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想找壹下薛家家譜

想找壹下薛家家譜

網上查了,沒有準確信息,不過的確有這個族譜存在,妳可加找這個人,他說他有族譜,妳問壹下他吧QQ:290927907。EMAIL:JL26@sina.com

壹、姓氏源流

薛(Xuē)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任姓,為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之後,以國名為氏。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壹支叫禺陽的,被封於任地(約今山東省濟寧),得任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通誌·氏族略》等所載,黃帝之子禺陽封於任,其十二世孫奚仲為夏車正,禹封其於薛國(今山東省薛城),後世子孫以國為氏。曾壹度遷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奚仲十二世孫仲虺,在商湯時任左相,復居薛。其裔孫成,徙國於摯,更號摯國。商末,周伯季歷娶摯國之女太任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後,又封成的後裔為薛侯。春秋後期,薛國再次遷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西南)。薛國歷夏、商、周三朝,***六十四世,至戰國時為齊國所滅,公子登到楚國為官,因以國名為氏。

2、出自媯姓,為虞舜後裔孟嘗君(田文)之後,以封邑名為氏。據《吳錄》所載,孟嘗君是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壹,其父齊相田嬰被齊緡王封於薛(即任姓薛國舊地),田嬰死後,田文襲封,仍以薛為食邑。至秦滅六國,失封,子孫分散。西漢初,田文之孫田國、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縣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的復姓叱幹氏改單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馮氏之後裔。唐時有薛懷義,本姓馮。

③ 據《通誌·氏族略》所載,遼西有薛姓。

④ 今滿、蒙、土家、朝鮮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奚仲。薛姓出自黃帝的任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分別得十二個姓,其中有壹子名禺陽,因被封在任(今山東濟寧市)而得任姓。任姓傳到十二世孫奚仲,奚仲在夏禹時任車正,為車的創造者,居住在薛,稱為薛侯。其後人祖已的七世孫曰成,舉國遷於摯,改號為摯國。商末時,周伯季歷娶摯國女大任為妻,生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復封為薛侯。春秋時,齊桓公稱霸諸侯,惟有薛侯不從,被黜為伯爵。春秋後期,薛公子登在楚國做官,薛人遷往下邳(今江蘇邳州),楚懷王賜沛地為其食邑。薛國歷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戰國時亡國,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薛姓。他們尊奚仲為薛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上文已述,薛姓發祥於今山東薛城,後又遷江蘇邳州。有資料表明,戰國時薛姓已播遷於湖北、湖南、江蘇、河南、河北省境內,如薛公子登的曾孫薛倪曾為楚令尹,薛倪之孫薛鑒,為劉邦獻策滅黥布,薛鑒五世孫薛廣德為漢禦史大夫,廣德之孫薛願,因仕宦淮陽太守而落籍當地。薛願嫡孫薛漢之八世孫薛蘭為曹操所殺,其子薛永從劉備入蜀,為蜀郡太守並落籍當地,永之子薛齊在蜀亡後降魏,拜光祿大夫,遷家於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世號“蜀薛”。薛齊為河東郡的開基始祖。薛齊的長房長孫恢號“北祖”,長房次孫雕號“南祖”,長房三孫興號“西祖”。三國時,吳國竹邑人薛綜的三個兒子(瑩、孫、兼)皆為太子太傅,謂之吳國三傅,魏國薛夏為天水人,說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肅。晉永嘉之亂,河東人薛推隨中原士族南渡,數傳至薛賀,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徙居福建晉安,是為入閩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隨其嶽父陳政率軍入閩,從此定居漳州,數傳至薛壹平,為漳浦東山開基祖。北宋初年,歙縣薛彥博遷居宜章南關(今湖南宜章縣),是為湘、粵薛姓始祖。其六世孫薛前儒在元時移居廣東樂昌九峰,是為樂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江蘇、河南、陜西、山東、北京等地。明清兩代,薛姓渡海到臺灣者,閩籍較眾。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廣布全國,其分布以江蘇、山西、陜西、河北、福建等省為多,這幾個地區的薛姓占到全國漢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三、歷史名人

薛 舉: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隋大業三年(公元617年)曾與其子仁果舉兵,自稱西秦霸王,據隴西之地,率眾三十萬,不久稱帝,遷都天水。後其子繼位,兵敗降唐。薛道衡:河東汾陰人,隋代著名詩人,累官至司隸大夫。其詩詞藻華艷,邊塞詩較為雄健。明人輯有《薛司隸集》。

薛 稷:蒲州汾陰人,唐朝大臣、書畫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善畫人物、鳥獸,畫鶴尤為生動,時稱壹絕,他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並稱“唐初四大家”。

薛 濤:字洪度(770-832),壹作宏度,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詩人,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壹時。父早亡,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曾創制深紅小箋寫詩,人稱薛濤箋。明人輯有《薛濤詩》。

薛 雪:字生白,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清代醫學家,其醫術與同郡葉天士齊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醫經原旨》6卷等。《濕熱論》是他對濕熱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見,全書不逾萬言,但對於濕熱病“感之輕重淺深,治之表裏先後,條分縷析,深切詳明”。他的《濕熱論》與葉桂的《溫熱論》,可以說是闡發濕熱、溫熱病的姊妹篇。

薛 嶽:中國國民黨軍軍將領。字伯陵。廣東樂昌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任粵軍連、營長。1921年,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1923年,調回粵軍,先後任團長、師參謀長。北伐戰爭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壹軍第1師代理師長。1927年12月,率部參加鎮壓廣州起義,旋任第四軍副軍長。1930年蔣閻馮大戰中,隨張發奎支持馮、閻反蔣,失敗後避居九龍。1933年後,歷任第五軍軍長、第六路軍總指揮等職。1934年1月,率部進犯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第二路軍“前敵”總指揮,所部自湘尾追長征中的紅軍至黔、滇、蜀等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壹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等職,曾率部重創日軍。1946年後,歷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國民黨政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1950年,所部在海南島與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後,逃往臺灣省。

薛道衡:隋代詩人。字玄卿(540-609),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薛道衡少孤,好學。13歲時,作《國僑贊》,頗有思致,見者奇之。北齊武平年間,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陳使者傅縡。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當時著名文人魏收說:“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文學浮艷綺靡的余風,有些作品,卻具有壹種剛健清新的氣息。如與楊素唱和的《從軍行》,就是較好的邊塞詩。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孤獨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壹聯,最為膾炙人口,甚至傳說是其引起隋煬帝嫉妒而被殺害的原因。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是歷來傳誦的名作。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薛大鼎:汾陰人,唐代良吏,曾擔任滄州刺史,開通無棣渠直達大海,被譽為鐺腳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荊大都督長史。

薛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善於騎射,他東征“白衣馳敵陣”,大敗高麗;西征“三箭定江山”,鎮住突厥。對鞏固唐王朝的邊疆有很大貢獻。

薛居正:北宋史學家。字子平(912-981),浚儀(今河南省開封)人,五代後唐進士,後周時官至兵部侍郎,入宋位至司空,曾監修國史。開寶六年(973年)與盧多遜、扈蒙等撰修《舊五代史》畢,晉平章事。著有《文惠集》等。

薛紹彭:長安人,宋代書法家,工行草書,筆致精潤遒麗,頗得晉唐人法度。與米芾齊名,世稱“米薛”。

薛王宣:山西省河津人,明代著名學者、理學家,官拜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參豫機要。著有《讀書錄》、《從政名言》、《薛文清集》等。

薛素素:明代女畫家,名薛五,又字潤娘,壹作潤卿,又字素卿,號雪素、素君,吳(江蘇省蘇州)人,萬歷(1573-1619)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名妓,生卒年不詳。姿容艷雅,詩、書、琴、棋、簫俱精妙,而馳馬走索、射彈等尤為絕技,以“女俠”自命。為李征蠻所嬖,畫像傳入蠻峒,傾動蠻中。善書,嘗書《黃庭經》小楷,殊工。長於畫人物,兼白描大士,李日華題其所繪《花裏觀音圖》有“慧女春風手,百花指端吐”之句。善山水,尤工蘭竹,下筆迅掃,韻復高勝,無不入神。中年長齋繡佛,數嫁皆不終。傳世作品有《吹簫仕女圖》軸,絹本,水墨,自題:“玉簫堪弄處,人在鳳凰樓。薛氏素君戲筆。”鈐“沈薛氏”、“第五之名”二白文印,現藏南京博物院;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作《蘭石新篁圖》扇頁圖錄於《名家藏扇集》;同年作《蘭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二十九年(1601年)與馬守真合寫《蘭花圖》卷著錄於《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著有《南遊草》詩集。從藝活動約在萬歷年間。

薛允升:清末律學家。字克猷,號雲階,陜西省西安人。清鹹豐六年(1856年)進士,居官41年中,除出任外官和禮、工、兵部侍郎總計不過10余年外,其余30年均在刑部任職,官至刑部尚書。為官清廉,在晚清政治黑暗、衙風腐敗的情況下,他主持刑部,有嚴格的衙規,對受賄賣法者從不寬容。執法如山,不媚權貴,甚至敢於冒犯慈禧太後。善於剖析疑難案件,任職期間平反了大量冤案,拯救無辜,為人稱頌。著有《讀例存疑》、《唐明律合編》。

薛福成:江蘇省無錫人,清外交家、改良主義者,曾作《籌洋芻議》,主張維新變法。歷任浙江寧紹臺道、湖南按察使、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稱贊西方君主立憲,主張發展中國工商業,著有《庸全集十種》。

薛時雨:字慰農,壹字澍生,晚號桑根老農。安徽全椒人。鹹豐三年(1853年)進士。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兼督糧道,代行布政、按察兩司事。著有《藤香館集》,附詞二種:《西湖櫓唱》、《江舟唉乃》。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遊者甚眾。光緒七年(1881年),任全椒觀察使,其時薛時雨主持重修醉翁亭,使其恢復原貌。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東郡:秦初所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相當於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區。東晉時移治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地域縮小至今山西西南汾河下遊至王屋山以西壹角。新蔡郡是晉時所設置,治所在今河南新蔡縣,轄地有今河南新蔡、息縣、淮濱及安徽臨泉等縣地。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治所在今河南省新蔡)。北齊改廣寧郡。

沛 郡:為漢高帝時設立,其範圍約為今安徽省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豐、沛等地。

高平郡:晉時以山陽郡改置,治所在昌邑(今山東省巨野南),相當於今山東金鄉、巨野、鄒縣等地。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2、堂號

忠諫堂:漢朝時候,沛人薛廣德為禦史大夫,敢於直諫。元帝要做樓船供自己玩樂,廣德脫帽子諫阻,如果元帝不聽,他打算光著頭向皇帝車輪上碰。結果皇帝采納了他的諫議。

此外,薛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崇禮堂”、“慎德堂”、“三鳳堂”、“河東堂”、“新蔡堂”、“沛國堂”、“高平堂”等。

五、宗族特征

1、薛姓的故事廣為流傳,使薛姓在老百姓心中成為壹個婦孺皆知的姓氏。諸如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乃至薛家媳婦樊梨花移山倒海的神通等等。

2、薛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遼寧錦縣薛姓壹支字行為:“繼致順積美,大中其允從。”又如河南新蔡牛灣薛姓的輩份序列為:“孝靈兆慶,守善光宗,恩培世蔭,壹道統風。”

====================================================================

薛姓宗祠通用對聯

〖薛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鼎鐺重望;

竹邑名公。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良吏薛大鼎,字重臣,汾陰人。嘗為滄州刺史,浚無棣渠通海,商賈流行,民食其利,被譽 為鐺腳刺史。永徽中遷行荊大都督長史卒謚恭。下聯典指三國吳太子少傅薛綜,字敬文,竹邑人。善辭令,擅詩賦雜論,凡數萬言。

三鳳媲美;

五雋齊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汾陰人薛無敬,少年時與叔父薛收及族兄薛德音齊名,當時號稱“河東三鳳”。武德年間官天策府記室參軍,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時,任他為舍人。下聯典指東晉竹邑人薛兼,字令長,清廉樸素,器宇軒昂,少年時與紀瞻、閔鴻、顧榮、賀循齊名,號稱“五雋”。入洛陽,任比陽相,後官太子少傅,明帝時,加散騎常侍。

仲虺世澤;

三鳳家聲。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仲虺為黃帝時奚仲之後,商湯時為左相,奚仲居於薛,子孫以為氏。下聯典指唐代薛元敬、薛收、薛德音,並稱“河東三鳳”。

大義首創;

天爵自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魏·薛孝通,平蕭寶夤,首創大義,封藍田縣子。下聯典指後魏·薛聰太,為治書侍禦史,文帝欲進其位,聰太固辭。文帝曰:“卿天爵自高,非人爵所能榮也。”

-----------------------------------------------------------------

〖薛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翔河東之鳳;

尊關西之師。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天策府記室參軍薛收,字伯褒,河東汾陰人。十二歲能寫文章,與兩個侄子薛德音、薛元敬並稱“河東三鳳”。歷官秦王府主簿、天策府記室參軍,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有功,封汾陽縣男。曾上書諫阻秦王攻獵。武德中卒。年三十三歲。王哭之慟。下聯典指隋代名官薛道衡,字玄卿,薛收的父親,河東汾陰人。先後在北齊、北周做官。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司臺灣省。後被煬帝殺害。其詩詞不達意藻華艷,少數邊塞詩較為雄健。專精好學,素著才名,有詩文集七十卷。

三箭定天下;

壹箋傳古今。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太宗時,應募壹從軍,屢立戰功,升為右領軍中郎將。後又率軍大敗九姓突劂於天山,軍中有“將軍三箭定天下”的贊歌。後參與進攻高麗的戰爭,留任右威衛大將軍兼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下聯典指唐代女詩人薛濤,字洪度,長安(今陜西省西安)人。父薛鄭官蜀早亡,母孀居貧困,遂淪為歌妓。善歌舞,工詩詞,名士韋臯、元鎮、白居易、杜牧等,均曾與之唱和。居浣花溪,創制深紅小箋寫詩,酬獻名人,人稱薛濤箋。今其地有薛濤井,相傳乃薛濤制箋汲水處。所作情調感傷。明人輯有《薛濤詩》。

懸車宗廣德;

講學紹文清。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杭州知府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又字澍生,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鹹豐進士,做過嘉興、嘉善知縣和杭州知府。後主講杭州崇文書院、江寧尊經書院和惜陰書院。著有《藤香館詩刪》等,楹聯多收於《藤香館小品》、《掃葉山房叢鈔》中。

黑潭千載潔;

玉泉壹堆香。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雲南昆明黑龍潭畔明代學者薛爾望祠聯。薛爾望不願稱臣於清,率妻兒七人,投黑龍潭而死。

-----------------------------------------------------------------

〖薛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六代江山縱臨洮;

壹門鸑鷟起人文。

——薛時雨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進士薛時雨自題聯。薛時雨,字慰農,全椒人。知嘉興,有政績。參李鴻章軍幕,授杭州知府。罷官後,主講崇文書院,從遊者甚眾。

花箋名碗香千裏;

雲影波光活壹縷。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成都市薛濤井聯。薛濤井位於望江樓公園建築群內,“薛濤井”三字系康熙三年成都知府冀應熊手書,乾隆六十年翰林院編修周厚轅手書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及己作《薛濤井》詩各壹首,刻於石牌旁。望江樓公園座落在成都錦江河畔的壹片茂林修竹中,面積170畝,園內岸柳石欄、 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遊覽勝地。園內的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枕江而立,五雲仙館、泉香榭、枇杷門巷、清婉室、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群,布局精巧,匾聯碑刻頗多。薛濤壹生愛竹,為紀念薛濤,後人在園內遍種各類佳竹,薈萃了國內外150余種竹子。人們把這幽深如海、 清趣無窮的園林,譽為“竹的公園”。

魏宮人神針妙技;

蜀秘書錦箋樂詩。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魏·薛靈蕓,下聯典指唐·薛濤。

-----------------------------------------------------------------

〖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理學名臣,敬軒重望;

龍門良將,仁貴英風。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薛宣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名將薛仁貴(614-683),名禮,絳州龍門人。農民出身,善騎射。

論道有靈異,文武雙全成名早;

生白具奇才,詩書並美信譽高。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散曲家薛論道,定興(今屬河北)人。少年時壹只腳殘廢,八歲能文,喜談軍事,後從軍三十余年,官至指揮僉事。下聯典指清代醫學家、詩書畫家薛雪,字生白,號壹瓢,蘇州人。以醫名。詩書畫亦精妙。嘗自題雲:“我自濡毫寫楚詞,如何人喚作蘭枝。風時雨露君看遍,壹筆何嘗是畫師。”有《醫經原旨》等著述。

生意此時多,正光轉綠萍、氣催黃鳥;

詩懷何處寄,是人歸雁後、思發花前。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薛氏宗祠聯。全聯典指隋代詩人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陽(今山西省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入隋官至司隸大夫。後為煬帝所殺。少孤,好學。北齊武平年間即有詩名。和盧思道齊名,在隋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其詩雖未擺脫六朝余風,有些作品卻剛健清新,如邊塞詩《從軍行》。代表作《昔昔鹽》描寫思婦的孤獨寂寞,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壹聯,最為膾炙人口。小詩《人日思歸》含思委婉,也很著名。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8篇。

吾先人由西蜀來茲,啟十七世門楣,只耕讀相傳,敢遠引皇族奚仲;

予小子自古杭罷郡,承五百年堂構,欲本支勿替,常勉為善士居州。

——佚名撰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鎮薛氏宗祠聯

薛姓家譜介紹

家乘譜牒,即記錄氏族世系的書,簡言之即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牒、家乘、世譜,壹般多指用來記載宗族世系事跡的歷史典籍或圖表,舉凡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人口興衰、人物掌故、風土人情都可以入譜,可以說是宗族的發展史。由於家族不同,反映在譜中的內容也各有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家譜的續修、重修,家譜的形制越來越完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於是便相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譜文化。

薛姓宗族雖然歷史悠久、譜系綿長,但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其家族修撰家譜始於何時,今已無從考證。不過從北朝薛安都家族事跡來看,當不晚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與當時盛行的門閥譜系之學有關。目前保存最早的薛氏族譜為唐代人林寶的《元和姓纂》,是書於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記載頗詳。其論得姓受氏,多源於《世本》、《風俗通義》、《三輔決錄》及《姓苑》。這些書後世頗多失傳,賴《元和姓纂》之征引,後世學者方得以了解姓氏梗概。北宋歐陽修等人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時,參考了《元和姓纂》,其《薛姓世系表》較為系統地記述了薛姓二大主支——任姓薛氏、媯姓薛氏的源流始末。

目前存世的家譜多為修譜盛行時期的明清兩代家譜。這些家譜大多有固定的體例和格式,包括譜名、譜序、凡例、譜論、遺像、恩榮錄、先世考、族規家法、禮堂、五服圖、世系、傳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字輩譜、續後譜、領譜字號等內容,其中譜名、譜序、遺像、先世考、世系、傳記等都是常見的內容,也是各種家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