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溇,地處太湖南岸,江浙交界處,與蘇州吳江的七都鎮接壤,現隸屬於湖州市織裏鎮。江南水鄉,河港縱橫,凡是叫溇的地方多半與水有關,此地素來有“七十二港、三十六溇”的說法。”而胡溇便是這其中的壹溇,再往西又有喬溇、宋溇、湯溇等,向東便是七都的薛埠、吳溇、葉港。太湖人家田宅敞陽,屋舍齊整,因有桑竹魚米之饒,故出商賈富裕人家,這倒是應了古人“山管人丁水管財”之理論。
天地有大德,至今溇港猶覺豁然澄明,連帶著湖山歲序都是新的。胡溇人並不姓胡,大概因為北宋大儒胡瑗曾居於此,故名胡溇吧。辛稼軒有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劉裕便是出自於這樣的尋常巷陌,帝王如是,胡瑗居於此,也便不足為奇了,亦即仿佛江山廟堂就在跟前了。
胡溇漾蕩星羅,氣聚有情。又有胡溇港貫穿其內,村中屋舍依水東西而建,人家分好幾處,即吳家弄、小港橋、潘家埭、錢天泰。我家住在吳家弄,門前壹條柏油小道,往北便是太湖,沿湖有環太湖路,寬闊平坦,直達蘇州湖州,彼岸即東山,往南有大古環橋,橋東堍是江蘇的隱讀村。田地並不平曠,但人家屋舍櫛比相鄰,庭樹參差,雞犬相聞,陌上莊稼欣欣向榮,有世俗的熱鬧祥和。
大古環橋,即廣福橋,始建於元至正十四年,為少見的單孔石拱橋。之後又經多次重修,現橋為明天啟元年,由江浙兩地百姓集資合建,***耗銀九十九兩四錢。中國民間凡起基上梁,修橋動土,皆要擇定良辰吉日,放爆竹百響祭告天地,這規矩極考究,於江山社稷看似無礙,卻要緊的很。當然這種人情的慷慨,得益於民風,亦惠澤千秋。
廣福橋橫跨於胡溇港上,橋身有多處題刻,闡明這橋因何而建,發起人及募捐者名諱及數額雲雲。除此橋的拱券處還刻有蓮花圖案,尖角嫩葉、含苞待放,教人見了歡喜。我那時散步,望見過,佛經上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凈。”又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人如蓮花,兼有佛性,民間喻之悅之,足見其份量。
廣福橋俗稱環橋頭,舊時日色阡陌,風動樹影,橋上行人不絕,橋下流水汩汩,胡溇港裏埠船與烏篷船來去,槳聲欸乃,壹片世俗的圓滿安詳。傳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曾到胡溇過廣福橋去看太湖,途中壹位娘娘染病去世,便在廣福橋附近尋了風水寶地就地安葬,俗稱“小娘墳”。可是滄海桑田,現在這些都不知道了。及至今日,橋邊雜樹叢生,草木如織,雖已繁華不再,卻另有壹番盎然生機。過橋便是江蘇界,我自幼長於七都,及至長大婚嫁居此,倒是模糊了行政界線。此處於我壹衣帶水,血脈相連,終究還是故土。
胡溇村北還有壹座古橋,名曰述中橋,此橋跟廣福橋壹樣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座向橫跨胡溇港,橋身大約六尺闊,五丈長,上面還書有兩幅楹聯:“橋以中名,界分江浙。”“南漾北湖,中流砥柱;東吳西越,要道津梁。”簡要闡明此橋的重要地理位置。橋兩端連著人家的房子,夏天傍晚尚有許多人在邊上納涼,拍著蒲扇談天說笑,那景象直教人思無邪。
胡溇大概在明清時興旺過,那時村中人家足有千余戶,村人勤儉持家,善信經營,故出大戶。潘家埭祖上在武漢等地經商,亦出財主鄉紳,舊時燕子來到堂前是祥瑞,主發達。那時潘家埭堂前燕子不絕,聲嘍嘍,尾涎涎,那人家玉堂春暖,花開富貴,果然旺達,且至今村裏尚有舊式白墻瓦屋掩於新房別墅下,潘姓子弟按族譜字輩取名,螽斯衍慶,芝蘭芬芳。
近吳家弄有鄭家臺門,那樓屋足有五進深,飛檐翹角,雕欄玉砌甚是氣派,又名五埭頭。傳說那家金玉滿堂,家中有壹對玉蟹,放在水缸裏能吐泡泡。五埭頭沒落後,村中尚有九缸十三盆的說法,那人世的繁華如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還真的有人在陌上耕作之時挖到過,掘出的金元寶銀元寶,不只是人的好運氣,亦是要看機緣福德的。如今五埭頭煊赫不再,只壹片陌上青青煙柳色。
胡溇人家宅基好,小港橋往東有和尚浜,浜裏水流汩汩,日影斑斕,十裏桑竹人家皆在這旺水裏。《說苑》有雲: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和尚浜原先呈牛頭狀,牛臥富貴馱寶來,寓意五谷豐登,財源廣進。那時胡溇果真人丁興旺,百業興隆,隨即埠船與烏篷船都從此過,眾音嘈雜,擾人聲息,村人便又重新開了水道繞行,就此破了風水,子孫便稍稍不如從前了,但還是世上好人家。《水龍經》有載:“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委屈來朝,榮華富饒”。人生在世,住的地方極其重要。不但長安,秦川八百裏,自古帝王州。金陵,龍盤虎踞,有天子氣,縱是尋常村落,百姓人家亦在這婆娑世界裏。
小港橋俗稱樹橋頭,橋下胡溇港水光瀲灩,彎彎折折,便是兩岸篁竹青青如許,翠色逼人而來,與煙霞竹影,流水人家皆成人世風景。蘇軾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東坡是真名士,自風流,所思所言讓人即見君子。《詩經》裏就有“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二十四孝裏又有大孝子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想來大道至簡,天地圭臬,仁孝禮忠,唯壹片翠竹爾爾。
距樹橋頭百米處原有壹座佛寺,名曰雙林寺。寺名起自壹樁公案,據《吳郡誌》記載:“昔倪林裏有寺,因湖漲圯壞,儒林裏始建招提,倪林之人訟於有司。時郡將曹瓊上其事於朝,遂賜額‘雙林’”。雙林寺始建於唐宣宗大中三年,經過歷代僧侶重修擴建,遂成規模,鼎盛時有108間房屋。據說那寺中曾有浮江佛、古銀杏、窈窕灣、交光殿、關房琴、拈花堂、不枯木、楝花橋等雙林八景聞名於十裏八鄉。解放後尚存瓦房兩間,壹名法號雲龍的和尚在此終老,唯緇衣布屣,木魚聲聲,他的壹生便是佛門弟子了。
我居此時,佛寺早已毀棄,連那殘檐斷壁都無尋處,獨剩下壹株古銀杏樹,遺世而立,不卑不亢。他們說原本寺基上曾遺有兩株古樹,雌雄各壹,及後雄樹毀於雷擊,獨剩下雌樹,倒是冠葉葳蕤,亭亭如蓋。縱使年深日久,古木成精,又受寺裏千年香火灌溉,有了靈性,成了太湖往來船只的航標。六月驕陽似火,腐草為螢,土潤溽暑,樹下卻極陰涼,有人以香火供之,祈求平安。
胡溇村北潘家埭又有胡溇廟,又名總管廟。廟裏供奉的是總管老爺金元七。相傳金總管是明朝的壹位運糧小官,他運糧至此,時值大旱,太湖百姓顆粒無收,饑民遍野。金總管動了惻隱之心,將船上皇糧盡施於民,也因此獲了死罪。當地百姓為了感念他的恩德,集資修了壹座總管廟,之後朝廷查明原委,追封他為“利濟侯”,後又加封為“隨糧王”。這大概便是《禮記》裏所說的“仁者莫大於愛人”吧。
另外在江南壹些地方誌上,金總管又被奉為水神,陰翊壹方海運。後又在市井的口耳相傳中成了財神,民間以牲醴與五聖同享,名曰拜利市。每年的臘月廿六到廿九,各家自選日子用豬頭三牲“拜利市”,祈求來年發大財。我幼時唯見祖父這樣恭敬操持,謙遜有禮,即對中國民間的吉祥如意另有壹番好意。
再說那胡溇廟四周墻面金黃壹片,正門上橫頭書有“風調雨順”四字,堂內供奉的總管老爺桓圭袞冕而坐,莊嚴肅穆。七月初七總管老爺生辰,胡溇年年此時必做大戲,壹直做到七月半左右。舊時胡溇港裏停滿大小船只,四鄉的人都趕過來,戲臺搭在胡溇廟旁,附近擺滿攤販,直擺到大路上田畻邊,賣的是瓜餅酥糖,以及時令鮮果,還有小孩玩的撥浪鼓竹蜻蜓。戲臺上咿咿呀呀,水袖蹁躚,唱的是越劇《碧玉簪》、《金絲錯》等,臺上裊裊娜娜,臺下壹片沸沸揚揚。使得家家戶戶,男男女女,連同溇港月色,天地光陰,皆沾滿喜氣。如今雖不像舊時那樣熱鬧了,卻依然是胡溇每年的壹大盛事。
時光漫漫,今我居此也已多年,胡溇於我似是故人來,壹草壹木皆充滿感情。人生在世,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雖是壹個對現世頗為乏味之人,生活循規蹈矩,世事人雲亦雲,但這並不表示我無法感知世間萬物之美,我欣賞世上壹切美好的人和事。誠如蘇軾詩言:“人間至味是清歡”,亦不過如此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