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公式:白細胞校正數/L=M×(100/100+N)?
M為未校正前白細胞數,N為在白細胞分類時,計數為未校正前白細胞數,100個白細胞的同時計數到的有核紅細胞數。
白細胞總數升高,是被非常關註的問題,這種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們可以不必擔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暫時性升高,但是絕對不能忽視病理性增高。當然,白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白細胞數量升高和減少往往有以下情況:
1、生理性增高
新生兒、妊娠末期、分娩期、劇烈運動後等。
2、病理性增高
化膿性細菌性炎癥、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手術創傷等。
3、減少
病毒性感染、傷寒、副傷寒、黑熱病、瘧疾、再生障礙性貧血、化療和放療後等。
擴展資料
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五種,按照體積從小到大是:淋巴細胞,嗜堿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
白細胞是無色有核的血細胞,在血液中壹般呈球形,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
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具有變形運動和吞噬活動的能力,是機體對抗入侵病菌,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的最重要的防衛系統。當中性粒細胞數顯著減少時,機體發生感染的機會明顯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嗜酸性粒細胞具有趨化性,能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減輕其對機體的損害,並能對抗組織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堿性粒細胞中有嗜堿性顆粒,內含組織胺、肝素與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在抗原-抗體反應時釋放出來。
在人體的正常糞便中偶爾能見到少許白細胞,所以糞便檢查中白細胞的多少可以作為腸道是否有炎癥的壹種依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