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在日常的學習或者生活中,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故事,其中有些故事是很有趣的,也有些故事是很有意義的,下面分享唐詩故事旗亭畫壁,壹起來看下吧。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1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唐詩題為《涼州詞》,作者是王之渙。關於王之渙,我們只知道他字季淩,並州(山西太原)人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至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間在世,享年五十五歲。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早年由並州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遊歷名山大澤間,閑居十五年,其高風亮節,深受黃河沿岸民眾仰戴。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尤善五言詩。全唐詩存此詩六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登鸛雀樓》和這首《涼州詞》。

 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壹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後,迅即流行。因此“涼州詞”並非詩題,而是盛唐時流行的壹種曲調名。當時的詩人依譜創作者,多以抒寫邊塞風情。王之渙這首《涼州詞》也是如此:詩中描繪了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壹座邊塞孤城塊然獨處蒼涼而壯闊的地理環境,抒發戍守邊塞的將士在春天到來時悠長而哀怨的思親懷鄉之情。這首詩之所以在眾多的涼州詞脫穎而出,被清詩神韻派領袖王士禎推為唐人絕句中“壓卷之作”(《帶經堂詩話》)。主要是詩中顯現的闊大盛唐氣象和精妙的構思:詩的壹、二兩句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壹個典型環境。第三句羌笛和吹奏的曲調《折楊柳》又凸顯典型的異域邊塞風光,暗示戍守的將士離家千裏、有家難回,為第四句抒發思想之情,批判朝廷刻薄寡恩、不恤士卒做好鋪墊。但三、四兩句在表達方式上又不是直抒其情、直接鞭笞,而是含蓄婉曲:“羌笛何須怨楊柳”表面上是在勸慰,是在否定,但“何須怨”的前提是有“怨”,是“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是“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何須怨”,不僅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因為“春風不度玉門關”。詩的最後壹句更是直接將批判的矛頭指向最高統治者。明代的楊慎就認為內中含有諷剌之意:“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裏也。”(《升庵詩話》)。只不過不怨朝廷而怨春風,使詩意的表達更加婉曲也更加深沈了!

 這首詩不僅流傳千古,而且在當時就獲得人們的喜愛,不僅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同時也獲得包括下層歌妓在內的廣大民眾的歡迎。薛用弱的《集異記》就記載了壹個“旗亭畫壁”的故事:

 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名聲都很大,又都落魄不遇。有天,天下著小雪。三位***詣旗亭,貰酒小飲。所謂“旗亭”即酒樓,古代酒家在道旁築亭,門前挑著壹面旗子,上面畫著酒壇或寫個大大的“酒”字,故稱為“旗亭”。剛坐下不久忽有梨園中十幾位歌妓,在伶官帶領下,登樓會讌。於是,三位詩人為避喧鬧進了裏間。不多久,又進來四位妙齡女郎,皆是當時京都著名的歌妓。於是,王昌齡對高適和王之渙說:我們三人都以詩知名,每每分不出高下。現在我們在此偷聽諸歌妓歌唱,誰的詩入樂被歌最多,誰就為優。三人都說好。不壹會,壹位歌妓唱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這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於是,王昌齡用手在壁上壹畫,說到:“這是我的壹首絕句”!不壹會,有壹位歌妓唱到:“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這是高適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於是,高適也用手在壁上壹畫,說到:“這是我的壹首絕句”!第三位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半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這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於是,王昌齡又得意地在壁上壹畫:“又是壹首樂府”。但是,始終沒有歌妓唱王之渙作的詩歌。但王之渙並不著急,徐徐對高適、王昌齡說:“這些唱妳們詩作的皆是潦倒樂官,只會唱壹些‘下裏巴人’之詞耳。我的詩是‘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然後指著其中壹位身穿紫衣、長得最漂亮的歌妓說:“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諸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三人大笑,在裏間等候著。等到這位歌妓歌唱時,開口便是“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笑著對王昌齡等二位說:“鄉巴佬,我沒有說錯吧”!於是皆大笑。

 其實,在王之渙僅存的六首詩作中,有兩首《涼州詞》,另壹首是:“單於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此詩雖同為王之渙所作卻不為人知。可見詩不要多,關鍵要好。另壹位盛唐時人張若虛就留下壹首樂府《春江花月夜》,結果是“以孤篇壓全唐”。(聞壹多《唐詩雜論》)

唐詩故事旗亭畫壁2

  盛唐詩人高適作除夕夜的故事

 高適,字達夫或仲武,是唐朝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詩壹向是以邊塞風光而聞名於世,曾經和岑參、王昌齡和王之渙並稱為邊塞四詩人。

 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歷史上許多有才的詩人,盡管寫的壹手好詩,然而仕途卻大多坎坷多磨。而高適雖不至於如何坎坷,卻也並是那麽不順利。在高適二十八歲之前,他並沒有進入仕途;先後曾居住過長安,後遊梁宋。在之後高適開始北遊,先後想要投朔方節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幕府,只不過並不順利。之後再高適三十二歲時,趕赴長安城進行科舉,而後遺憾落第。終於在他四十六歲時,被當時的睢陽太守張九臯所推舉,最後後受封為丘尉。

 隨後在第二年秋時,高適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前往青夷軍,而在返回途中作出了《使青夷軍入居庸》之後的高適又先後擔任淮南節度使、太子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等官職。從這上面看,高適的為官之路倒是頗為豐富,來來去去變換了不少的官職,然而若是仔細壹看的話,尤其是在前期,又大多並不是什麽擁有實權的職位。

 不過,這也與高適本人的性格有關;才高,但是骨硬。這對於為官者,並不是什麽優點。不過也正因為這點,高適才會寫出那麽多流傳於後世的詩詞。壹首首描寫著大漠壯麗的風景,使人沈醉的詩。

  高適代表作

 高適寫的最多的是就是和邊塞有關的景物和場景,成就最大的也是邊塞詩。比如《燕歌行》,這首詩是高適看到壹個從塞外歸來的人寫的《燕歌行》,壹時有感,想起自己在邊塞守城的情況,於是就寫了壹首《燕歌行》來應和。

 詩歌很短,卻濃縮了戰爭的全過程,最開始寫的是戰況,後來寫戰敗的原因,最後寫將士被敵方包圍,雙方戰鬥的結局。這不僅代表高適創造的最高峰,也是整個唐朝邊塞詩的最高峰。

 高適偏愛邊塞詩,其他類型的詩歌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別董大》,這首詩是中學時代必學的詩歌,前兩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之景,大雪紛紛,黃雲漫天,景色很悲涼。任誰在那樣的景色面前,心裏都會很落寞,是高適卻話鋒壹轉,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壹定會遇到知己,妳的大名誰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賞妳的人,不要覺得孤單。

 高適還有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國家效力,能為百姓做實事,對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東平路中遇大水》;高適想為國家做事,但是不願受官場的潛規則所束縛,痛恨統治者和為官者的不為百姓著想,如《古歌行》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詠懷詩,如《別韋參軍》等,表達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總的說來,高適的題材很廣,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是壹個很有思想和很有抱負的詩人。

  除夜高適

 除夜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除夕,除夕是每年壹家人團圓的日子,那天家裏會做很多好吃的東西,壹起吃著晚餐,聊著天,辭別舊的壹年,迎接新的壹年。

 高適寫除夜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裏,但是他卻沒有和家人在壹起,而是獨自離家在外,沒有親人在身邊,想到往年這壹天和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心裏不免感慨萬千。

 《除夜》這首詩寫的是高適壹個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壹個小旅館,旅館的條件很簡陋,連亮著的燈光都冒著寒氣,晚上的時光很漫長,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覺,可是睡了很久都沒有睡著,這裏不是他的家鄉,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遠在千裏之外的家鄉是怎樣的呢?家人都團聚,唯獨少我壹人,家人應該都在思念我吧。今天壹過又是新的壹年,人又老了壹歲,雙鬢的白頭發又添了不少。

 這首詩剛開始讀上去給人的感覺平淡無奇,讀完這後會被詩人的情感帶進市裏面,這種很強的代入感就是詩人最厲害之處。

 旅館是個很平常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過旅館,旅館這個景,壹下就讓人想起住旅館的經歷。高適第壹句的後半段壹個問句,就如同壹個互動,是和讀者的互動,讀者也跟著詩人在心裏問無眠的原因。第二句就是答案,原來今天是除夕夜,詩人不說自己想家人,反而說家人在想他,家人舍不得自己,其實是自己舍不得家人,想念家人。第二句的後半段是詩人的感嘆,又是壹年了,又老了壹年。《除夜》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感染力。

  燕歌行 高適朗誦

 《燕歌行》詩朗誦伴有淒涼悲壯的調子,朗誦者是黎明曙光,此人的真實姓名不為人們熟悉,博客的名稱是黎明曙光H,是中國黑龍江哈爾濱電力科技研究院壹位搞科研的男士,畢業於東北電力大學,是1978年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恢復高考的第壹批大學生,可見當時學習優異。

 他學習的是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是屬於理工科類,只喜歡和同道中人交流,在其他人眼中看來,是屬於不合群的壹類人。黎明曙光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壹定被周圍人欣賞,造就了他孤芳自賞的性格,他不喜歡妄自菲薄,因為他相信自己是優秀的,自己非常喜歡現在的自己。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品,寫的不是詩人在邊塞作戰的情景,而是詩人看見他人所寫的《燕歌行》,有所感悟,於是自己也寫了壹首同名的詩。

 高適寫詩不喜歡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喜歡用白描的手法來寫情景和故事,全是分為四部分。第壹部分寫的是戰爭在即,皇帝給出行的漢軍將領豐厚賞賜,以示皇恩浩蕩。漢家軍隊高調地前往戰場,而敵人那邊卻在積極地準備,找機會攻擊漢軍。第二部分寫的是敵軍殺來,漢軍陷入危機,敵軍來勢很猛,漢軍士兵敗得很慘,將領些卻在欣賞歌舞。敵我雙方的對比說明敗局已經成定局。第三部分寫的是士兵的悲苦,士兵的家人們再也見不到親人。第四部分是兵敗後的慘不忍睹,士兵拼勁最後的力氣,還是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