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尼古拉二世生平和重要事件是什麽內容?

尼古拉二世生平和重要事件是什麽內容?

1905年8月16日,他制定頒布了壹部新的選舉法。在這部選舉法中,他把帝國居民分為四個不平等的選民單位:地主、市民、農民和工人,他們都享有選舉帝國議會議員的權利,不同的是,市民、農民和工人必須經過多級選舉,即地主的壹票相當於市民有產者的三票、農民的十五票或工人的四十五票。即便如此,據此選舉出來的第壹、二屆國家杜馬,尼古拉二世仍嫌太左,毫不客氣地將其解散了。

解散第壹、二屆國家杜馬後,他又規定了壹個更加新奇的選票比例:地主壹票等於市民有產者的四票,農民的260票或工人的550票。根據這壹比例進行的選舉,把杜馬的2/3席位給了地主和資產階級。這實際上就等於完全剝奪了人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只不過是做得更加隱蔽罷了。

同時,他明白,只是剝奪人民的權利還遠遠不夠,還應當讓他們相信,他們的這種無權地位是天賦予的,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於是他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致力於用民族主義分化和瓦解他們:恫嚇壹部分人,“安撫”另壹部分人,使所有的人都同樣感到恐懼,使他們俯首聽命,在偉大和萬能的皇權面前顫抖。為此,他殘酷地對待反對正教儀式的異教徒,把他們大批大批地流放到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讓他們餓死、凍死。

就其個人本質來說,尼古拉二世的觀點和心理是極端反動的。在他平淡的無進取心的外表背後隱藏著他對自己應起決定作用的理解。壹旦他確信什麽對君主專制和他本人有益或是有害時,他就能想盡辦法決定去幹。

尼古拉二世在位的時候,***發動了兩次戰爭。第壹次戰爭即日俄戰爭,這次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沙皇政府的政策和宮廷集團的行為引起的,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掠奪朝鮮和歐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財富。為了彌補物資和裝備的不足,他向參戰的軍隊大肆地宣揚忠君之道,把壹車皮壹車皮的聖像運到前線,企圖以此來鼓舞士氣,為“偉大的沙皇陛下”而勇於赴死。結果,還是俄軍連連敗北,最後被迫同日本簽訂《樸茨茅斯和約》。這場戰爭,俄軍付出傷亡、被俘40萬人的慘重代價,而尼古拉二世對此只是輕輕地搖搖頭,說這只不過像“被跳蚤咬了壹口”。

1914年夏,德國自恃準備得比協約國充分,悍然發動了第壹次世界大戰。尼古拉二世為了追求自己的君主專制目的,絲毫不顧俄國當時的軍隊素質差、裝備不良、後勤保障供應不足等種種不利條件,積極參與這場野蠻殘酷的帝國主義霸權爭奪戰,為了掩蓋其參戰的真實目的,迷惑俄國民眾,他在宣戰書中極力譴責他傲慢的表兄威廉(即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發動了戰爭;而把俄國的參戰說成是無可奈何,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使整個俄羅斯帝國的利益不受侵犯等等。他號召俄國優秀的青年積極參軍參戰,為保衛國家利益貢獻出他們的壹切,用他們血肉之軀去擋住敵人的飛機、大炮。

但沙皇制度的僵化、腐朽和它的墨守成規以及潛伏的虛弱無能,註定了俄軍在戰場上的失敗,也註定了沙皇制度的滅亡。從戰爭開始到沙皇制度覆滅為止被動員參戰的俄國人數總***為1500萬人,而人員損失總數竟達800萬人,超過被動員入伍總數的壹半。

前方戰場慘重的傷亡,激起了俄國人民強烈反抗的情緒,促進了俄國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布爾什維克黨組織和發動起來的工人階級的罷工鬥爭席卷全國。

尼古拉二世最害怕的正是這種結局。於是,他又與德皇勾結,企圖借“神聖同盟”來保護自己,“壹勞永逸地”“把俄國凍僵,使其失去活力”。因此,他偷偷地同德皇威廉二世簽訂了秘密的互保條約。在堆積如山的屍體上與敵人締結了這個家族間的和睦條約。

國內日益嚴重的形勢令尼古拉二世感到震驚和害怕,為了鎮壓迅速生長的革命力量,他親自頒布了兩道臭名昭著的上諭。其壹是在全國成立戰時軍事法庭,其二就是授權軍事法庭管理總局對罪犯犯罪後48小時執行死刑,違令者將追究“他們個人對陛下所負的責任”。但當時俄國最快的司法程序也要七八天才能完成。這實際就是不經偵訊和審判,可以就地直接處決。這兩道上諭,構成了沙皇制度最後十年執行的、被稱之為快速司法制度的基礎。

尼古拉二世緊緊地握著鎮壓和恐怖機器的操縱桿,從不松手,親自監視“討伐隊”這座磨盤的運轉。他授予自己的全權代表只有剝奪人民的生命之權,而無賜予生命之權;授予其冷酷無情之權,而無寬恕之權。從而杜絕了法庭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不夠殘忍的“寬容”現象。

不僅如此,為了對人民內部實行軍事分化和瓦解,從1905年秋季開始,他親自撰寫,並指使反動的“俄羅斯人民同盟”在全國散發大量的黑幫傳單。這些傳單體現了對人類瘋狂的仇視,使全國居民中充滿怨恨的氣氛。

尼古拉二世為防範人民,便用軍隊的刺刀、警察和憲兵,對人民實行血腥鎮壓。對他的心腹大臣和親戚們,只要他覺得危及了他的個人利益,也是同樣毫不留情。1915年8月23日,由於他認為他的叔父、當時任俄國最高總司令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的權力過大,已影響到其皇位的鞏固,便解除了他的職務,由自己親自充當最高總司令。而在此之前,他為了對他的總理大臣維特伯爵進行懲處,親自策劃了壹起謀殺案,只是因為炸彈沒有起爆才敗露。

盡管尼古拉二世想盡壹切辦法拼命維持搖搖欲墜的羅曼諾夫沙皇專制統治,可同暴風驟雨般的革命浪潮相比,他的力量實在太弱小了。

1917年,列寧領導的“二月革命”勝利了,昔日騎在人民頭上不可壹世的尼古拉二世頃刻間成了階下囚。1918年7月12日,烏拉爾蘇維埃執行委員會通過決議:不再等待審判,將羅曼諾夫壹家處以死刑。7月16日,這個罪大惡極的劊子手及其全家結束了他們可恥的壹生,也宣告封建反動的沙皇制度的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