2鄉。
雙流縣
面積1068平方千米,2006年末戶籍人口93.5萬。郵政編碼610200。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轄東升、西航港、華陽、中和4街道,太平、永興、籍田、正興、彭鎮、大林、煎茶、黃龍溪、永安、九江、黃水、金橋、黃甲、公興、勝利、新興、興隆、萬安、白沙、三星、合江21鎮。
郫縣
面積43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49.1萬。郵政編碼611730。縣人民政府駐郫筒鎮。轄郫筒、團結、犀浦、花園、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紅光、新民場、德源、友愛、古城、唐元14街道(鎮與街道合署辦公)
大邑縣
面積154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51.8萬。郵政編碼611330。縣人民政府駐晉原鎮。轄晉原、王泗、出江、西嶺、斜源、董場、韓場、三岔、上安、蘇家、新場、安仁、悅來、青霞、沙渠、蔡場、花水灣17鎮,霧山、金星、鶴鳴3鄉。
蒲江縣
面積580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26.6萬。郵政編碼611630。縣人民政府駐鶴山鎮。轄鶴山、大塘、壽安、西來、大興、甘溪、朝陽湖、成佳8鎮,復興、白雲、長秋、光明4鄉。
新津縣
面積332平方千米,2007年末戶籍人口30.1萬。郵政編碼611430。縣人民政府駐五津鎮。轄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1鎮和文井鄉。
[編輯本段]四、國民經濟
成都的奮鬥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英特爾位於成都的工廠的金融中心,欲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目前***有130家世界500強在這裏投資興業,有上百家全球研發中心在這裏為世界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做著貢獻。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家具和鞋業制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穩步奠定了成都作為我國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2]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2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壹產業實現增加值235.5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0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84.9億元,增長13.6%。壹、二、三產業比例關系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26527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634美元),增長13.7%。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91.9億元,增長21.2%,占GDP的比重為5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7%,拉動GDP增長10.2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687.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99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達360.17萬人,增加50.0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6萬人,“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7萬人。失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新增11.0萬人。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人數達158.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
[編輯本段]五、綜合實力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鹽市口商業區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壹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壹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3~2004)》成都綜合實力大陸排第九位。
成都市的中央商務區
(CBD)北起新華大道、南至府南河,東起紅星路、西達東城根街,總面積5.5平方公裏。其中,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地區2.45平方公裏,包括了春熙路、紅星路、鹽市口、騾馬市、順城街等傳統主要商務、商業區域,全國唯壹的品牌格子店“瑪賽格”也坐落於此。今後,將以金融、商務、行政、辦公、賓館等為主。核心區之外的片區是中央商務區的外區,該區域3.05平方公裏,將有少量的居住區域。據悉,整個中央商務區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300多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僅有130多萬平方米。
金融、證券和保險
200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1.4%,其中企業存款2452億元,增長33.2%;儲蓄存款2466億元,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119億元,增長23.8%。個人消費貸款余額874億元,增長60.1%,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794億元,增長64.6%。全年金融機構現金凈回籠175億元。
還有很多內容,是在是復制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