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專訪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華夏之聲》專訪(上下集)
廣東衛視《凡人大愛》:壹個80後公益人的暖冬行動
貴州電視臺:貴州好人劉宗勇2012年5月貴州電視臺第五頻道播出專題片
中國新聞網:民間公益人劉宗勇走上大學講臺
劉宗勇1981年出生在貴州遵義余慶縣的壹個貧困家庭,1998年從音樂學校輟學到外地打工還賬,但這個只有初中文憑的“80後”如今是著名公益人、公益網站愛心聯盟的創辦人。從2008年從事網絡公益至今,他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通過平臺幫助了近2000余名貧困學生,近20所貧困學校,疾病、弱勢群體200余人。談起公益事業,他自信地說:“公益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遊戲,窮人也能辦公益。” “公益和慈善不壹樣,辦公益是要從小事做起的。”作為網絡公益事業的先驅者,劉宗勇認為公益是壹種文化,是壹種精神。“網絡公益不壹定要做什麽大事,傳播公益文化才是關鍵所在。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幫忙撿壹下,輕輕點壹下鼠標轉發壹條公益性微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這能讓整個社會理解公益是什麽,應該怎麽去做公益。” 郭建是貴州師範大學2010級在校的學生,如今是愛心聯盟貴陽分會的副會長。2010年他從網上了解到了愛心聯盟,並決心加入了這個公益組織。因為他還同時是貴州師範大學青年紅十字會會長,這讓他給愛心聯盟創造了更大的合作平臺。“因為大家都是學生,不可能總是捐錢。所以當時我們大多組織的是捐書或者捐衣服的活動。”郭建說,“其實像我們大學生,只要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有愛心就行了。” 劉宗勇認為,公益事業是社會需要但政策不健全的產物。“公益文化的推廣能推動政府做政策的改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要讓社會,讓所有人知道應該怎麽去做公益。”當談到公益文化和精神,劉宗勇說,“助學不僅僅是打錢,我們應該要把孩子當成親人,僅僅打錢是沒有意義的,孩子們會以為這是政府的救濟金。要多關心,要讓孩子意識到妳的存在。” 24日晚,劉宗勇在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舉辦了個人公益講座,這是劉宗勇高校微公益巡回講座的第六站。“我壹無所有,但是我每天都在幫助其他人,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劉宗勇在演講中談到,許多網友都在問我的生活來源是什麽,我想說我這身西裝是別人捐的,我的話費有人為我掏,還有人每個月固定給我發500元的生活補助,那個人說:這個不是給妳的,是給這個團隊的。” 成為職業公益人後,劉宗勇放棄了他原為作家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來。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自己無暇兼顧自己的家庭。劉宗勇說:“我的小孩7歲了,但是我們很少見面。去年回了10次余慶,只有3次回了家。”而他的父母也不知道到底現在劉宗勇是在幹什麽。“很多人都在問我到底我圖什麽,能讓我拋下家裏的孩子不顧?我不需要得到什麽,我承認我不是壹個好父親,我只能說我在小家和大家之間選擇了大家。” 在社會各方對他的提出質疑之聲的時候,劉宗勇選擇了面對。在劉宗勇博客中的《誌願者應把嘲諷當成壹種鼓勵》中寫到:“很多誌願者都對我說過,不知道我是怎麽滾爬出來的,我無所謂的對大家說:因為這些人的嘲笑,我們的職業才更顯得有意義。是啊,這是壹種光榮的使命,何必因為他人的言語而感到羞恥。” 來源:中國新聞網 實習記者陳暢 封面人物:訪貴州草根派愛心聯盟發起人劉宗勇
■本報記者仲鵬/文圖 夢碎時刻 采訪劉宗勇的想法已有幾個月了,卻因為機會問題和認識問題壹直在“作祟”,所以久久沒有“得逞”。 今年春天那個“雷鋒月”,記者的壹位同事曾經對劉宗勇做過側面訪談,將他做好事的壹些經歷寫進了“雷鋒就在身邊”的大題目中,挺感人的。從那壹刻起,記者改變了因聽信傳言而產生的偏見,進而萌生了走近劉宗勇,重新審視劉宗勇的初衷。 本欄目已經開設壹年半有余,欄目所報道的人物幾乎都是非公經濟層面的優秀代表,幾乎都是成功者或者正在靠近成功邊沿的人物。所報道的人物,都是由各縣市推薦的、在社會上有壹定正面影響的人物。 照如此這般的標準,劉宗勇無論如何也列不進“采訪大名單”的。原因之壹,雖然他是“非公經濟人物”,但不是企業家或老板。原因之二,他是壹位飽受爭議的人物,社會上許多人對他不理解,甚至持有偏見。但是,他創辦的“愛心聯盟”公益機構,對大山裏面許許多多的貧困學生所做的那壹樁樁、壹件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善事,卻明明白白的擺在網上,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做好事做善事,應該算是“正面影響”吧?就沖著這壹點,記者決定“偏離”壹回采訪常規,“自作主張”將劉宗勇的故事寫出來告訴大家。也許,記者這次“特立獨行”,可能也要招致壹番非議,主意既定,也就顧及不了其他了。 7月15日下午2點,空中瀉下雨傘難擋的雨幕,主意已定的記者來到了遵義市北京路壹棟大樓的10層,進入壹間半是寫字間半是起居室的房屋裏,劉宗勇說,這就是我在遵義的臨時辦公室。壹張沙發,壹臺茶幾,兩張桌子,兩臺電腦。難道這就是騰訊網上響當當的“愛心聯盟”創始人、近千名愛心誌願者的“盟主指揮中心”?記者壹時沒有反應過來。 “這裏的確就我壹人,但是,我的確不是壹個人在戰鬥,省內許多縣市都有愛心聯盟的機構和成員。”劉宗勇介紹道。 個頭不高,面目清爽。平頭,襯托了他外形的精神勁,眼神,透出他內心的精神勁,看得出,眼前這位“盟主”具有執拗的心智,認定目標不回頭。記者進行了壹番自我預判。 “做公益事業的想法源於什麽時間?”記者問。 “說來話長,想法源於壹段苦澀的經歷。”劉宗勇用故事將記者帶到了他的苦澀經歷中去了。 1998年秋天,初中畢業的劉宗勇第壹次出遠門了。他的家在余慶縣龍溪鎮小河村。從小生活在溪水悠悠、竹木蔥蘢潤澤著的小山村裏的他,對音樂藝術有著霧裏看花般的朦朧眺望,連做夢都想到音樂學府裏長見識、學本領。這次出門的確走得很遠,目標是5000裏之外的山東省,盡管山高路長,沖著音樂魅力的誘惑,他欣然前往。這年,他17歲,17歲的他被齊魯音樂學校錄取了。 懂得行規的人都曉得,藝術學校的收費是很貴的,當年這所學校壹個學期的收費是7000元,這對劉宗勇於以農事為生的父母而言,無異於難越的高山,但是,再高,也得爬呀。為了兒子的理想,他們東拼西湊了3000元,希望以分期付款的形式繳納學費,讓兒子安心讀書。轉眼之間,催繳余款的通知單來了,這也是劉宗勇最害怕的紙條。然而電話那頭,母親沈默了,劉宗勇明白,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了。無奈之下,劉宗勇只好低三下四向同室的學友求告,企望得以“短暫周轉”,還好,有壹位同學給了他1000塊錢。但很快,同學表現出要他還款的意思了,而電話那頭總是沈默,家中壹直沒有錢匯向山東這頭。 家中無錢,學校催錢,同學要錢,怎壹個錢字了得,無奈的現實猶如風霜雪雨,將他求學的音樂激情壹度度降溫,當激情接近冰點的時候,他再無讀書的心思了。好不容易,盼來家中的2000元錢,但是,劉宗勇將1000元錢還同學之後,剩下的錢再也不願意交給學校了。 他已經決定離開學校回家了。但是,學校不同意——向班主任講述困難原因,班主任不理解,以為他在逃避學費,不得已,劉宗勇用下跪的方式求情,依然得不到同情,還被叫到政教處訓了壹番話,並不準邁出校大門……後來,劉宗勇只好編了“外出看病”的謊言,終於踏出了這所令他傷心夢破的民營學校的大門,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從離開那所民營學校的那壹刻起,劉宗勇暗暗發誓:如果將來條件允許,自己壹定要從事公益事業,幫助與自己壹樣的貧民學生完成夢想。 劉宗勇和榕江中學受助的學生 劉宗勇在北京幫助壹家三口殘疾人 快樂與尷尬 給女兒的信 打開“劉宗勇博客專欄”,裏面的確熱鬧,內容豐富,點擊率高,采訪過程中,記者在劉宗勇的電腦上發現,他建立的QQ群有90多個之多,難怪他在騰訊網占有相當的地位,據說,目前,劉宗勇博客的點擊率接近7000萬次,被網絡上稱之為中國QQ達人。 劉宗勇公益事業起源於網上。因為有強大的網絡資源和眾多的小說、博客粉絲,2008年獲得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可喜成功。這個現象給劉宗勇強烈的啟發,聯想到10年前在山東立下的誓言,他想:何不繼續下去,做壹個職業公益人? 想法既定就要踐行是他的性格,於是,他放棄了職業撰稿人的身份,開設了“愛心聯盟博客”,正式打出了民間職業公益人的旗號,在騰訊博客和QQ群開展公益活動,掀開了他的人生故事新頁面。 2010年6月,劉宗勇將愛心公益機構正式更名為“愛心聯盟”,並且建立了實體機構。因為他關註的貧困學生多數在貴州山區,所以,在貴州的許多地方都設立了“愛心聯盟”的分支機構。 資料顯示,從事公益活動4年來,劉宗勇和他的團隊,去過遼寧、內蒙、寧夏、青海、河北、山西、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廣西、雲南、四川、西藏、重慶和貴州的許多縣份的貧困學校和貧困生的家裏,現通過“愛心聯盟”牽線搭橋,結成1對1助學結對(從小學到高中)600余例,實現零散助學幫扶2000多人次(以捐衣物鞋帽或書包書籍學習用具為表現方式)。參與活動的網民上萬次,加入的各地民間公益團隊10家,目前全國誌願者近千人。 由於觀念的嚴重沖突,劉宗勇的第壹次婚姻以失敗告終,因為事務纏身,劉宗勇實在無暇顧及女兒的生活,只好將女兒交由老家的父母照顧。他在為許多留守兒童奔走堵塞時候,自己的女兒卻成了留守兒童,自己的雙親也生活在“空巢”環境中,這讓劉宗勇很糾結,很內疚。 壹年前,劉宗勇為7歲的女兒寫了壹封未發出的信。 親愛的女兒:再過兩天,妳就七歲了。前幾天壹位阿姨還在網上提醒我,不要忘記今年給妳寫點什麽,由於明天壹早就要回來,為此提前寫下些念想。 今天,我收到兩份禮物,都是寄給妳的,壹份是壹件連衣裙和壹些發夾之類的,壹份是壹把玩具小提琴,都是來自上海。還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給妳買了禮物,我想,妳是壹個幸福的孩子。 兩個月前,我在電話裏問妳要什麽生日禮物,除了平常那些糖果之類的,妳還要了白雪公主。在我的記憶裏,妳從來不要什麽東西的,那年在溫州帶著妳去逛街,妳指著路邊的西瓜說那個西瓜不太好,其實我知道妳想要,但我說那西瓜不太好,妳立即就說家裏還有。 人要學會知足,妳每天有爺爺奶奶照顧,還有零用錢,很多叔叔阿姨給妳買的衣服都很貴,穿的比同齡人都漂亮,比起那些沒有父母,壹年都吃不上肉的孤兒們來說,妳要幸福很多倍了……我不是壹個情感高尚的人,或許有些自私,追求完美,所以在妳的記憶裏留下了這些零亂的畫面。其實我已經努力了,無數次我都在提醒自己……人都是害怕孤獨的,於是會遇上很多人,可能壹條路上都是荊剌,也可能人生很平安。 妳的父親,已經不再是那個只懂得在家放牛,拿條板凳坐在田梗上,用圓珠筆在信箋紙上寫夢想了人了。有很多人嘲笑過我,但我努力的實現了我的夢想,讓我的人生變得有了價值起來。或許有壹天妳會認為我付出了家庭,付出了對妳的愛,才換來了這樣的成功。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些人的責任只在家庭,而有些人的責任是在社會,壹個有思想的人,應該履行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 現實,總算是有點起色,和以前在城市的角落裏想象將來有多美好比起來,要快樂得多,盡管有許多事要去做,卻不再過多的猶豫和思考,通常都是想做什麽就去做了。愛心聯盟能走到今天,很多人都出了力,他們都是默默無聞,卻做了壹件有意義的事。 有人給妳買衣服,有人給妳買蛋糕,有人給妳買玩具……妳奶奶今天在電話裏說,妳過生日比他們都還隆重,想想也是,他們活了壹大把年紀,還不知道生日蛋糕是什麽,更別提什麽禮物了。 大家之所以到我家裏來為妳過生日,並不是妳多可憐,或是多可愛,是因為妳的父親在做壹件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包括親人朋友都不理解,大家只看現實,很多人說我在騙人,而更多的人會說妳的父親是壹個好人,會永遠的堅持我堅持過的信念。 我希望妳長大後,看到這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的關心,感動我的情感,感動愛,哪怕妳壹點能力也沒有,也要做壹個說好話做好事的人。 劉宗勇創建的“愛心聯盟”是壹個集散自由的民間機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以網絡為平臺進行信息采集和發布,再與實地走訪、評估相結合。幾年來,在公益助學、農民工維權等方面的風風雨雨中,切實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情冷暖和快樂尷尬滋味。 “每當看見網友積極參與的助學項目取得成功的時候,看見貧困的孩子們在學校門口排隊迎送的時候,看見農民工們取得維權成功而淚流滿面的時候,我的感受是莫大的欣慰和幸福,為自己的選擇不後悔。”劉宗勇說。 但是,公益事業的路上,陽光與風雨,快樂與尷尬總會結伴而行。 由職業撰稿人轉向職業公益人之後,劉宗勇沒有了固定收入,幾年來幾乎沒有向父母和女兒寄過錢物,日常開支均由好心的企業家資助; “愛心聯盟”在遵義自今沒有壹個辦公室,該機構自今沒有官方認可的書面文件,申請了若幹次而次次無功而返,記者看見劉宗勇的臨時辦公桌上放著壹疊沒有批復的申請表格。因為沒有辦公室,沒有批文,也就沒有機構招牌和公章,所以經常遭遇沒有介紹公函的尷尬,甚至被質疑為騙人的團夥,被有關官方機構和學校拒絕、冷眼和懷疑,在記憶裏不知有多少回了。人言可畏,人心叵測,至今,劉宗勇壹直對父母緘口不言其真實身份。 職業公益人,這是對劉宗勇書面上的、較為堂皇的稱謂,就眼下的境況而言,盡管“愛心聯盟”在風雨陽光路上行走了四年,也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公益事情,但是,壹直忙碌著的劉宗勇,其實就是壹個民間的草根派的公益踐行者。不知這苦澀而無奈現象還要延續多久? “不管別人怎麽看待,路是自己選擇的,先做了再說。”劉宗勇的眼神和話語透出“同期音”執著。 劉宗勇在貴州最高的山峰做活動前期調查 劉宗勇和白血病女孩小紅春,腦瘤女孩吳雲珍 采訪後記 動手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手機裏傳來劉宗勇的聲音:告訴壹個好消息,我們的辦公室快落實了,就在沙壩那邊,是壹位好心的企業家捐助的。 寫完這篇稿子的時候,已是7月18日淩晨5點,再次瀏覽“劉宗勇博客專欄”首頁,發現昨天又添加了新內容—— 維權日記:7月17日,有雨,天空壹片朦朧。今天我們出發去溫州維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