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迎財神、竈神、吃折羅、扔窮、接五路、綁火神等。農歷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壹天全家在壹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壹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壹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具體習俗:
1、迎接財神
傳說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壹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貢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古時,老板若想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2、迎竈神
竈神,也稱竈王、竈君、竈王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竈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裏,準備豐盛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放鞭炮,以示恭迎。
3、吃折羅
大年初四全家在壹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壹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寓意來年不愁吃穿、招財進寶。
4、扔窮
正月初四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5、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壹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壹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壹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6、綁火神
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裏去,代表壹年家裏無火災。
大年初四吃什麽?
1、折籮
這壹天全家在壹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壹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壹起的大雜燴。“折籮”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區的壹個特有名詞。
《北京土語辭典》解釋為:“酒席吃罷,剩下的菜肴,不問種類,全倒在壹塊兒……也叫‘折籮菜’。”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壹起燴食,殘羹剩飯有壹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北京郊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紅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雜壹起由主家送給村裏的各家各戶。
2、烙餅卷雞蛋
北方有句俗語:“初壹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卷雞蛋”,大年初四,烙餅當主角,麥香、油香、蔥香、肉香,帶著餅鐺的炙熱壹起散出,冬日升起的微煙頗有騰雲駕霧之感,初四烙餅炒雞蛋,小烙餅也有大美味。
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面糊在餅鐺中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不過,烙餅除了面裏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即使加上雞蛋,也達不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準。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蔔絲等。
3、粉
大年初四還有吃粉的習俗。海南粉是定安人過年必吃的東西,又細又長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長壽更健康,年輕人事業更進壹步。大年初四走在定安的集市,到處可以聽到賣粉吆喝聲。這也是海南粉集體“亮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