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和廣東話的區別有以下四點:
1.聲調
有語言學專家提出,香港粵語和廣州粵語的區別主要是兩點,首先是韻母,壹些香港廣東話中的韻母在廣州廣東話裏實際上是沒有的;另壹點,也是比較顯著的壹點,就是聲調。
大家都知道廣東話有九個音調: 粵語九聲 來自港漂圈 00:0000:05 在壹個詞語中,如果兩個字都是第壹聲陰平調時,廣州人會把兩個陰平調發音為55-53的發音通常不是55(黑色線部分)而是53(灰色線部分),也就是音調有點降調的意思,這壹點和普通話裏面的變調非常相似。
隨著兩地交流越來越頻繁,也有很多新移民把廣州廣東話的發音習慣帶到香港,現在壹些香港廣東話中,也會把陰平發作53的詞語。
2.懶音
港式粵語中的懶音相對是比較多的,還記得圈妹之前給大家專門出過壹期講粵語中懶音問題的欄目嗎? 在粵語裏,最經典的懶音就是n、l不分了,比如: 呢個 (ni1 go3),不是(li1 go3) 妳:nei5,不是lei5 香港人區分這兩個聲母的難度,絲毫不輸讓某些南方地區的小夥伴念清楚:“劉奶奶找牛奶奶買榴蓮牛奶”。
鼻化音ng懶化的現象也很常見(我 ngo 讀成 o),這個聲母不僅是香港粵語克服懶音的難點,也是學習粵語的小夥伴很難發音標準的點。 另外聲母gw懶化成聲母g,以及送氣聲母p懶化成聲母b也是非常常見的懶音。
比如: 廣gwong 州zau,讀成港gong 州zau 普pou 通tung 話waa,讀成煲bou 冬dung 瓜gwaa 所以下次遇到香港朋友和妳謙虛地說:“我的‘煲冬瓜’很普通,請多包涵”時,千萬不要以為別人要煲湯給妳飲咯。
但是,這並不代表廣州粵語中就完全沒有懶音,現在廣州的“連輕人”中懶音的現象也逐漸多起來,所以,說粵語時盡量註意避免發懶音才是說準粵語的關鍵。
3.普通話化音和地域音
隨著普通話教育在廣東地區的不斷深入,以及外地人遷入廣州學習粵語,給廣州的粵語也帶來壹些變化。普通話化音的現象常見於來廣州多年,能熟練使用粵語的外地人,由於他們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粵語,但是某些發音沒有經過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很容易不自覺地和原本自己的方言或者普通話混淆。
這種發音方式在廣州漸漸流通,再加上普通話的使用頻率大大多過廣東話,慢慢地部分廣州的年輕人也會出現普通話化音。 比如: 瑞seoi 士si 讀成:銳jeoi 士si 救gau 援wun 讀成:救gau 袁jyun 千cin 維wai 讀成:纖cim 維wai 另外,由於是用粵語的地區橫跨兩廣,不同地方都會存在發音差異,加之居住在廣州的其他廣東地區的人受到自己鄉音的影響,也會對廣州本地的粵語的發音形成影響。
4.外來詞
廣州粵語和港式粵語最大也是最直觀的分別應該就是在詞匯的用法上了,用香港人的話說就是“terms唔同”。
港式粵語由於歷史因素受英語的影響很大,外來詞基本是由英語直接音譯過來使用的,而廣州粵語中的外來詞通常是跟普通話的標準翻譯,用粵語來發音,比如: “Chelsea”廣州叫“切爾西”, 香港叫“車路士”; “Arsenal” 廣州叫“阿森納”, 香港叫“阿仙奴” “laser”,廣州叫“激光”,香港叫“鐳射”。
語言是不斷發展的,隨著香港和內地的溝通越來越多,兩地的粵語也在不斷融合,相互發展。過去,經典港片和TVB劇集把港式粵語帶到內地,比如“冷氣”、 “Book位”之類香港話已經滲透到廣州人的日常生活中。
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話詞匯也融入到了港式粵語中,比如“聽尼士(tennis)”改成“網球”、“仄紙(cheque/check)”改成“支票”等。 香港的高校也逐步推行“兩文(中文、英文)三語(香港話、普通話和英語)”。
壹方面本地粵語得以很好地傳承發展,同時使得兩地更好地溝通;另壹方面日常粵語口語的使用和規範的書面語始終存在差異,導致本地學生在書寫時經常夾雜粵語詞匯和語法,或是歐化的句式,“兩文三語”教學便可以有效地彌補這個局限。
擴展資料:
香港話,粵語的壹種,源自粵語廣府片的廣州話,與廣州話高度接近。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地區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而地區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普通話和英語。
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州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而是源自珠江三角洲壹帶的移民。而從不少內地、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聽所見的語言遠不止廣東話。
香港標準粵語(即兩文三語——廣州話+普通話+英文)是指香港官方、媒體,以及香港市區使用的粵語,與廣州話極為接近(用詞有所不同)。香港本地方言以粵語莞寶片圍頭話為主。粵語廣府片廣州話則是香港的通行語。
不過,19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臺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