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清代教育家吳魯生平簡介?

清代教育家吳魯生平簡介?

吳魯***1845年-1912年***,字肅堂,號且園。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詩人。是泉州歷史上最後壹位狀元。吳魯能書善畫,其字型沈雄峻拔,堪稱大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吳魯生平簡介

吳魯***1845—1912***,字肅堂,號且園,晚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清泉州晉江池店錢頭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壹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國子監。第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處總辦。光緒十二年***1886年***考軍機章京;光緒十四年順天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殿試狀元及第,授翰林編修,為福建科舉時代最後壹個狀元。歷任陜西典試***主考***,安徽、雲南督學,雲南主考,吉林提學使。吳魯以振興文教為已任,把興學育才當作施政的第壹要義。督學安徽太平府時修復翠螺書院,他捐俸5千金倡導,並為書院作記,勉勵後學力求上進,任吉林提學使時,又捐俸5千金措辦提督學政公署***時吉林初設提學,吳魯為第壹任提學使***,繼又捐資1.6千金改建文廟。督學雲南時,他從雲南實際情況出發,主張功課不能強求與其他地區壹致,提出 此地之要,務精其化學,冀開農礦之利源。以中學為普通,以西學為專門,應兼者兼之,應分者分之。吳魯主張興學要註意因材施教,如果過分地要求學生 兼修博覽,終恐壹藝無成;即使聰明特出,卓越尋常,學成之後,亦不能以壹人而兼數職。為了振興教育,他特上《請裁學政疏》,提出建議: 壹在廣籌經費,遍立學堂;二在嚴督各府廳州縣,實力奉行;三在遴委道府精於學備者,認真考察;四在鼓勵本籍紳士協力相助。凡此四端,皆宜統歸督撫經理,方能確著成效。 他督學吉林時,倡辦《吉林教育官報》,大力提倡教學研究與學術討論,以促進教育改革。同時身體力行,積極推行。在廢科舉、興學堂新風興起之後,許多有識之士出國留學。吳魯認為對這些留學東洋的莘莘學子,要加以重用。他建議在經 考試及格,當軸者破格用之,或量其才而授之以事,或分發各省學堂以為人師,或入官詔糈出其所學以襄理新政 。吳魯因興學育才卓著成效,而誥封為資政大夫。

吳魯關心國家命運。當甲午***1894年***中日戰爭時,他在《請迅調戰將以臨前敵書》提出: 請旨迅調戰將,以分賊勢。在《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仍可理也論》中指出:治術與學術異,治術貴因時變通。 強調要以史為鑒,因時變通,進行革故鼎新。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八國聯軍入侵京津時,吳魯大聲疾呼,要激發民眾的愛國銳氣,加強水陸聯防。他在《請飭沿海水師互相聯絡以振全域性疏》中指出: 宜以北洋為提綱,以南洋為關鍵;以陸軍扼守其要區,以水師會哨其海口。可惜未能被采納。但因此被主戰派推薦為總軍務 。他倡議辦理民團,對義和團及其活動持有獨特的見解。在《請飭統兵王大臣部勒義和團勇與官兵長短時間》中他說:竊惟今日之義和團勇,善用之可以壯軍威,建議勒以部伍,分地駐紮,與官兵長短相間,協同作戰,則可收實效。當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時,統兵馬玉昆退守北倉,在北京東、南兩面開挖工事,並為此上書軍務處給予嘉獎。吳魯在《代軍務處大臣復馬玉昆書》中對此加以駁斥,進而提出變被動為主動的策略:如今之計,宜合各軍,聯絡壹氣,申明紀律,分路誓師,同時進取,以南路辛酉等包抄其後,以西路升元等橫擊其腰,北路則貴軍力遏其衡,克服津郡,保衛畿疆,此上策也。庚子之亂,吳魯困居孤城,滿懷悲愁憂憤,作《百哀詩》。《百哀詩》分上下兩卷,集中反映八國聯軍攻掠津京,慈禧太後挾帝出奔,人民備受淩虐的悲慘情況;同時有力鞭撻那些喪師失地、 *** 辱國的奸佞之徒。吳魯對於腐敗的清廷在民窮財盡、國家將亡之際,猶不思悔改振作,深感悲憤。於宣統三年***1911年***閏六月,辭職返鄉。民國元年***1912年***10月8日病逝。吳魯著有《蒙學初編》、《兵學經學史學講義》、《教育宗旨》、《雜著》、《國恤恭紀》、《文集》、《讀王文成經濟集書後》、《使雍皖學滇學西征東遊諸日記》、《正氣研齋類稿》、《正氣研齋遺詩》、《百哀詩》、《紙談》等,其中後四部著作曾刊印行世。

吳魯書法

吳魯,字肅堂,號且園,晚年號老遲。他出生在晉江池店錢頭村,自幼就聰穎好學,寫得壹手好書法。1888年中舉士,1890年殿試壹甲考取第壹名,授翰林修撰。

吳魯不僅是壹位愛國的詩人,還是現代教育的先導者,他身上具有壹種知識分子的正義感以及壹種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們每壹位後人學習。

吳魯書法遠宗顏柳,近宋四家蘇米,溫文雅致,頗有功底。其書法受了明清兩代閣體的影響,用筆合法,結構穩定,呈現出端嚴精整的整體風格感,壹些書作想在此基礎上試做出突破,勃發毓秀之氣盎然於筆底。

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度要求學士子答卷的書法必須要“烏、方、光、勻”,即端正嚴謹的。這樣的思想在明清兩代的書法風格演變中起到了很深刻的影響。因此明強兩代的官方書法風格大多都嚴謹端正,不敢越雷池。吳魯的書法受兩代館閣體的影響也是非常之明顯的,寫大體時字正筆方,圓潤而飽滿。但吳魯在此基礎上想力求創新,不滿於此端嚴,試圖有變化,用筆果敢豪放,粗細大小變化都有,結體險峻。通篇章法錯雜不齊,別有生氣,有別於館閣的書法。因此,在清代的狀元中,吳魯的書法是備受關註的。

而在現代,據收藏界的張先生介紹,吳魯的書法作品同翁同和、茹棻、吳廷琛等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經常出現於各大拍賣會。

吳魯百哀詩

吳魯,字肅堂,號且園,晚年字號老遲,最出名的作品是寫的壹首《百哀詩》。

1900年,八國聯軍攻掠京、津,吳魯主張沿海水師“並以北洋為提綱,以南洋為關鍵,以陸軍鎮守其要區,以水師會於其海口”。但並未被朝廷所采納。吳魯心系民族的存亡,不計個人的安危,堅持“主戰”,被推為“總軍務”。主張官民通力合作,善用義和團。

而吳魯百哀詩寫作於1990年春天。他自己在書中提到“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期間,困居孤城,滿懷憂憤,把所見所聞,收錄成詩集百余首,命名為《百哀詩》。集中反映了八國聯軍攻掠京津、慈禧太後挾持帝君出奔、百姓備受虐待的悲慘情況,同時也鞭策那些喪師失地、崇洋 *** 的奸佞之徒。

吳魯以振興文學教育為己任,認為興文學教育才是振興庶政的第壹要事。他曾經向朝廷建議要廣籌經費,建立學堂;嚴格督查各地,實力奉行;認真考察;鼓勵紳士,協力於助學。督學安徽時,其捐出五千金來倡導修復太平府的翠螺書院;其任吉林提學使的時後,又捐出了五千金來辦學政公署,捐出壹千六百金改建立文廟。吳魯在任的壹年半,吉林建立了許多中、小學堂;督學雲南的時候,吳魯認為雲南地處偏遠、風氣尚沒有開發,主張學生要學好化學,以應農、礦業為發展需要,學習的專業應該各有側重,不必兼收博覽,以防壹技無成。吳魯主張的是因材施教,要按部就班,他重用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

吳魯壹首《百哀詩》喚醒人心,壹世用實事振興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