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歐超48小時瓦解實錄:美國資本和文化輸出的罕見敗局

歐超48小時瓦解實錄:美國資本和文化輸出的罕見敗局

文|付政浩

從歃血為盟、締約立誓到背約負盟、分崩離析,這壹過程需要多久時間?歐洲超級聯賽給出的答案是不足48小時,徹底刷新了世人對烏合之眾這壹詞語的認知。

北京時間4月18日深夜,皇馬等12家歐洲足球豪門俱樂部宣布成立歐洲超級聯賽。這壹消息隨即引發全球熱議,歐超支持者甚至信誓旦旦地宣稱,歐洲足球 歷史 進程從此將被改寫。

但僅僅在不足48小時後的北京時間4月20日深夜,曼城等6支英超俱樂部就宣布退出歐超聯賽。歐洲超級聯賽對此無奈地表示,將暫停現有的賽事計劃,重新考慮如何規劃這壹項目。

而截至發稿前,意甲的國蘭、AC米蘭、尤文和西甲的馬競也陸續宣布退出,歐超12家俱樂部瞬間僅剩西甲的巴薩和皇馬兩家。歐足聯主席切費林發出最後通牒:當地時間21日下午5點前,剩余的歐超球隊必須退出,否則將受到處罰。

鑒於歐超在歐洲範圍內遭遇了多國政府、 體育 協會、足球聯賽、媒體、球迷群體的集體反對,所以,歐超進展不順乃至流產實屬大概率事件。但真正令人意外的是,這壹結盟關系如此脆弱無力,不堪壹擊。歐超土崩瓦解的速度如此之快,也折射出歐超此前籌辦過程中的混亂無序。

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無意外,歐超將很快胎死腹中、淪為鬧劇。壹場鬧劇,壹地雞毛,擡望眼,恐怕也只剩下傳說中的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大通的50億美元空頭支票在空中飄蕩,美國投行意圖依仗美元大放水的優勢大舉掠奪歐洲足球資產的美夢也就此被打破。在歐洲足球與美國資本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歐洲足球傳統文化暫時取得了勝利。

那麽,在過去這48個小時內究竟發生了什麽?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信誓旦旦稱“沒有人會退出”,卻火速慘遭打臉,歐足聯究竟采取了哪些舉措,才讓那些原本已被美元資本深深誘惑的豪門很快就幡然悔悟、甘當叛徒?而促使歐超12家豪門迅速分化瓦解的深層原因究竟又是什麽?其實,縱觀全球體壇,俱樂部結盟造反、挑戰現有成熟賽事體系的案例屢見不鮮,但除了歐洲籃球聯賽外,幾無成功案例,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政府+協會+贊助商聯合施壓,十家俱樂部火速退群

毋庸諱言,足球豪門退出歐超的理由恰恰也是他們當初加入的理由,那就是兩個字:利益。

歐超這壹概念由來已久,長期以來,歐洲足球豪門就對歐冠的運營思路尤其是商業收入分配機制頗為不滿,所以每隔數年就商議如何抱團來自己做大蛋糕,用固定豪門球隊參加的歐超聯賽來取代歐足聯主導的歐冠。而如今在得到美國金融巨鱷的支持後,這壹計劃才真正開始落實。

根據歐超此前的方案顯示,聯賽將使用“15+5”的構成機制,15家創始球隊將擁有永久參賽權,剩下5個名額將通過資格賽決出。美國摩根大通承諾出資至少50億美元來支持歐超的籌建,所有這15家創始俱樂部將***享35億歐元的啟動資金,此外,數字媒體平臺DAZN也有意用壹年35億歐元的天價購買歐超聯賽版權。

據估算,歐超的每年營收將輕松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各家創始球隊第壹年就有望最多分到3.5億歐元。這些天文數字的誘惑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慮到疫情導致歐洲足球俱樂部虧損巨大,面對美國巨鱷拋出的支票,各家豪門難以自持實屬正常。

但短短兩天之內,這些豪門突然覺得美國支票不香了,因為他們原有的利益可能會遭遇重創。壹個只是畫大餅的未來前景,壹個則是實打實的眼下利益,當必須做出抉擇時,大多數人恐怕還是會選擇穩妥可靠的眼下既有利益。

在歐超宣布成立後的第壹時間,歐洲的政府高官、歐足聯以及各國足協協會、本俱樂部名宿、球迷群體、兄弟足球俱樂部均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強烈反對,相關贊助商也選擇對參加歐超的俱樂部進行施壓。其中,歐足聯聯合英、意、西三國足協表示,參加歐超的球員將會被禁止參加任何國內、歐洲或者世界級別的比賽,並有可能被禁止代表各自的國家隊。

當政府、協會、聯賽、球迷、媒體、贊助商壹起施壓時,這意味俱樂部的贊助收入、票房收入、聯賽分紅都可能會遭遇損失,面對這些潛在的損失,俱樂部自然能感受到切身之痛。因為英國有曼城、利物浦、曼聯、阿森納、熱刺、切爾西這六家足球俱樂部加入歐超,占據歐超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國的反對聲音也最激烈。

英超多家俱樂部的球迷群體明確表示抵制歐超,在利茲聯對陣利物浦的比賽期間,現場打出大幅標語“向歐超說不”。利茲聯俱樂部球員更是身穿呼籲抵制歐超的T恤,T恤上印著醒目的標語“足球是為了球迷”。贊助商們則威脅將暫停和六家英超俱樂部的相關合作,而潛在的新贊助商則有意暫停談判。

此外,西班牙的《世界 體育 報》透露,歐足聯向英超六家俱樂部做出承諾,只有他們退出歐超,歐足聯後續將向他們提供了壹筆巨款作為補償。前有威逼,後有利誘,英超六家俱樂部自然被分化。

俱樂部造反鮮有成功案例,但終能推動職業化進程

在職業 體育 領域,最大的痛點就是賽事初創階段發愁如何做大蛋糕,以及在賽事取得階段性成果後如何分好蛋糕。圍繞著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這個永恒的矛盾,這些年下來,縱觀國內外體壇,其實經常出現豪門俱樂部私下結盟造反、另立門戶的案例,但大多數時候,這些組織都會自行解散、無疾而終。

必須指出的是,俱樂部造反的目的往往並不是真的要從零開始創立壹項新的IP,更像是以此為談判資本,迫使規則制定者做出利益妥協。從這壹角度出發,這些造反往往都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訴求。

如前文所言,歐超這壹概念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浮出水面,壹些豪門俱樂部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組織辦賽來獲得更多收益。1998年,意大利媒體大亨、AC米蘭老板貝盧斯科尼連和傳媒大亨默多克等人提出,希望像打造壹個像北美四大職業 體育 聯賽壹樣的封閉聯賽,之邀請歐洲最頂級的豪門俱樂部參賽,但這壹構思隨即遭到了歐足聯的反對。

同壹年,AC米蘭、巴薩等14家歐洲足球豪門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秘密召開了會議,醞釀成立G14組織,希望能讓豪門球隊在歐冠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分紅,隨後歐足聯同意了他們提出的歐冠賽制改革建議。

2000年9月,G14正式在布魯塞爾完成註冊,此後成員擴大到18家,不斷探討成立歐洲超級聯賽的設想。同時,這些豪門以G14的名義連和與國際足聯、歐足聯進行談判,成功迫使歐足聯和國際足聯同意在世界杯和歐洲杯後向參賽的足球選手支付薪水,並向其間受傷的球員所在的俱樂部提供經濟賠償。2008年,在俱樂部與歐足聯達成相關協議後,G14宣布解散,但轉而又成立了性質相似的歐洲俱樂部協會並繼續就歐冠的不合理機制向歐足聯施壓。

除了歐超的前身G14外,國內體壇比較熟悉的俱樂部造反案例有中超七家俱樂部在2004年發起的G7革命、CBA七家俱樂部在1998年成立的“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委會”以及18家俱樂部在2016年成立的中職聯公司。如妳所知,這三個組織在各自的協會介入後均很快宣布解散,但也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訴求,推動了聯賽的職業化進程,雖敗猶榮。

2004年10月,國安等七家足球俱樂部達成戰略同盟,向中國足協提出“行政退出、資本決定、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公司化經營”。但在中國足協的強力幹預下,G7隨後就宣布解散,但此後中國足協也推出中超聯盟的架構,承諾要尊重投資人利益,用公司化方式運營中超聯賽,這為日後的中超公司成立奠定基礎。

1998年12月,CBA的上海男籃等七家俱樂部的老總在上海聯合成立“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委會”。這七家俱樂部希望籃管中心允許CBA各隊參與聯賽規則制定,比如允許俱樂部可以自行洽談裝備贊助商,並呼籲把CBA推進為“***存***榮、***同發展、***享成果”的利益統壹體,這被視為是在向“領導權、經營權、管理權”三權集於壹身的籃管中心公開挑戰。(詳情請參看拙作《CBA的兩度結盟造反和壹次另立中央》)

從1998年12月18日成立到1999年2月18解散,“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委會”這個以推進CBA職業化為己任的籌委會僅僅只存在了兩個月。但也並非壹無所獲,在1999-2000賽季到2003-04賽季期間,籃管中心曾允許CBA球隊可以自行尋求裝備贊助商。

2016年,時任上海男籃俱樂部董事長的姚明呼籲所有CBA20家俱樂部壹起成立公司來自己運營CBA聯賽,結果有兩家俱樂部拒絕加入,而這18家俱樂部壹起成立了中職聯籃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職聯”),並以公司的名義向中國籃協提出要求,由中職聯公司來獲得CBA聯賽的商務運營和競賽管理權。

中國籃協否決了這壹要求,但隨後提出,中國籃協將聯合所有20家俱樂部成立中籃聯公司來運營聯賽。最終,在2016年9月,中籃聯公司(俗稱“CBA公司”)成立,時任籃管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擔任董事長,姚明擔任副董事長,中國籃協持股30%,20家俱樂部平均每家持股3.5%。

此後在上層的支持下,姚明成為籃協主席,並接替李金生擔任CBA公司董事長,中國籃協從CBA公司退股,二十家俱樂部每家持股5%。與此同時,18家俱樂部成立的中職聯自始至終沒有真正運營,在CBA公司正式運營後很快就被悄然註銷。

雖然有人戲稱,中職聯更像是壹個與中國籃協談判的籌碼,並且,在率眾造反的過程中,成為籃協主席的姚明不啻於被招安,此外,中國籃協在CBA公司有壹票否決權,重大事務仍然由中國籃協幕後拍板,但相比以往,CBA公司的成立已然是壹個巨大的進步。而中職聯公司也算是變相實現了其成立時的初衷。

在看了這些雖敗猶榮的案例後,妳會發現,俱樂部們聯合成立的造反平臺更多是逼迫協會做出妥協讓步的壹個談判條件。所以,此番,歐超非常巧合地搶在歐足聯大會正式表決歐冠擴軍計劃的前壹天官宣成立,這種巧合著實耐人尋味。

豪門長期以來就對歐冠不斷擴軍非常不滿,此番歐足聯開會要正式表決此事,歐超聯賽匆匆宣布成立,無疑是在向歐足聯明確說不,未來歐足聯大概率要通過歐冠的壹些改革向豪門做出補償,歐超流產不可能全無收獲。

至於為何說歐超是匆匆成立?有兩個佐證:

其壹,歐超的成員構成機制是15+5,但目前僅僅湊了12個,不僅剩余三個固定席位尚未確認,而且剩余五個靈活席位具體如何篩選也沒有很詳細的規則,在這種情況匆匆選擇對外官宣,可見有些著急;

其二,12家豪門俱樂部聯合成立歐超聯賽,但短短兩天,已經有10家俱樂部火速宣布退出,可見此前他們締結的盟約並不那麽牢靠,這也是溝通不暢、匆匆官宣的體現,難免給人留下臨時搭建草臺班子的印象。匆匆官宣成立,又匆匆宣布退出,何其草率!

歐洲足球暫時擊退美國資本,球迷十分警惕足球寡頭化

歐超聯賽的設想已經存續數十年,堪稱幾代豪門俱樂部掌門人的夢想,如今好不容易有摩根大通這樣的美國投資巨鱷肯出資支持,為什麽卻輕而易舉地就被瓦解?

面對這塊價值百億美元的超級蛋糕,如果說那些沒有加入歐超的俱樂部和球迷群體反對可以歸結為羨慕嫉妒恨的話,那這些豪門俱樂部的球迷群體為何也如此旗幟鮮明地反對呢?更何況,這些豪門之所以成立歐超聯賽,也是因為長期以來對歐足聯經營歐冠的策略和利益分配機制不滿,既然歐超旨在推陳出新、革除弊病,為什麽世人卻都不歡迎這些革命者呢?

直接原因就是,歐超聯賽只吸納豪門球隊,中小俱樂部被摒棄在外,其本質是金元足球的進壹步寡頭化,資本機構強行壟斷足球市場,進壹步切割大塊蛋糕,歐超將獨享天價轉播版權合同和最頂級的贊助商資源。而現有的各國聯賽則難以獲得核心資源扶持,豪門球員為了踢好歐超大概率會選擇在本國聯賽中輪休,所以本國聯賽的收入銳減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小球隊的分紅則進壹步萎縮。

要知道,歐洲足球的根基命脈恰恰是大量並不廣為人知的中小足球俱樂部,是他們深入全國社區,覆蓋和培養了廣闊的足球人口,而豪門往往直接從中小俱樂部購買潛力明星。壹旦資本讓足球寡頭化,中小俱樂部和豪門之間將被進壹步割裂,中小俱樂部入不敷出,遲早會趨於消亡。

當然,美國投資大鱷們斥巨資來創建壹個全新的歐超聯賽,最終,這些投資都要通過賽事收回成本並實現盈利,而這些盈利註定要從球迷身上獲取,畢竟羊毛始終要出在羊身上。壹旦歐超形成壟斷地位,足球迷的看球成本將大幅提升,這也是歐洲球迷近年來頻頻抗議的壹大現象。

有鑒於此,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說,“歐超將沖擊國內比賽的核心賽事,並將影響英國球迷群體的核心利益。”而曾在皇馬、罷賽等豪門效力過的傳奇球星菲戈也明確反對歐超,斥責其會毀掉歐洲足球的根本:“這個所謂的‘超級聯賽’壹點也不超級,這壹貪婪而冷酷的行為,會給我們的草根足球、女足以及更廣闊足球體系的建立帶來災難。而其目的僅僅是為了滿足那些自私的資本家的利益,他們早就不在乎球迷的想法了,而且藐視 體育 道德。真可悲。”

或許對於國人而言,資本大鱷壟斷足球後將高昂成本轉嫁給歐洲球迷的種種後遺癥,很難感同身受,畢竟足球在中國可有可無,並不是壹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假設,有資本突然將中國所有的985高校買斷並私有化,然後重新組建“中國超級名校聯盟”,只有價高者方可入校就讀。或許,屆時,國人才能理解歐洲人為何如此憎惡資本壟斷足球。

歐超成歐美 體育 文化之爭,歐盟立法更支持歐足聯

當然,歐超註定流產的深層次原因則是,這是美國 體育 文化和歐洲 體育 文化的正面較量。歐美兩者之間誰的 體育 文化更發達更成熟很難有定論,但強龍難壓地頭蛇,效仿美國封閉賽事機制的歐超在歐洲遭遇全民抵制實屬正常。

自二戰後,美國不斷向全世界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產品,在 體育 領域,NBA堪稱是國際化程度最強的 體育 賽事,同時也是當今全球最強的美國 體育 文化輸出產品。不過,世界的第壹大 體育 運動卻是足球,而足球世界的重心則是歐洲。這些年,美國投資機構不斷前往歐洲進行足球俱樂部投資,這被歐洲人視為文化 體育 領域的馬歇爾計劃。

此次歐超的背後金主是美國的投資大鱷摩根大通,而歐超的三位副主席——曼聯主席格雷澤、阿森納主席克倫克、利物浦主席約翰·亨利均是美國大亨。所以,歐洲對歐超的阻擊更多被視為是歐洲足球文化對美國資本大鱷的抵制。

此外,恩德斯分析公司的弗朗索瓦·戈達爾認為,美國職業 體育 都是封閉式的 體育 聯賽,而歐洲 體育 則是更富競爭性的升降級賽制,美國投資人對此並不習慣。“升降級就意味著俱樂部的營收可能會非常不穩定,這給投資人會帶來不安全感,為什麽職業 體育 要讓投資人有這種不安全感?在美國,壹切都要對投資人負責。”

而歐洲球迷最不滿意的恰恰就是歐超是封閉賽事。沒有升降級,這違背了歐洲足球生態系統的 體育 價值和開放競爭原則,是對歐洲足球長久以來競爭精神和公平原則的公然藐視。德甲球隊勒沃庫森CEO沃勒爾直言:“封閉的賽制是對足球的犯罪。”

在這兩種邏輯的背後,則是歐美對職業 體育 和業余 體育 金字塔串聯的機制明顯不同:歐洲 體育 組織的金字塔結構將職業 體育 和非職業 體育 融合,出於公益的目的由協會和聯盟垂直壹體化的分層管理,所以實行升降級制度,給中小俱樂部壹個上升通道。但北美 體育 模式嚴格區分“業余” 和“職業” 體育 ,兩者之間是完全不同的兩套管理機構和運營邏輯,美國職業 體育 謀求的就是用寡頭壟斷來獲取最大利益,不承擔 社會 責任,而NCAA在以往是不允許 體育 運動員有任何收入,是純粹的業余球員。

即便歐超沒有美國資本插手,歐超也很難在現行的歐洲 體育 文化中存活。因為歐洲現行的 體育 法律賦予了歐足聯相應的行業高度自治權和反壟斷豁免權,這意味著只要沒有歐足聯的支持,很難有壹項頂級IP可以堂而皇之地壓過歐冠而獨立存在。

早在2000年,歐盟各國就達成壹個***識,那就是歐盟競爭法不能全部適應於 體育 領域,要尊重 體育 領域的獨特性,允許 體育 協會高度自治和享有部分反壟斷豁免權,比如國際籃聯就規定,在壹個國家只允許有壹個頂級籃球聯賽,不能出現兩個並列級別的籃球賽事,否則就有權對該國進行禁賽,而這壹規定就脫胎於歐洲法律授權單項 體育 協會的行業反壟斷豁免權。

2000年,歐盟發布《歐洲 體育 的 社會 功能及其特殊性宣言》,也被稱為《尼斯宣言》,該宣言要求,歐盟競爭法適用於 體育 領域時,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壹、充分考慮到 體育 運動的獨有的特點;二、競爭法的適用不影響 體育 運動組織者純粹為了比賽的順利進行而行使的那些管理職能三、盡量保持 體育 運動的 社會 和文化功能。

2009年,歐盟專門發布《歐盟 體育 白皮書》,明確提出,歐盟尊重 體育 的特殊性,在 體育 相關案例中,歐洲法院遵循逐案審查原則,要謹慎地使用歐盟競爭法,充分尊重國際 體育 組織和單項 體育 協會對於 體育 組織的管理權利。

基於此,歐盟允許 體育 聯賽和 體育 協會擁有壹定的反壟斷豁免權,在具體賽事管理中擁有高度自治權。盡管歐超明確強調歐超的成立不違背歐洲任何的法律,但壹旦真的雙方對簿公堂,屆時歐盟法律恐怕還是會更傾向於歐足聯這個行業協會。更何況,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統此番都已明確表示,他們不排除會采取立法舉措來保護歐洲足球。所以,從法律角度而言,歐超流產也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