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王新坤介紹,奧運會上的裁判大都由各個國際單項會負責選拔和指派,但田徑項目由於金牌數量大以及項目本身需求,北京奧運會的田徑裁判工作主要由中國人負責,而比賽時國際田聯將派出壹定數量的技術官員和技術代表進行現場監督。
北京奧運會的國內裁判是如何選拔出來的呢?王新坤告訴記者,以需求量最大的田徑項目為例,先後經過了四次大考,才基本確定了適合人選,“這項選拔工作2005年在宜興啟動,所有報名的400名裁判參加了第壹輪考核。在為期壹周的業務培訓後,經過考試,結果有40%參與者被淘汰。2006年第二次培訓,有300多人參加,培訓後考試,剩下200多人。2008年初骨幹裁判(主裁判和裁判長)培訓,就只剩下40多人了。其他項目培訓基數可能沒這麽多,但應該說淘汰率都是非常高的。”
英語聽說讀寫壹樣都不少
在北京奧運會田徑裁判的選拔中,英語能力占據了很重要的壹部分。“報名英語裁判的人,接受了以比賽規則為主要內容的全英文考卷考核以及口語測試。”據王新坤介紹,奧運裁判選拔期間,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培訓中英語真是無處不在,地位特重。
不過對於外語能力的要求也不是絕對的,北京裁判選拔既優先考慮英文口語水平高的年輕人,也很重視大賽經驗豐富、控制局面能力強的老前輩。還以田徑裁判為例,年齡最大的59歲,最年輕的只有27歲。
王新坤作為田徑國際級裁判,曾參加三屆全運會田徑比賽,三屆全國城市運動員田徑比賽以及全國田徑錦標賽、冠軍賽等比賽的裁判工作,並於2006年參加第11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是他最終能夠當選北京奧運會田徑比賽擲部主裁判的壹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