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構想突出:三位壹體、南北貫通、核心突出、軸線明顯、脈絡清晰。
(1)三位壹體——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九龍山區三位壹體,***同組合成中華文化標誌城。規劃重點整合現有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功能壹體、交通壹體、綠化壹體、水系壹體”的大格局,三大組團之間采用生態綠地隔離。
(2)南北貫通——即道路貫通、綠化貫通、軸線貫通、水系貫通 。
(3)核心突出——兩城之間的九龍山區是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核心區 ,規劃以突出九龍山區為主,成為集中展示中華文化的區域。
(4)軸線明顯——突出南北兩條軸線,貫穿北部三孔,南部三孟,中間九龍山;東西貫穿尼山、鳧村兩大聖人出生地,並交匯於九龍山這塊靈山寶地,突出了標誌性特點。
(5)脈絡清晰——即文脈、水脈、 綠脈清晰。加強區域內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提升 ;加強水系的梳理;加強生態綠化的控制與保護。 規劃形成壹城、雙軸、三區的布局結構。
(1)壹城——即“中華文化標誌城”
由曲阜城區、鄒城城區、九龍山區三部分組成。體現“五大功能、三大主題”的定位,“三位壹體、南北貫通、核心突出、軸線明顯、脈絡清晰”的總體構思。
(2)雙軸——即南北中華文化標誌主軸和孔孟文化標誌副軸
中華文化標誌主軸:是指從南至北空間上由魯故城--九龍山--朱雀山-護架山等自然、文化標誌串聯;
孔孟文化標誌副軸:是指從南至北空間上由著名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廟)---現代文化標誌建築孔子博物院---孟母林---崗山---孟府、孟廟串聯。
(3)三區——即曲阜城區、九龍山區、鄒城城區
曲阜城區:總體規劃確定曲阜市城市職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以歷史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城市、區域性的交通樞紐、未來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鄒城:總體規劃確定鄒城市城市職能為——濟寧都市區核心城市之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旅遊勝地,國家園林城市,同時具有能源、新興加工制造業職能。
九龍山區:以山、水、歷史文化為特征的生態區,是連接兩大歷史文化名城的紐帶,是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延續傳統文化,宏揚現代文化的所在,三者相互融合、相互協調***同構成三位壹體的大格局。 (1)曲阜:
北部結合曲阜總體規劃,以明魯故城為核心,周邊各類用地從保護、協調、更新的理念入手,各功能區之間由沂河、京福高速公路、西環路兩側的綠化帶分隔。沿靜軒路和中心路形成兩條東西向橫軸以及貫穿城市南北的歷史文化軸,連接各功能區和組團使城市形成壹個有機的整體。
北城區依托現狀城區,以孔廟、孔府和明故城為中心,以靜軒路為東西軸兩翼展開,以展現歷史文化為主題,形成以商貿、旅遊、文化娛樂和居住為主的充分展現歷史文化風貌的城市綜合區。除現狀經濟開發區工業用地外,不再安排新的工業用地。對與生活居住混雜的工業用地逐步進行置換。
南城區東到京福高速公路,西到西外環,南到日東高速公路,北到大沂河。是城市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是以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商業服務、旅遊觀光、信息產業及居住為主的城市綜合性中心區。布局上形成以中央大道為東西主軸線的總體構圖,延續南北向孔廟文化軸,與北城區成為壹體。突出新城特色,通過大綠化、大空間及水系,構築現代化城市新區特色。建設行政文化中心,形成新的景觀中心
(2)鄒城
南部鄒城延續集約緊湊的布局模式,以現狀建成區為依托,在保護崗山鐵山風景區的前提下,沿兩條空間發展軸線拓展,形成4個綜合片區。呈現“壹核、兩軸、四片”的空間結構。
·壹核:指位於規劃城區中的崗山、鐵山風景區。隨著城市的發展,崗山鐵山風景區將納入城區內部,成為具有特色的綠色核心,
·兩軸:指引導城區空間拓展的兩條主要發展軸線。壹條為沿燕京大道、太平路形成的東西向發展軸線,是引導城區空間向東拓展的主要發展軸線;另壹條為沿嶧山路形成的南北向發展軸線,是引導城區空間向北拓展的主要發展軸線。通過標誌城的孔孟新道和華夏大道加強與九龍山區的聯系。
·四片:規劃城區劃分成4個綜合用地片區,以崗山鐵山、公園路、京滬鐵路、護駕山路為界劃分城區,形成中心片區、西部片區、北部片區、東部片區。加強中心片區的保護與協調,形成標誌城南部的景觀中心。
(3)九龍山區
中部九龍山規劃布局體現了“山、水、路、林、區”壹體的大格局及龍脈架構。九龍山之南有朱雀山,之東有凰山和臥虎山,之西有鳳山和尖山,之北有桃花山;九龍山東西兩側有靈泉,南麓有長年碧清的池塘;九龍山南有白馬河,北有大沂河,東有孟林,西有孟母林。九龍山南部有大片的平緩開闊地,且村莊較少,不占農田,適宜作為中華文化標誌城的核心區和首期建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