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是采用肇慶市行政區域內適合研墨的石頭經過加工,具有研墨功能的硯臺,肇慶市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據清代《石隱硯談》記載:“東坡雲,端溪石,始出於唐武德之世。”武德為唐高祖年號,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由此推算,端硯問世已有1380多年。1952年湖南長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硯和1965年廣州動物公園唐墓中出土的壹方唐代端溪箕形硯(現藏廣州博物館),正好印證了端硯問世的歷史。
二、端硯石特點
端硯以其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三、端硯石品花紋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有獨特的石質外,還有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石品花紋(又稱石品)。這些石品花紋是由於某些礦物成分的局部聚集,在端硯石中由白、青、藍、紅、褐、綠等顏色組成的各種圖案,有的成塊狀、有的成斑狀、有的成花點狀、有的成線狀。端硯藝人們依據這些花紋的大小、形狀,分別用與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稱來命名,並巧妙地運用到端硯的藝術創作中,大大提升了端硯的價值。
1、凍:是端硯中不同形態的白色絹雲母扁豆體,是端硯石中質地最細膩、最幼嫩、最純凈之處。根據不同的形態質感和顏色,分為魚腦凍、蕉葉白、浮雲凍、碎凍、米仔凍、天青凍等。魚腦凍因其形狀如凍結的魚腦而得名,其色澤是白中有黃而略帶青,也有白中略帶灰黃色。最佳的魚腦凍應該是潔白、輕松如高空的晴雲,其白中帶淡青,或白中有微黃略帶淡紫色,色澤清晰透澈,有的又如棉絮壹樣,有松軟的感覺,即所謂“白如晴雲,吹之欲散;松如團絮,觸之欲起。”有魚腦凍的端石,質地高潔,石質特別細膩,確如“小兒肌膚”。魚腦凍壹般為不規則圓形,四周有火捺環繞,常見於老坑、坑仔巖、麻子坑。
2、蕉葉白:又稱蕉白,是凍中的壹種。它的特征是如蕉葉初展,壹片嬌嫩,白中略帶青黃。古人對蕉葉白評價極高,贊美備至:“渾成壹片,凈嫩如柔肌,如凝脂。”蕉葉白壹般邊緣較清晰,有細條紋,沒有火捺環繞。
3、石眼:是壹種天然生長在硯石上,有如鳥獸眼睛壹樣的名貴花紋。它是含黃鐵礦與赤鐵礦的結核體。石眼呈翠綠色,或黃綠色,或米黃色,或黃白色或粉綠色,大小不壹,壹般直徑是3—5毫米,也有個別達到8—25毫米的,而且神態各異。好的石眼圓正完美,暈圈數層,中間有瞳,叫做活眼,無瞳叫瞎眼,因石眼稀有,所以“端硯貴有眼”,因石眼的形態美,活靈可愛,所以常將其置於硯堂以外,作為裝飾使用。
4、天青:是優質硯石中呈現藍黑色的石品。端石中的天青較為少見難得。古人所謂:“如秋雨乍晴,蔚藍無際”是上品天青。在端硯石中色青而微帶蒼灰,純潔無瑕者謂天青,即恰如臨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藍微帶蒼灰色。它是端石的青花最密集之處,也可以說天青就是青花的聚集空間,由於各種青花聚集壹起就形成天青。故說天青是非常難得,罕見的,也是端石中十分細膩、幼嫩、滋潤之處。
5、青花:是壹種難得的、十分名貴的石品花紋,青花是自然生長在硯石中呈青藍色的微小斑點,是由微粒赤鐵礦和磁鐵礦等礦物細小斑點形成,壹般要濕水方能顯露。青花的品類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稱,如微塵青花、鵝毛氄青花、蟻腳青花、玫瑰紫青花等,是優質硯石的重要標誌之壹。
6、冰紋:是老坑獨有的壹種石品花紋。它是有暈的銀線,向兩邊融化,似線非線,似水非水,質地細嫩,形態自然,與硯石本身融為壹體。冰紋凍是壹組面積較大的冰紋,如壹幅瀑布傾瀉而下,在“瀑布”的四周有白茫茫的霞霧或似披上輕紗幔帳。冰紋是十分稀有名貴的石品。
7、金銀線:是多見於老坑硯石中的石品花紋(坑仔巖、麻子坑和最近開采的冚羅蕉硯石也有發現)。它呈線條狀橫斜或豎立在硯石之中,黃色者稱金線,白色者稱銀線。
8、火捺:又稱“火烙”,就是說在端硯石中有些部分出現好像用火烙過的痕跡,又如被熨鬥燙焦,呈紫紅微帶黑色者。端石的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色澤紫中微帶黑,嫩者紫中微帶紅。常見有胭脂火捺、馬尾紋火捺、金錢火捺、豬肝凍火捺等。
9、翡翠:在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橢圓點斑塊或條狀。翡翠有別於石眼,它既無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樣圓正,外圍沒有明顯的藍黑色邊緣,翡翠在端硯石中亦是名貴的石品。
10、黃龍紋:俗稱黃龍,其色澤似由土黃、黃褐、米黃及青綠、蒼灰混合而成。有時會在硯石表層出現,跨度較大,呈條帶狀。黃龍紋多在坑仔巖中出現,利用的好有其特殊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