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歷史上真有其事,不過,武松並不是施耐庵《水滸傳》的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也不是景陽岡上的白額吊睛大蟲。施耐庵是從壹段有記載的事跡中,移植了武松打虎的故事,並加以文學藝術加工,刻畫了壹個英雄武二郎的形象,演繹了壹段非常精彩的打虎故事。
武松打虎的由來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誌》、《浙江通誌》中均有記載,原本是壹個流浪藝人,行走於江湖賣藝,?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見他狀貌奇偉、頗有武功,便邀請他進了州府,充任都頭。所謂都頭,是壹個武職。這個職務起源於唐朝,壹部軍(約千人)為壹都,領軍的就叫都頭。宋代沿襲這壹職務,但都頭統領的人數降到100人,與現在壹個連管轄的人數大致相當,所以,宋代的都頭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連長。
不過,《水滸傳》中的陽谷縣都頭卻與杭州府的都頭不太壹樣,施耐庵只是借用了這個官名而已。武松所任的陽谷縣都頭,與鄆城縣的朱仝雷橫職務壹樣,大概就是壹個捕頭而已,有點像《武林外傳》中的邢育森、燕小六。
後來,杭州知府又讓武松做了提轄。很明顯,《臨安縣誌》等地方誌似乎也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把演義寫進了誌書之中。綠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介紹過?提轄?這個名詞,?提轄?作為壹個職場稱謂是在南宋時期才有的,大致分為?外提轄?和?內提轄?兩大類,外提轄大概相當於市場管理員,內提轄則是官府中服務於長官府的內勤、外勤人員。杭州府中的武松很有些功夫,所以,武松這個提轄,大概就是保安隊長之類的角色。從武松的事跡來看,應當是北宋時期的事情,而當時並無?提轄?這個名稱。北宋時期的?提轄?是?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的簡稱,屬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壹項工作職責而不是官職。所以,地方誌的記載並不壹定可信。
不過,杭州府的武松確實打過老虎,這只老虎不是真老虎而是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仗勢欺人,構陷武松的恩官高權,頂替了杭州知府職位。蔡知府為官不仁,魚肉百姓,杭州人都叫他?蔡虎?。武松出於報恩,也處於義憤,出手刺死了蔡鋆。武松殺死了這只?老虎?之後,便被蔡鋆的手下捉拿,死在了牢房中。杭州人感戴武松的俠義,為他修建墳墓,立碑紀念。施耐庵則根據這個原型故事,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武松打虎?故事。
後來,演義小說或者民間戲劇當中也模仿武松打虎的故事,塑造了很多打虎英雄。但是,與?武松打虎?相比,都不值壹提了。武松打虎深入人心,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歷史上的打虎英雄
不過,在《水滸傳》之前,卻有真實歷史人物的打虎故事。據說,子路、項羽、楊香、李存孝、卞元亨等人都有打死老虎的記載。其中,晉代少年楊香打虎救父被寫進了《二十四孝》。但是,楊香並沒有把老虎打死,而是從虎口中救下了父親。古人寫書教化民眾,這故事編的水分大了點。
卞元亨踢死老虎,據說是施耐庵創作武松形象,把景陽岡打虎寫得活靈活現的主要素材。因為,有人說施耐庵曾經參加過張士誠的義軍,而卞元亨也在張士誠軍中效力,且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將軍膂力過人,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壹只老虎。是不是這樣,疑點非常大。這倒不是說卞元亨打虎有疑點,而是施耐庵原本就是沒有考定的人物,是不是真有其人都沒有定論,何來表弟之說?所以,武松打虎是不是出自卞元亨打虎,也就很難講了。
據說,北宋詩人陸遊也是壹個打虎英雄,放翁先生曾經在秦嶺壹帶殺虎、刺射、獵虎,可謂歷史上老虎的最大克星。不過,陸遊打虎的事跡主要出自《劍南詩稿》,是他自己寫的詩描述了自己的打虎英雄事跡。比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這是射虎的故事。《懷昔》中說:?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
詩人喜歡誇張,而誇張與吹牛逼近似。況且,陸遊詩中也沒有說自己親手射了死了老虎,或者刺殺了老虎,是讀詩人在吹牛逼而不能責怪陸遊罷。
至於八旗皇族秋狝狩獵,千把人圍攻壹只老虎讓皇帝老兒射死,算不得打虎英雄,跟現在玩電腦遊戲殺死猛獸沒什麽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