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奧運會的金牌不是純金的
奧運會最初的金牌確實是用純金制造的,後來考慮到制作成本和純金的硬度不夠,容易變形,無法長期保存收藏的問題,所以決定不再用純金打造。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最後壹屆用純金打造金牌的盛會。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金牌必須含有92.5%的純銀和至少6克的黃金。以銀為材料,再在表面鍍金,就可以很好地改善硬度問題。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創造性地將玉嵌入其中,用的是來自青海的昆侖玉。古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壹設計不僅符合國際奧委會的各項規定,更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
2、東京奧運會的獎牌用再生材料
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獎牌使用的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再生材料。
日本花了兩年時間,向民眾回收舊家電、舊手機,用它們提煉再生金屬。從接近8萬噸小家電和621萬部舊手機中提煉出了32公斤金,3500公斤銀,2200公斤銅,用來制作獎牌。這也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膽的嘗試。
3、獲得奧運會金牌可以保研
微博上有壹個關於此知識的調查,***有44萬人參與,僅有不到20%,約7.5萬人表示知道,看來的確是壹條冷知識了。不過,想要通過奪冠來獲得保研機會實在太不容易。就拿為中國取得首金的00後姑娘楊倩來說,她11歲進入體校開始訓練,辛苦不言而喻,練到哭是家常便飯。
楊倩日復壹日如苦行僧般生活,壹路披荊斬棘進入國家隊,才來到奧運賽場。可是要想奪冠,僅有紮實的技術還不夠,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壹點點運氣,缺了哪壹項,都不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踏實上學,爭取成績優秀,通過保研或考研進入心儀的院校,還是輕松得多。
4、中國第壹次參加奧運會時,參賽選手只有壹位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是中國第壹次參加奧運會。短跑選手劉長春壹個人扛著國旗入場,代表中國參賽。當年他搭乘郵輪,在海上漂浮了三個多星期才到達美國,路途中身體備受煎熬,因此體力大受影響,最後只能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均未能晉級也未能晉級。
比賽結束後,他因為路費不夠無法回國。後來,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有壹部電影《壹個人的奧林匹克》,講述的就是劉長春的故事。
他有兩個願望:壹是中國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獎,讓中國的國旗、國歌通過奧林匹克的運動場傳向世界;二是中國有朝壹日能舉辦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首位奧運冠軍,打破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盛大舉行。
他的兩個願望,都已成真。從1932年1人參賽,到這次東京奧運會中國派出777人的代表團參賽,我們的國家隊在參賽人數上飛速上漲。同時,2022年即將舉辦北京冬奧會,更是讓北京成為世界上唯壹壹個先後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5、奧運會遊得最慢的人
2000年悉尼奧運會,來自赤道幾內亞的穆桑巴克,以1分52秒創造了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紀錄”,耗費的時間幾乎是此項目冠軍的三倍。
他沒有教練,沒有專業的遊池,在奧運會前的幾個月才開始自學遊泳,向漁民請教如何可以遊得更快。他壹直準備的是50米的比賽,等到了奧運會賽場,他才知道,他要參加的是100米的比賽,可是之前他連100米都沒有遊過。
他只會狗刨式動作,不會換氣,比賽時因為體力高度透支,壹度快要溺水,卻堅持遊完全程,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