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中我們知道,生男生女是由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其中母親能夠提供的只有X染色體,而父親能夠提供兩種染色體,分別是?X?染色體和?Y?染色體。如果受精卵是?XX?則生女孩,如果受精卵是?XY?則生男孩(少數情況下染色體為xy也有可能會表現出女性特征)。
按照比例計算,生男生女的概率應該是1:1,但在自然界中並不是完美的1:1關系。正常情況下,女嬰和男嬰的懷孕比例應該是102-105之間,也就是說懷100個女嬰的情況下,會懷102-105個男嬰。
但是男嬰的存活率要低於女嬰,這是因為男嬰比女嬰更容易流產或者死胎,而且男嬰出生後更容易攜帶致病性基因疾病,導致死亡率上升,所以出生後的男嬰數量比女嬰要少。
還有,母親在懷孕比較艱難時,會抑制男嬰的存活;在環境好時則相反。所以在資源缺乏時期,女嬰的出生比較高,這不僅僅是人類獨有的現象,其他哺乳類生物也有這種情況。
還有,成年男性數量要低於成年女性數量,這是因為人類在遠古時期需要狩獵采集為生,其中男性大多負責較為危險的狩獵,而女性負責相對安全的采集工作。在封建社會時,男性又會因為戰爭等原因大量死去,所以盡管懷孕時期男嬰的比例高於女嬰,但成年男子數量要低於女性數量。
為什麽有人壹直生女孩?雖然在自然界中懷有男嬰的比例要稍微高於女嬰,但也有壹些人,生育了好幾胎都是女嬰,這種情況又是為什麽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雖然生男生女的比例非常接近1:1,但並不是說生兩次孩子就壹定能生出男孩,而是每壹次生育時都是50%的概率,這就好像是我們擲硬幣,在沒有外界影響的情況下,擲硬幣的次數多了,總會兩邊都擲到。但也有壹部分人即使連續擲10次,都是數字的壹面。所以生育好幾胎都是女嬰的這種情況並不是不可能事件。
再者,有些男性體內的性染色體活躍程度不均衡,有些男性X染色體較為活躍,有些則Y染色體較為活躍。其中X染色體較為活躍的男性更容易生出女性後代,反之更容易生出男性後代。
但這個也是民科較多的領域,很多人認為酸性條件下Y染色體更為活躍,堿性條件下X染色體更活躍。但其實人體酸堿體質學說已經被證明是假的,美國加尼福尼亞州對酸堿體質創始人羅伯特?歐德姆?揚罰款1.05億美元。
事實上,人體體質是以血液PH值作為指標,呈弱堿性,恒定在.35~7.45之間,除了胃酸之外,人體不存在酸性體質的問題。
還有壹些人認為懷孕時間或者是同房姿勢能夠影響到生男生女,但這些也毫無科學依據。
事實上,胎兒在發育幾周後,就逐漸產生了性別,影響性別的主要因素是性染色體,但也有極其稀少的胎兒即使擁有Y染色體,也會發育成女性,但不會懷孕生子。
男女比例雖然自然界中男嬰的出生數量和女嬰幾乎接近,但現如今兩性數量嚴重不等。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陳玉宇曾經帶領團隊計算,在80年代時(B超普及,且沒有禁止透露性別),當時每出生100名女嬰就有108名男嬰出生;而到了05年時,每出生100名女嬰就有126名男嬰出生。除了我國之外,全球大部分的男嬰出生比例也高於女嬰,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嬰就有107名男嬰。要知道的是男嬰更難存活,胎死腹中的死亡率比女嬰要高。
出生的女嬰更少,並不是人們有了先進的技術可以懷上男嬰,而是通過B超監測出女嬰之後,人們會主動地選擇終止妊娠。還有壹些地方,則是生育下女嬰之後遺棄,導致女嬰存活率不高。
其實從科學角度上講,生男生女都壹樣,但在不同的文化下,人們對男嬰以及女嬰的態度明顯不同,在很多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存在,而這也導致了社會問題嚴重,比如:人們對女嬰投入的資源不如男性,以及男女失衡後的婚喪嫁娶等問題。
而男女比例的失衡,也會引發壹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禁止使用B超查看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