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沙俄的背景資料

沙俄的背景資料

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 英文:Russian Empire),通常簡稱為俄國或沙俄。14世紀中期,從蒙古帝國之金帳汗國獨立出來的諸羅斯公國之壹的莫斯科公國日漸強大,兼並周圍小國。1546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俄羅斯帝國誕生。1721年,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的北方戰爭勝利後,使俄羅斯參政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帝國。後領土不斷擴張成為世界性大帝國,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後,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 ***記371年。

國土

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500萬平方千米,最東曾擁有阿拉斯加(後賣給美國),勢力範圍廣大。人口1.7億(1914年)。自留裏克王朝起首都為莫斯科,1712年後遷至聖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俄羅斯帝國世宗武皇帝彼得壹世遷都後,曾立聖彼得堡為京師,以莫斯科為南京,從宣宗元皇帝葉麗紮維塔·彼得羅芙娜·羅曼諾夫開始,俄國皇帝時常於兩個京城之間巡幸。《戰爭與和平》等歷史小說中多有描述俄國的南北兩京制。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裏克王朝(862-1598);大動亂時期(1598-1613);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蘇維埃時期(1917-1991);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按照統治中心的變遷劃分:

基輔羅斯時期(862-1240)

俄羅斯國家形成於9世紀末。862年,留裏克統治諾夫格羅德。882年,留裏克的親屬、諾夫格羅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壹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壹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取得基輔大公稱號。伊戈爾(912-945);奧麗加(伊戈爾之妻945-962);斯維亞托斯拉夫(965-972);弗拉基米爾(978-1015在位)。從專制統治(862-1132)到采邑統治貴族時期。13世紀初,基輔羅斯衰落,封建制度與諸侯分立。

蒙古人(韃靼人)統治時期(1240——1480)

1237年,金帳汗國入侵羅斯,攻占梁贊,1240年攻占基輔。諸侯割據與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達(1325-1340)取得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稱號,史稱“伊凡壹世”。伊凡二世(1341-1359在位)。1380年,德米特裏大公(1359-1389在位)率軍在頓河平原擊敗蒙古軍,被尊稱為德米特裏·頓斯科伊(亦即“頓河的德米特裏”)。莫斯科的王公還有:瓦西裏壹世(1389-1425)、瓦西裏二世(1425-1462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

莫斯科時期(1480-1703):沙皇俄國

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的歷史作用:1472年,娶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壹世的侄女索非亞·巴列奧略格為妻,以雙頭鷹為國徽,開始自稱沙皇。開始恢復君主制。於1478年吞並諾夫戈羅德***和國。1480年迎戰蒙古軍隊,蒙古軍因嚴寒不戰而退,從此結束了長達二百四十年的異族統治,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獨立的俄羅斯國家。開始逐步建立農奴制度。

瓦西裏三世(1505-1533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為沙皇,俄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綽號“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確立農奴制度。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1584-1598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鮑裏斯·戈都諾夫(1598-1605在位)

偽季米特裏(1604-1613在位)“大動亂時期”,波蘭、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1613-1645在位)。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亞,並使農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確立。

阿歷克塞(1645-1676在位),費多爾(1676-1682在位)。費多爾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伊凡和彼得同時登基為帝。伊凡(1682-1696在位)體弱多病,彼得年幼,實際權力掌握在長公主安娜手裏。彼得成年後,放逐了安娜,奪取了政權,並把首都遷到彼得堡,由此開始了俄國歷史的新時代。

彼得堡時期(1703-1917):沙皇俄國晉升為俄羅斯帝國

彼得壹世(彼得大帝1682-1725在位)的改革與戰爭:通向西歐之路。對內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對外發展與西歐的關系,加強俄國的實力,從而使古老的俄國逐漸擺脫了中世紀封閉落後的狀態。1721年獲得皇帝稱號。

女皇葉卡捷琳娜壹世(1725-1727)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

女皇安娜(1730-1740)

女皇葉莉莎維塔(1741-1761)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被殺)

皇帝伊凡(1762-1764被殺)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的開明專制。她在殺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競爭者伊凡之後,為爭取貴族的支持,解放貴族,免除貴族的兵役,但強化農奴制度。引起普加喬夫起義(1773-1776)。

保羅壹世(1796-1801被殺)

亞歷山大壹世(1801-1825)的自由主義的細微改革。與拿破侖的戰爭(1812)。十二月黨人起義。俄國向何處去?

尼古拉壹世(1825-1855在位),“黑暗王國”;克裏米亞戰爭(1853-1856)。斯拉夫派與西歐派的形成,思想論戰。

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在位),農奴制的廢除(1861年俄歷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義的誕生和民粹派運動。

亞歷山大三世(1881-1895在位)的暴政;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在位)民粹派與無產階級革命派的論戰。

蘇維埃時期(1917-1991)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發展、衰落和聯盟的解體。列寧(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楊諾夫)(1917-1924);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斯大林(1924-1953);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1953-1964);列昂尼德·伊裏奇·勃列日涅夫(1964-1982);尤裏·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1982-1984);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1984-1985);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1985-1991)。聯盟解體後的俄羅斯社會改革:鮑裏斯·尼古拉耶維廳·葉利欽(1990-1999)弗拉基米爾·普京(2000以後)

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國,成為第壹個沙皇,並開始對外擴張

伊凡四世瓦西裏耶維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俄羅斯歷史上第壹位沙皇,又被稱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

瓦西裏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三歲即位,母親暫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橫暴。1547年加冕稱沙皇,俄羅斯從此開始了對外的擴張政策。得到封建領主階級的支持,1549年設立了特別會議,編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經濟、軍事,尤其是軍事改革,使俄羅斯走向強大;打破了領主政體對沙皇的壹切權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權力很小,受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領主政體,建立沙皇專制政體,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統壹俄羅斯;軍事強大後,開始對外擴張。在1547-1552年的遠征中滅亡了喀山汗國,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被吞並。到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也臣服於伊凡。然後使大諾蓋汗國臣服於俄羅斯。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1572年粉碎克裏木汗國。滅掉喀山汗國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標誌著從此以後俄羅斯力量強於蒙古韃靼人的力量,攻滅喀山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粉碎克裏木意義重大,克裏木汗國當時是奧斯曼土耳其之鞭,當時奧斯曼土耳奇前進侵略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東歐,而粉碎克裏木汗國使奧斯曼土耳奇統治俄羅斯及東歐再也不可能;打開了通往西伯利亞的道路。

以英國船開辟北方航路為契機,伊凡開始探索通往西歐的近道。1558年發動立窩尼亞戰爭,試圖向波羅的海擴張。由於鄰近國家的介入和貴族的反對而受阻,使戰爭長期化,打了二十五年。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向歐洲展示了俄羅斯的國力。

“沙皇”,即“царь”(“愷撒”的俄語發音)稱號來自伊凡四世(在俄羅斯又被尊稱為伊凡大帝)。早期羅斯人認為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羅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強盛的蒙古帝國之金帳汗國的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後,但隨著蒙古人的衰落,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發表了重要講話,要親政並正式自稱沙皇。伊凡大帝的講話令領主們聽得目瞪口呆,他們發現伊凡四世的講話是那麽深思熟慮,與他16歲的年齡是不相稱的,伊凡四世很早熟。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壹位沙皇,莫斯科公國改為沙皇俄國,又稱俄羅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權力很小,受到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壹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沙皇專制政體。

這時期沙皇特轄領地制度的建立,給貴族勢力很大的打擊,對沙皇專制體系的建立有很大的意義。俄國的農民們,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壹系列法令,被進壹步束縛在土地上。

伊凡雖然是個富有才智、英明能幹的君主,但是在另外壹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強的猜忌心理,好激動,殘忍,對貴族們嚴厲鎮壓。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驚駭和恐怖。“雷帝”的外號由此而來。

伊凡雷帝是斯大林和彼得壹世的偶像。彼得壹世改革時困難重重,太子兒子是改革的阻力之壹,他決定以伊凡雷帝為榜樣,於是,彼得大帝處死了自己的兒子。

費多爾,留裏克王朝最後壹個沙皇,俄羅斯第二位沙皇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1557年~1598年) 1584年~1598年的俄羅斯沙皇。

伊凡四世之子。母親為安娜斯塔西亞·羅曼諾夫娜。娶伊琳娜·戈東諾娃。無子,有壹女費奧多西亞·費奧多羅夫娜女大公。費多爾死後,尤裏克王朝絕嗣。

戈東諾夫沙皇

鮑裏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борис федорович годунов,1552年~1605年) 1598年~1605年間的俄羅斯沙皇。

韃靼貴族出身。曾經侍奉過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嫁給伊凡雷帝的幼子費多爾。費多爾身體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權被戈東諾夫所掌握。1598年費多爾去世,無子嗣。尤裏克王朝滅亡。全俄縉紳會議推舉戈東諾夫為俄羅斯沙皇。他繼承伊凡雷帝遺誌,停止與波蘭的戰爭,在北方向瑞典發動戰爭,擴大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向東繼續侵略西伯利亞汗國,南方與克裏米亞汗國交戰,修建了壹系列要塞城市。他推進俄羅斯農奴化進程,規定如果壹個自由人為他人工作滿六個月以上,就淪為這個人的奴仆。還公布逃亡農奴的追捕期限為五年。在位末期俄羅斯不斷發生農奴起義。1605年去世。兒子費多爾即位,不久被起義者殺死。

空位時期,導致羅曼諾夫王朝的開始

空位時期是俄羅斯歷史上1605年~1613年這壹段時期。

1591年,俄羅斯沙皇費多爾·伊萬諾維奇的同父異母兄弟、有王位繼承權的季米特裏被鮑裏斯·戈東諾夫秘密殺害。1604年,壹個自稱是季米特裏的人出現,並且得到了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東諾夫的兒子費多爾二世被殺,季米特裏即位,史稱“偽沙皇季米特裏”或“偽季米特裏”。

由於采取親波蘭的政策,偽季米特裏觸怒了俄羅斯大貴族。在大貴族瓦西裏·舒伊斯基的率領下,季米特裏被殺,舒伊斯基即位,號稱瓦西裏四世(1606—1610)。

1607年,另壹個偽季米特裏出現了,再次得到波蘭的支持。1610年,波蘭軍隊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殺。這壹次,西吉斯蒙德想讓自己的兒子瓦迪斯拉夫繼承俄羅斯王位,後來又改變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羅斯沙皇。但是波蘭入侵者在1612年被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公為首俄羅斯貴族們召集的軍隊驅逐。

1613年,全俄羅斯縉紳會議(zemsky sobor)宣布立17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羅曼諾夫王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