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和國、德意誌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1894年清朝甲午戰敗,更是讓西方列強對中國這塊兒早已垂涎已久的“大蛋糕”虎視眈眈!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入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慈禧、光緒等壹幹人逃亡陜西西安,隨後慈禧以光緒之名下”罪己詔“,通電李鴻章急速從廣東北上與洋人談和。1901年,9月7日,以《辛醜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沈痛的災難。
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清國內部及遠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俄日沖突升級等變化。[1-2]
名 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
地 點
中國北部(京津冀地區)
時 間
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
參戰方
八國聯軍、義和團、清政府
結 果
八國聯軍勝利
參戰方兵力
聯軍 50255人,50艘軍艦
清軍 8萬人,義和團 10-30萬人
傷亡情況
聯軍 死亡600-2500人
清軍 死亡1.5-2萬人
主要指揮官
聯軍:西摩爾,瓦德西、清軍:聶士成,董福祥,
戰爭導火索
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
背景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國際地位壹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慈禧與洋人之仇
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戊戌變法,因與守舊派對立而失敗。慈禧鎮壓維新運動,軟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各國同情維新派,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但因遭各國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令她懷恨在心。加上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範圍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為山東省學習武術的團民組織,為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之用。後由外國所迫,派袁世凱到山東取締,團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當時,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慫恿慈禧借助義和團排外。慈禧太後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但剛毅竟向慈禧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因此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進入北京城內勤皇。
團民則沿途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侵華過程
聯軍進犯
隨著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外國列強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鎮壓。
德國駐華公使 馮·克林德遭到槍殺。
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團。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幹涉中國。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團,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和國、德意誌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壹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采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
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和國、德意誌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
油畫: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
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余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征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準,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6月3日,德、澳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英使館內更有小馬150匹可供食用。
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占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帝國主義的征華戰爭,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系。6月14日至18日聯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壹帶,面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聯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余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但是有信息表明,聯軍僅僅被打死壹人,更多的原因是由於通往北京的鐵路沒有了,聯軍的重裝備無法快速運輸,後勤線也容易被切斷。且廊坊之戰時,聯軍是以火車為據點防禦,故假使義和團有大炮火槍的話,聯軍幾乎無可能存活)。
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擊傷擊沈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余名。同日,慈禧召開禦前會議後,發出解散義和團民的上諭。壹天後,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榮光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同日,慈禧召開禦前會議後,發出解散義和團民的上諭。但1天後慈禧接到手下守舊派大臣偽造八國出兵實際是要求她退位讓光緒復位的情報後,憤怒之下讓守舊派統領義和團。在此前後,日本使館書記生在前往永定門接應西摩爾聯軍時被清兵當作間諜處死,德駐華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被守軍擊斃。(實際是本人代表各國去清廷總理府衙門要求保護使館區的情況下途中被清軍神機營軍官恩海伏擊殺死,導致戰爭真正意義上爆發)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並且在北京貼出賞文懸賞殺洋人。
大沽口失陷後,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義和團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董福祥率義和團壹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余名(壹說112人),數度占領車站。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壹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沖入租界。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壹帶。7月,八裏臺壹戰,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鬥,直至血竭而亡。14日,聯軍付出傷亡900余人(壹說882人)的代價,並發射毒氣炮後,攻陷天津。但實際上守將聶士成壹直與義和團有矛盾,認為義和團是拳匪,認為他們只會禍國殃民,導致義和團在聶士成死守天津時偷襲其後方。
8月中旬,聯軍2萬余人由天津進犯北京。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征式的掌旗兵)約壹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由印度人組成,還包括香港及威海衛華人)三千人,美軍二千壹百人,法軍八百人(主要由越南人組成),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次日,進抵北倉,受到清軍馬玉昆、呂本元等部及李來中所部義和團頑強阻擊,再次施放毒氣,才攻占北倉。但聯軍付出死傷635人(壹說400余人。其中日軍近300人)的代價,毒氣炮(“列低炮”)也被擊毀。[4-5] 13日,聯軍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後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慈禧太後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布徹底鏟除義和團的命令。
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征伐。9月,俄軍在攻占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占領。10月中旬,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3萬來華,攻占保定、張家口等地。但法、德聯軍在侵犯井陘、娘子關壹帶時,受到清軍劉光才部的頑強阻擊,付出重大傷亡後敗退。
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奧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十壹國公使聯合向奕劻、李鴻章遞交《議和大綱》十二條。清政府於27日同意接受。
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鴻章在《議和大綱》十二條上正式簽字畫押。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強要求處死的十二人名單,即載漪、載瀾、載勛、英年、趙舒翹、毓賢、啟秀、徐承煜、徐桐、剛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到4月,列強要求嚴懲的地方官員,***達142人之多。
1901年5月11日,奕劻、李鴻章照會列強公使,接受四億五千萬兩賠款總額的要求。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電召瓦德西回國,並轉告各國政府取消他所擔任的聯軍總司令職務。5月26日,清政府照準各國賠償四百五十兆兩,四厘息。
1901年8月8日,八國聯軍從北京撤退完畢。
1901年9月7日,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辛醜條約》十二款及其十九個附件。。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醜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義和團運動發生後,列強各國都乘機對中國出兵,進行大肆掠奪。消息傳到俄國,沙皇政府認為是侵略中國的大好機會,除積極參加八國聯軍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余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國軍隊占領齊齊哈爾,黑龍江將軍壽山自殺殉國;9月22日,占領吉林,28日,占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沈陽)。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占領合法化,企圖把俄國獨占東三省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因遭中外反對而作廢。俄軍利用軍事占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簽定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醜條約》
各國“宣戰”,暗地裏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慶親王奕劻為全權大臣,李鴻章為協辦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求和。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出兵八國外,另外又加上三個國家——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西班牙帝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
《辛醜條約》***有12條正文和19個附件,主要內容是:
清政府向各國***賠款4.5億兩,以關稅、鹽稅和常關稅作擔保,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9.8億兩;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臺;在天津周圍20裏內不得駐紮中國軍隊,列強可以在北京駐紮防守使館的衛隊,並在京榆鐵路沿線包括山海關在內的12個要地駐紮軍隊;至少兩年內禁止中國進口軍火和制造軍火的材料;
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吏必須保護外國人的安全,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懲辦贊助過義和團運動的"首禍諸臣",在外國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
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石牌坊。
中國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並指定皇族親貴擔任外務大臣。
《辛醜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