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黃河——這條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來都沒有缺少傳奇與神話。歷史學家們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許多文明都是從這裏萌芽並繁盛;對於文人騷客來說,這裏卻是他們創作靈感的源泉,謳歌傾吐的對象;但是,對於更為廣大的被她哺育的華夏兒女們來說,她更是壹個傳奇。任憑歲月的流逝,年代的變遷,這裏的文明依然香火延續,這裏的傳說依然熠熠生輝。
下面先談壹下黃河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黃河文明,可以是黃河自身的文明,可以是黃河與自然的文明,也可以是黃河與人類的文明。黃河流域是我國文化的發祥地。幾十萬年以前,這裏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遍及黃河兩岸、大河上下。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壹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歷史上壹些人類的重要活動離不開黃河的文明,相反,黃河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也左右著人類的文明進程。在中國古文明開始時期的黃河就有大禹治水和王景治黃等,都是因為人類的壹些文明聚集在黃河流域,而黃河由於自身原因或是受到人類活動、自然的影響產生的洪水無時在威脅著人類的文明。黃河流域自古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發祥地之壹。我國著名的藍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萬年前就生活在今陜西藍田縣的公王嶺壹帶,還有二三十萬年前的陜西大荔人、十萬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許家窯人,以及距今四五萬年前內蒙古地區的河套人等,這些充分說明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遙遠的古代起,就已經開始在黃河流域從事生產和生活了。
考古資料證明,那時的黃河流域,氣候要比現在暖和濕潤得多。山嶺高原到處長滿了森林,棲息著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種動物。人們在原野中打獵、采集,在河湖中捕撈,在田野中用簡陋的農具進行耕作。大約在距今七八千年,人類正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代,這時在黃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後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臨潼的姜寨、寶雞的北首嶺、河南三門峽的廟底溝、洛陽的王灣、安陽的後崗等文化遺址,都是這壹時期人類活動的重要標誌。從上述古人類遺址的分布情況看,主要以黃河中遊的關中平原、晉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帶為中心。東到河南東部和河北、山東等地,南達漢水
1
中上遊,北到河套地區,西至渭河上遊和洮河流域。這正是我國古代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傳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就生於河南的新鄭,主要活動於今河南、河北、陜西壹帶。我國歷史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陽、開封都在黃河流域。偉大的黃河確實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搖籃。
黃河文明可以說是樹大根深,許多文明的源頭都來自這。如最早出現的國家在這裏,近年啟動的文明探源工程所確定的四個重點即臨汾的陶寺、鄭州的古城寨、新寨和王城崗也在這裏,《河圖》、《洛書》和《易經》等被譽為傳統文化源頭元典、華夏文化重要紐帶之壹的漢字也產生在這裏。由於歷史上各種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向四方播遷,甚至播遷到海外。據姓氏專家研究,中國壹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壹支祖根源於中原。現在播遷在外特別是海外華人,多自稱是“河洛郎”,並且前來尋根拜祖,河洛地區成為文化尋根和姓氏尋根的聖地。
正是因為黃河文明源遠流長,因此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
有關黃河的神話傳說流傳至今有很多,比如望洋興嘆、魯班修造將軍柱、鯉魚躍龍門、馮夷當何伯以及最廣為人知的大禹治水等等。
首先是廣為流傳的大禹治水的典故:古代傳說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壹河圖;二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經常泛濫成災。河伯對於之水,束手無策,自己道行淺,沒什麽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讓他先畫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壹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他找到村裏的老漢。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壹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千萬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他說服鄉親們幫忙。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畫得壹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壹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屢屢泛濫。百姓們
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老漢兒子叫後羿,射箭百發百中。羿不讓他去找河伯。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這壹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壹歇,看見河對岸走著壹個年輕人想必是大禹,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擡頭壹看,河對岸的老人在喊,問他是誰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妳是大禹嗎?”後羿壹聽是河伯,冷笑壹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壹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他越想越異常疼痛,氣的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傳來壹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壹看,對岸壹個頭戴鬥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後羿隨大禹壹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妳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河伯傾囊相授。大禹高興。他要謝謝河伯,壹擡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例外壹個就是鯉魚躍龍門的故事,也許許多人都聽說過,但不壹定知道其與黃河的關系。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指的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陜大峽谷的最窄處的龍門,今稱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範·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後來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當然還有壹些關於黃河的民間傳說,這些傳說都帶有神話色彩,也代表了千百年來普通的百姓對於黃河的壹種敬畏以及好奇,而現在這些神話傳說更是被當來研究當時民風及當地文化的壹個很重要的依據,雖然從今天看來這些傳說未免有些失真以及誇大其詞,但仔細品味卻還是可以體會出當時人們的願望及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情。我們常說神話傳說往往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
傳說,黃河才在這幾千年來愈加顯得神秘,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發展與延續的文化才愈加的燦爛多姿,以至於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壹枝獨秀。
自古以來,黃河壹直哺育著兩岸的華夏兒女,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蓬勃生機,雖然也帶給我們沈重的災難,但是她依然是我們最尊敬的偉大母親。在這裏,中華兒女不斷地艱苦奮鬥,留下了壹筆筆珍貴的歷史遺產,創造了絢麗奪目的中華文化,現在我們應該鄭重而莊嚴對黃河母親河表達深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