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著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四號機組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4分,前蘇聯的烏克蘭***和國切爾諾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發電廠(原本以列寧的名字來命名)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導致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汙染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眾對於前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註,事故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瓦解。蘇聯瓦解後獨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每年仍然投入經費與人力致力於災難的善後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間接死亡的人數難以估算,且事故後的長期影響到目前為止仍是個未知數。 到2006年,官方的統計結果是,從事發到目前***有4000多人死亡。但是綠色和平組織,基於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數據研究發現,在過去20年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00多萬人,隨時可能死亡。因此,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官方統計的結果比切爾諾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數少了至少9萬人,這個數字是官方統計數字的20倍!對於綠色和平組織的“估計”缺乏理論支持。 死亡人數:9.3萬人 致癌人數:27萬人 經濟損失:180億盧布
編輯本段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簡介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北緯51度23分14秒 東經30度6分41秒)是位於烏克蘭普裏皮亞季(Прип'ять,Pripyat),切爾諾貝利市西北11英裏(18千米),離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界10英裏(16千米),及烏克蘭首都基輔(Ки?в,Kiev)以北70英裏(110千米)。核電站由四個反應堆組成,每個能產生1千兆瓦特的電能(3千2百兆瓦特的熱功率),核事故時四個反應堆***提供了烏克蘭10%的電力。廠房的工程始於1970年代,1號反應堆於1977年啟用,接著2號(1978年)、3號(1981年)、4號(1983年)亦相繼啟用。還有兩個反應堆(5號及6號,每個能產生10億瓦特)在事故發生時仍在建造中。 廠房的四個反應堆都是屬於同壹類型,稱為RBMK-1000。
編輯本段事件起因
關於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矛盾的理論。第壹個是在1986年8月公布,有效地令事故的指責只歸於核電站操作員。第二個則是發布於1991年,認為事故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簡稱RMBK)的設計缺陷引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雙方的調查團都被多方面遊說,包括反應堆設計者、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職員及政府。現在壹些獨立的專家相信兩個理論都並非完全正確。 另壹個促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職員並沒有收到反應堆問題報告的事實。根據Anatoli·Dyatlov---壹名職員所述,設計者知道反應堆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危險,但將其蓄意隱瞞。(造成這情況是因為廠房主管廣泛地吹噓未有RMBK資格員工:廠長V.P. Bryukhanov,具有燃煤發電廠的訓練和經驗。他的總工程師Nikolai Fomin亦是來自壹個常規能源廠。Anatoli Dyatlov, 3號和4號反應堆的副總工程師只有“壹些小反應堆的經驗”,VVER反應堆的小版本即蘇聯海軍的核潛艇的設計。) 在細節中, ⊕反應器有壹個危險高正面空系數。簡單地說,這意味著如果蒸汽氣泡形成在反應器冷卻劑中,核反應加速,如果沒有其它幹預,將會導致逃亡反應。更壞的話,在低功率輸出,這個其它因素未補償正面空系數,會使反應器不穩定和危險。反應器在低功率的危險對工作人員是與預計相反和未知數。 ⊕反應器的壹個更加重大的缺陷是在控制棒的設計。在壹個核反應堆,控制棒被插入反應堆以減慢核反應。但是,在RBMK反應堆設計,控制棒部分是空心的;當控制標尺被插入時,最初的數秒鐘冷卻劑被控制棒的空心外殼偏移了。因為冷卻劑(水)是中子吸收體,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實際上上升。這情況也是與預計相反,而反應堆操作員亦不知情。 ⊕操作員粗心大意並違犯了規程,部分是由於他們未察覺反應堆的設計缺陷。壹些程序的不規則促成了事故發生。另壹原因是安全幹事和負責該夜實驗操作員之間的通訊不足。 重要註意的壹點,是操作員關上了許多反應堆的安全系統,除非安全系統發生故障,否則這是技術指南所禁止的。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調查委員會報告,操作員從反應堆核心至少拿去了204支控制棒(這類型的反應堆***需要211支),留下七支。同樣指南(上文提及)是禁止RBMK-1000操作時在核心區域使用少於30支控制棒。
編輯本段事件經過
1986年4月25日,4號反應器預定關閉以作定期維修。並決定在這場合作為測試反應堆的渦輪發電機能力的機會,在電力損失情形下發充足的電供給反應堆的安全系統動力(特別是水泵)。像切爾諾貝利,反應堆有壹對柴油發電機可利用作為待命,但並不能瞬間地起動—反應堆將因此被使用轉動渦輪,到時渦輪會從反應堆分離和在自己的慣性之下力量轉動,而測試的目標是確定當發電器起動時,渦輪是否在減少階段能充足地供給泵浦動力。測試早先在其它單位執行成功(所有安全供應起動)而結果是失敗的(那是渦輪產生了不足的力量在減少階段供給泵浦動力),但另外的改進提示了對其它測試的需要。 為了在更安全、更低功率地進行測試,切爾諾貝利4號反應器的能量輸出從正常功率的3.2千兆瓦特減少至700百萬瓦特。但是,由於實驗開始的延遲時,反應堆控制員太快地減低能量水平,實際功率輸出落到只有30百萬瓦特。結果,中子吸引而成的裂變產品氙-135增加了(這產品典型地在更大的功率情況下,在壹臺反應堆中消耗)。力量下落的標度雖是接近由安全章程允許的最大限制,但員工組的管理者選擇不關閉反應堆並繼續實驗。後來,實驗決定“抄捷徑”和只上升功率輸出到200 百萬瓦特。為了克服剩余氙-135的中子吸收,遠多於安全章程數量的控制棒由反應堆拔出。在4月26日上午1點05分,作為實驗壹部分,被渦輪發電機推動的水泵起動了;水的流量由於這行動而超出了安全章程的指定。水流量在上午1點19分增加了—因為水也會吸收中子,在水流量的進壹步增加需要手工撤除控制棒,導致壹個極不穩定和危險操作條件。 上午1點23分04秒,實驗開始了。反應堆的不穩定狀態在控制板沒有顯示任何情況,並且看起來所有反應堆員工並未充分地意識到危險。水泵的電力關閉了,並且被渦輪發電機的慣性推動,水流的速度減低了。渦輪從反應堆分離,反應器核心的蒸汽水平增加。因為冷卻劑被加熱,個別的蒸汽在冷卻劑管道形成。在切爾諾貝利的RBMK石墨緩和反應器的特殊設計有壹個高正面空系數,意味著在沒有水時的中子吸收的作用使反應堆的力量迅速地增加,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堆操作變得逐漸變得不穩定和更加危險。上午1點23分40秒操作員按下了命令“緊急停堆”的AZ-5(“迅速緊急防禦5”)按鈕—所有控制棒的充分的插入,包括之前不小心地拿走的控制棒。這是否作為緊急措施,或只是簡單地在實驗完成時作為關閉反應堆定期方法,並不清楚(反應堆預定被關閉作為定期維修)。這通常意味著緊急停堆的命令是因為意想不到的迅速力量增量的壹個反應。另壹方面,總工程師Anatoly·Dyatlov,在事故時身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他寫在他的書上: “在1點23分40秒,集中化控制系統之前……沒有登記能辯解緊急停堆的任何參量變動。依照陳述委任……會集和分析很多材料,在它的報告,沒確定原因為什麽命令了緊急停堆。並沒有需要尋找原因。反應堆簡單地在實驗完成時被關閉。” 由於控制棒插入機制(18至20秒的慢速完成),棒的空心部份和冷卻劑的臨時移位,逃走導致反應率增加。增加的能量產品導致了控制棒管道的變形。棒在被插入以後被卡住,只能進入管道的三分之壹,因此無法停止反應。在1點23分47秒,反應堆產量急升至大約30 千兆瓦特,是十倍正常操作的產品。燃料棒開始熔化而蒸汽壓力迅速地增加,導致壹場大蒸汽爆炸,使反應器頂部移位和受破壞,冷卻劑管道爆裂並在屋頂炸開壹個洞。為了減少費用,和它的體積太大,反應堆以單壹保護層方式興建。這令放射性汙染物在主要壓力容器發生蒸汽爆炸而破裂之後進入了大氣。在壹部分的屋頂炸毀了之後,氧氣流入---與極端高溫的反應堆燃料和石墨慢化劑被結合—引起了石墨火。這火災令放射性物質擴散和汙染更廣的區域。 由於目擊者的報告和站內紀錄不壹致,有壹些爭論認為確實的事件是發生在當地時間1點22分30。最後***同同意的版本被描述在上面。根據這種理論,第壹次爆炸發生了在大約1點23分47秒,操作員在七秒以後命令了“緊急停堆”。
編輯本段後事
爆炸發生後,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在事故後48小時,壹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測出了是致命量幾百倍的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麽高的輻射。可是居民並沒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這是因為官方擔心會引起人民恐慌。許多人在撤離前就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若能立即撤離,則可大幅減少受害者數量及程度)。 事故後3天,莫斯科派出的壹個調查小組到達現場,可是他們遲遲無法提交報告,蘇聯政府還不知道事情真相。終於在事件過了差不多壹周後,莫斯科接到從瑞典政府發來的信息。此時輻射雲已經飄散到瑞典。蘇聯終於明白事情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麽簡單。 之後數個月,蘇聯政府派出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於將反應堆的大火撲滅,同時也控制住了輻射。但是這些負責清理的人員也受到嚴重的輻射傷害;原因之壹為遙控機器人的技術限制,加上嚴重輻射線造成遙控機器人電子回路失效,因此許多最高汙染場所的清理仍依賴人力。
編輯本段即時的影響
由原子爐熔毀而漏出的輻射塵飄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飄過歐洲的部份地區,例如:土耳其、希臘、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立陶宛、芬蘭、丹麥、挪威、瑞典、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波蘭、瑞士、德國、意大利、愛爾蘭、法國(包含科西嘉)和英國。在最早發生意外的時候,有人認為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是來自瑞典而不是俄國, 事故後,全歐洲受到核輻射的劑量示意圖
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電廠工作人員發現異常的輻射粒子粘在他們的衣服上,該電廠距離切爾諾貝利大約1100公裏。根據瑞典的研究,內容發現該輻射物並不是來自本地的核能電廠,他們懷疑是俄國核電廠出了的問題。當時瑞典曾透過外交管道向蘇聯詢問,但未獲證實。另外,法國政府宣稱輻射塵只飄到德國及意大利的邊界。因為輻射塵的關系,意大利規定部份農作物禁止人們食用,例如蘑菇。法國政府為了避免引發民眾的恐懼,所以沒有作出類似的測量。 切爾諾貝利災難不只汙染了周圍的鄉鎮,它還借由氣流的幫助,因此能夠沒有規律地往外面散開。根據俄國及西方科學家的報告指出:掉落在俄國的輻射塵有60%在白俄羅斯。而由TORCH 2006的報告指出有壹半的易揮發粒子掉落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羅斯聯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極大的區域和烏克蘭北方的部份地區,都被輻射物質汙染。 意外發生後,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當中更有28人死於過量的輻射。死亡的人大部份是消防隊員和救護員,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意外中含有輻射的危險。為了控制核電輻射塵的擴散,當局立刻派人將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裏皮亞特鎮居民。衛生單位預測在未來的70年間,受到5–12艾貝克輻射而導致癌癥的人,比例將會上升2%。另外,已經有10人因為此次意外而受到輻射,並死於癌癥。 俄國科學家報告指出,切爾諾貝利4號機反應爐總***有180至190噸的二氧化鈾以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他們也估計這些物質大約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據曾經到過石棺反應爐做後續處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說反應爐內只剩大約5%-10%的物質。反應爐的照片裏顯示了反應爐完全是空的。因為大火引發的高溫,讓許多輻射物質沖向大氣層高空,並向外四面八方擴散。 在災難中,負責復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員,我們將他們稱為“清理人”。清理人在清理的過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劑量的輻射。根據俄羅斯的估計,大約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災變後的兩年內,進入離反應爐30公裏的範圍內清除輻射汙染物。 獎勵災難調查員的蘇聯紀念章
在被輻射汙染的地區裏,有許多小孩的輻射劑量高達50 戈雷(Gy)。這是因為他們在喝牛奶的過程中吸收了當地生產而被輻射汙染的牛奶,當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汙染,碘-131的半衰期為8天。許多研究發現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俄羅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狀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據日本原子彈爆炸的事後調查統計預期,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的白血病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增加。但直到目前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數量還不足以在統計學上推斷,並和輻射外泄有關。但是,事實證明了在切爾諾貝利地區裏,畸形嬰兒的出生率的確是升高了,有調察顯示證實是由輻射災難余後的輻射塵,所導致的結果。
編輯本段事故之後
切爾諾貝利電廠並沒有因為4號機組出問題而停止運作,只是封閉了電廠的4號機,並且用200米長的水泥與其他機組隔開,但由於缺乏能源,所以烏克蘭政府讓其他三個機組繼續運作。1991年在2號機組發生壹場火警,烏克蘭政府當局隨後宣布2號機組無法修復,並須終止運作。1996年11月,在烏克蘭政府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協議下,1號機組停止運作。2000年11月烏克蘭政府總統列昂尼德·丹尼洛維奇·庫奇馬,在壹個正式典禮上關閉了3號機組的運作。至此,整個切爾諾貝利發電廠就停止發電,永遠不再運作。
未來所需要的維修
損毀的4號機組現正使用石棺水泥圍墻保護著以阻止輻射擴散,但這並非是壹個永遠安全的做法。原因是在於當時以工業遙控機器人搭建的石棺正在嚴重地變舊。如果石棺倒塌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機組釋放出有輻射性的塵埃。這些石棺脆弱程度連壹陣小型的地震,或壹陣強烈的大風,都也可能引至其屋頂倒塌。因此,當局曾經研究出好幾種幫助圍墻的方案。 根據官方估計,發生事故後的反應爐內大約還有95%的燃料(180公噸),該批燃料的總放射性達約1800萬Ci(670 PBq)。 現時殘留在內的放射性物質已經硬化成陶瓷狀物質。它們主要在事故發生初期時,反應堆的核心碎片能在反應爐內四處流竄,並且和其他灰塵和熔巖狀的“燃料覆蓋物質”(fuel-containing materials, FCM)構成。現時仍不能夠確定這些陶瓷狀物質何時會延緩釋放放射性物質。 透過秘密的估計,在該核電廠裏有至少有4公噸的放射性塵埃。不過,最新的估計已經調查了關於燃料的數量,並保持在反應堆中的份量。壹些估計指出,現在安置在燃料反應堆內的總數量,大約只有原先燃料的70%。由於爆炸,國際原子能機構因此失去了那5%的燃料。而且,壹些清算人估計原先的燃料5 V10%,只裝在這個石棺裏面。 至於其他方面,水繼續漏入反應爐。在整個反應堆大樓內,被淹沒的環境散播出放射性物質。而反應堆大樓的地下室,同時也緩慢地充滿被核燃料所汙染的物質,並且釋放出有放射性的廢物水。雖然已經修補了在屋頂上形成的洞口,但是該洞口也只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惡化。 當這個石棺不能透氣時,加熱比加冷更加容易,這提升了在該核電廠的濕度水平。同時亦在反應爐的高濕度當中,繼續腐蝕這個石棺裏的混凝土和鋼。
進壹步倒塌的後果
目前反應爐的廢墟樓頂正是由該反應堆大樓所建造。兩個所謂“龐大的梁”,不單是支撐了反應爐的屋頂,還支援了其他倚賴架構的回應堆大樓墻。如果回應堆大樓的墻和反應爐的屋頂倒塌,驚人數量的放射性灰塵和粒子將會被直接釋放到空氣中,令輻射物質毀滅周圍的環境。 對反應爐更進壹步的威脅的是石棺位置本身就已經很不安全,因為瓦礫正在差不多垂直的位置中,才能夠支持它。如果石棺的倒塌,將會進壹步加重核電廠的壓力,同時散播出放射性物質。 這個石棺除了覆蓋已破壞的反應堆,也包含在4號反應堆上的殘余放射性物質。當提出壹個新的石棺設計時,只能預期最多只有100年的壽命。所以,永久的石棺建設將無疑對工程師來說,是壹項具挑戰未來多代的工程。
編輯本段永遠的噩夢
堵住汙染源頭是壹項艱巨的任務,而清除核輻射塵埃則是另壹項艱巨的任務。壹年之後,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難的核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被轉移在莫斯科壹處公墓內,安葬他們用的是特制的鉛棺材!因為他們的遺體成為了足以汙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核塵埃幾乎無孔不入。核放射對烏克蘭地區數千萬平方公裏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汙染。 烏克蘭***有250多萬人因切爾諾貝利而身患各種疾病,其中包括47.3多萬名兒童。 據專家估計,完全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將持續10萬年。 在經濟 上,前蘇聯損失了約90億盧布:善後處理費用40多億盧布,農業和電力生產損失40多億盧布。專家估計,除核電站本身的損失外,僅清理壹項就得花幾十億美元,如果全部加起來,可能達數百億美元。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區將對遊客開放(但必須穿防護服) 據俄新社12月12日報道,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部長巴洛加12月12日宣布,從2011年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地區將對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計劃組織前往該地區參觀的經常性、系統性旅遊線路。 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在陪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考察切爾諾貝利地區時宣布,截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方向僅限於極限旅遊,不是大眾旅遊類型,只針對幾家私人公司組織的外國遊客開放。巴洛加認為,切爾諾貝利地區領土應當向廣大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正在進行大量工作,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匯報工作成果,爭取在明年1月份使這種參觀成為經常性和系統性的旅遊形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支持烏克蘭緊急情況部的旅遊倡議,她表示,參觀切爾諾貝利地區可以讓人們了解悲劇歷史,再次認識核設施安全的重要性。雖然這是壹段非常悲傷的歷史,但這種旅遊吸引力同時也具備壹定的經濟潛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於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蘇維埃***和國境內,該電站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大的事故。輻射危害嚴重,導致事故後前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裏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為消除事故後果,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為消除輻射危害,保證事故地區生態安全,烏克蘭和國際社會壹直在努力。烏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指出,用於全部覆蓋第4機組的新“掩體”將在2015年全部建成,這是壹個長150米,寬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築,用於全部遮蓋第4機組連同此前建造的臨時性防護設施“石棺”。“掩體”項目由國際社會捐助支持,建設資金由八國集團和歐洲委員會成員國***28個國家負責籌措,建設基金由歐洲復興和開發銀行管理。該項目經過10多年的選擇和論證,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它應當切實有效地保護事故地區周圍環境,同時確保可部分安裝和拆卸有故障的和不可靠的結構,相信這套綜合性防護設施能在2015年建成並使用。此前烏克蘭第壹副總理克柳耶夫宣布,由於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體”項目總造價已由2004年的5.05億歐元提高到現在的8.7億歐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承諾,聯合國今後仍將繼續全面支持該項目建設,烏政府也應和國際夥伴就此繼續對話。
編輯本段事故區開放
中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烏克蘭政府日前宣布,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現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廢墟周圍地區將變成壹個新的旅遊景點。預計切爾諾貝利周圍地區從今天起將向遊客開放。 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的壹座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爆炸產生的強大沖擊力把反應堆上重達2000噸的蓋子炸飛,釋放出來的放射性微塵比廣島原子彈多400倍。 事故親歷者、工程師尤裏·科尼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天空色彩繽紛,非常明亮,有橘色、紅色、天空藍、鮮血般的紅色猶如彩虹非常美麗。 俄新社攝影記者伊戈科斯汀:當我們靠近第四區,並在上頭盤旋,我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危險,我們飛到第四區上空時,我打開直升機窗戶,我當時並不知道犯下大錯。我只設法拍了12張照片,回到基輔後,我開始處理照片,我看到底片全都是黑的,沒什麽色彩,我當時並不知道這些照片全都暴露在放射線中。 切爾諾貝利當地居民尤莉亞瑪琪:我記得幼稚園的老師給我們吃碘片,然後父母親前來接孩子,大家都跑來跑去,但是並不慌張,我們以為頂多離開3天而已,他們要我們上巴士,我清楚記得我得挑選要帶走的玩具,我有很多洋娃娃,我想全部帶走卻不行。我們甚至來不及帶保暖衣物。 那麽遊客目前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參觀是否還有被輻射的危險?烏克蘭政府為什麽開發這壹旅遊項目?中央臺記者張加寧、費磊、實習記者張雅佼為此專訪了國家核電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環保部核安全和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郁祖盛。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雖然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是慘痛的記憶像是仍在隱隱作痛的傷疤,沒有被人們遺忘。核安全專家郁祖盛認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影響遠未消除。 郁祖盛:這是全人類第壹次大面積的放射性的釋放,跑到環境裏面去,當時正好刮西風,所以大量的放射性就跑到歐洲去了,歐洲在經過空氣對流沈降,大量的放射性經過壹段時間的漂移以後落下來,當時東西德還沒有合並,西德就發現什麽呢?牧草上沾染了放射性牛吃了牧草產生的奶也帶有放射性,兩個禮拜的牛奶全部倒掉,這是在周邊的影響。對當地切爾諾貝利電站當地的影響就是以核電站為中心,30公裏範圍內幾十萬人全部遷走,現在事過二十年了,人還沒有仍然沒有回來,那個地區變成相當於死城。有統計數據表明為了挽救消除這個事故的後果,所花的錢和人力物力大概是建這個核電站的100倍。 有評論認為,烏克蘭政府把切爾諾貝利設為壹個新的旅遊景點是想要促進經濟發展,郁祖盛認為,如果把這裏作為核安全教育基地,在引導下進行參觀,還是安全的。 郁祖盛:應該說他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來進行這種旅遊,而這個旅遊的目的是要告訴人們核能是壹件好事情但是不能再出現核事故,實際上是壹種安全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來講,我覺得它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不管怎麽樣所有旅客的安全還是在這個國家的標準範圍之內,應該說沒有問題,因為事過20年了,真正的核心部位實際上是去不了的,只能到周圍看壹看,看看二十多年來當時的壹遍壹遍慘象,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都變成死城,茅草長的比房子還高,在保留安全情況下搞特定路線的參觀應該是可以的,至少不會出現什麽大的安全問題。 不過,不同地點的“放射性強度”存在很大變化。從禁區放射性最小的地方到放射性最大的地方,其差距高達1:1000。遊客必須在嚴格的指導下參觀,因為其實直到現在,科學界關於核事故對人體的影響的研究還沒有完成。 郁祖盛:因為放射性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生態基本上都恢復了,不管動物也好植物也好還是很繁茂的,那麽它整個的消除的核放射,核的後果消沒消除,這個估計可能不壹樣。有人說放射性好比說在這個反應堆當中會產生壹些二系元素,長周期的放射性元素,所有的放射性無害化主要唯壹的壹個途徑就是衰變,二級衰變周期非常長,雖然量很少,30公裏範圍之內到現在還沒有恢復人類居住,那麽對周邊的影響和對30公裏以外應該說到20年以後的今天沒什麽影響了,這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國際衛生組織發表過很多文章,比說對人類疾病,對於癌癥做過統計,究竟有多大影響,應該說對於當時切爾諾貝利周圍兒童的白血病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其他的癌癥並沒有做對照並沒有明顯的自增加,切爾諾貝利長期對人類和生物的後果應該說現在還沒法得出壹個非常嚴謹的細分。 我們走進了最危險的無人區。紅燈亮了:我們所受的核輻射超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