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圓滿時代,諸神與女神檀奴的兒子們(檀那婆)開展了壹場大戰。檀那婆的頭領就是弗栗多,天神們與之苦戰無法獲勝。最終他們簇擁著因陀羅壹同去拜見老幹部梵天,從那尋求解決之道。老幹部指示眾神求見陀提遮仙人,只要能用仙人的骨頭做成六棱金剛杵,便可殺死弗栗多。最終拿到了金剛杵的因陀羅立馬威風凜凜,大殺四方幹掉了弗栗多——當然這是做夢。檀那婆們實在太厲害,天神們四處逃竄,就連因陀羅也失去了勇氣。毗老師壹定是恨鐵不成鋼,上前把自己精力給因陀羅讓他振奮,其他天神們也紛紛效仿。這樣就能戰勝惡魔弗栗多了吧——事實證明了因陀羅還真是個慫包,被弗栗多壹聲大吼嚇破了膽子,東奔西跑躲藏,金剛杵滑落,恰好砸死了弗栗多。
這件功勞就被歸到了慫包因陀羅的身上了,《摩訶婆羅多》裏還有另外壹個版本,暫且不提。
因陀羅是個酒鬼,以痛飲三百杯蘇摩酒聞名,酒喝多了就壞事了。
印度神話中除了天神、阿修羅還有壹種神奇的仙人,他們憤怒了連三相神都詛咒,就問妳害不害怕?有壹位仙人叫做喬達摩,當然他的老婆阿訶利耶更聞名,相當於印度的“海倫”,美色當前誰不愛,可是喬達摩是個詛咒狂人啊,沒人敢去招惹他,噢,除了作死的因陀羅。他趁仙人雲遊離家的時候變成了喬達摩的模樣,與阿訶利耶這樣那樣。頭頂著草原的仙人得到了這個消息,咻的壹下就到家了。他詛咒阿訶利耶變成石頭,只有當毗濕奴轉世的羅摩觸碰到她是才能變回人身,而詛咒因陀羅長滿約尼(女性生殖器),因而他又有個稱號叫“千眼者”(到了佛教裏,帝釋天之千眼成為通曉千種奧義的象征)。
萊維·斯特勞斯:“當壹個神話從壹個部落到另壹個部落不斷傳播,最後雖然沒有完全消失卻已經很衰弱時,神話就完全發生了變化。”因陀羅從吠陀眾神之王到了佛教中就變成了護法天王帝釋天,成為佛陀的侍從,地位壹下子下降了很多。到了中國,壁畫中的帝釋天常以男人女相或是鳳衣鳳冠的女人帝王相出現,嗯,很有唐代女性風格。
其實,在《梨俱吠陀》裏對因陀羅的頌歌中,他是這樣的形象:
吠陀諸神裏,因陀羅絕對是被黑得最慘的壹個。沒辦法,因為吠陀時代終結,迎來的是婆羅門時代、是印度教時代,曾經的神王必將成為靶子。
印度的民族和宗教都非常多,而且常常混雜在壹起。有壹種說話叫做“印度沒有歷史”,與神話交雜在壹塊已經分不出什麽才是真實。印度的神話體系隨著歷史的進程而改變,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當然這也是籠統的、並非是十分界限分明的劃分之法。
壹、吠陀時代(約公元前1500年—約公元前600年)
吠陀時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後,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將這壹時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釋吠陀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以及兩部史詩中,故稱作吠陀時代。
其中《梨俱吠陀》成書於公元前12—前9世紀,稱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成書於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稱晚期吠陀。
在吠陀時代,天界神的代表是伐樓拿,空界神的代表是因陀羅,地界神的代表是阿耆尼。
二、列國時代(約前600年—約前300年)
是古代印度國家普遍發展的時期,也是列國分立、並由分立逐漸走向統壹的時代。
佛陀釋迦摩尼也生於此時代中,因而佛經中常涉及列國時代的歷史,故這壹時代也被稱為“佛陀時代”
這壹時代還興起了壹種思潮,名曰“沙門思潮”,與婆羅門教相對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學思想為印度哲學的重要內容。沙門(Samana),意為勤息、息心、凈誌,是對非婆羅門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沙門思潮中最有影響的是佛教、耆那教、生活派、順世派和不可知論派等。其中佛教神話體系基本上繼承了婆羅門教的世界觀。
三、史詩時代(約公元前300年—約公元600年)
《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四、往世書時代(約公元600年—約公元1000年)
公元9世紀,宗教改革家商羯羅(Sankara,?)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壹些教義,將婆羅門教改革為印度教,印度教也開始有了宗派劃分,這時原婆羅門教的神祇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三大主神及他們的化身,其中毗濕奴派主要崇拜毗濕奴及其化身,濕婆派和性力派主要崇拜濕婆及其妻子的本尊或化身。
*參考:/question/2611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