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可將各種維生素分為兩類:
壹:水溶性維生素:
包括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煙酸和煙酰胺)、維生素B6吡哆醛(醇、胺)、維生素B12(鈷胺素)、泛酸、生物素、葉酸、硫辛酸、維生素C
二:脂溶性維生素:
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各種維生素的作用:
壹、脂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A:
維生素A又名視黃醇,包括維生素A1和維生素A2。維生素A1主要存在於哺乳動物及鹹水魚的肝臟中;A2主要存在於淡水魚的肝臟中。
維生素A是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成分。維生素A還能刺激許多組織中的RNA合成;除此之外,當維生素A缺乏時機體的免疫功能會降低。
維生素A缺乏時,會對弱光敏感性降低,日光適應能力減弱,嚴重時會發生夜盲癥。而且維生素A也是維持上皮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所必需的物質。缺乏時,可引起上皮組織幹燥、增生和角質化。
2、維生素D:
維生素D在食物中的主要來源有:魚肝油、蛋黃、牛奶、肝、腎、皮膚組織等都富含維生素D,以魚肝油含量最豐富。飲食形式中的維生素D主要通過小腸中膽鹽的幫助被吸收。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調節鈣和磷的代謝,有利於骨的生成、鈣化。維生素D可防止佝僂病、軟骨病和手足抽搐等癥(註意的是在使用維生素D時應先補鈣)。所以當缺乏維生素D時,兒童可發生佝僂病,成人可引起軟骨病。
3、維生素E:
由於維生素E與動物生育有關,故被稱為生育酚,其主要存在於植物油中,尤其以大豆油、玉米油、麥胚油和葵花籽油含量最為豐富。
維生素E有抗氧化活性,能防止不飽和脂肪酸自動氧化,保護細胞膜,延長細胞壽命,還可以保護細胞內巰基酶的活性,是體內最重要的氧化劑。
維生素E與動物生殖功能有關,動物缺乏維生素E時,其生殖器官受損甚至不育。臨床上常用維生素E治療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
維生素E生理功能包括:抗生殖不育、肌肉萎縮、貧血、血細胞形態異常。
維生素E壹般不易缺乏,正常血漿中維生素E質量濃度為0.9-1.6mg/100ml,若低於0.5mg/100ml則可出現維生素E缺乏癥。
4、維生素K:
維生素K包括K1、K2、K3、K4,其中K1和K2為天然維生素。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維生素K3。其主要來源包括:食物和腸道微生物的合成、綠色蔬菜、動物肝臟、大豆、牛奶、乳酸菌和大腸桿菌。
維生素K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酶原,以促進凝血;其對血液凝固有重要作用。缺乏維生素K時,血中的壹些凝血因子會減少,導致凝血時間延長,甚至會出現肌肉以及胃腸道出血。
但由於維生素K在自然界綠色植物中含量豐富,而且人體本身胃腸道中的大腸桿菌也可合成維生素K,所以壹般情況下人體不會缺乏維生素K。
二、水溶性維生素:
1、維生素B1: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為抗神經炎維生素(又名抗腳氣病維生素)。其主要來源有瘦肉、酵母、谷物類的胚芽和皮層。維生素B1耐熱,即便加熱到120℃也易不被破壞。
當維生素B1缺乏時,會使機體糖代謝受阻,導致丙酮酸積累,使病人的血、尿以及腦組織中丙酮酸含量增多,出現多發性神經炎、皮膚麻木、心力衰竭、肌肉萎縮、四肢無力以及下肢浮腫等癥狀,臨床上稱之為腳氣病。據研究表明,維生素B1缺乏時還可造成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維生素B1極易溶於水,所以洗米不宜過多淘洗以免損失)
2、維生素PP:
又稱抗癩皮病維生素。其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以酵母、花生、谷類、肉類和動物肝臟含量最為豐富,在機體內色氨酸能夠轉化為維生素PP。
作用:在機體的各種酶促氧化-還原反應有著重要作用以及與其它物質組成輔酶,在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3、維生素B2:
又稱為核黃素。在體內易引起氧化還原反應,其有氧化型和還原型兩種,因此在生物體內氧化還原過程中起傳遞氫的作用。其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在動物肝臟、酵母、大豆以及米糠中較為豐富。
4、泛酸:
又稱為遍多酸,廣泛存在於生物界,在酵母、肝、腎、蛋、米糠、小麥、花生和豌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其被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重要輔助藥物。
泛酸的主要活性形式是輔酶A,其在糖代謝、脂質分解代謝、氨基酸代謝以及機體內壹些重要物質的合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5、維生素B6:
維生素B6在動植物中分布很廣泛,谷物類外皮含量尤為豐富。同時腸道細菌也可合成維生素B6,因此,人體很少會出現維生素B6缺乏癥。
(本文註重科普,維生素B6或其他壹些維生素若其功能解釋涉及太過於專業的知識,所以在這裏不再闡述)
6、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廣泛來源於動物性食品,尤其肉類和肝臟中含量最為豐富。人和動物的腸道中亦可合成,故壹般情況下不會缺乏。維生素B12缺乏者多見於胃腸疾病患者或胃切除手術後等(維生素B12需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才能被吸收)。
維生素B12參與DNA的合成,對紅細胞的成熟也很重要;當缺乏維生素B12時易引起惡性貧血。
7、生物素:
其來源豐富,如在肝、腎、蛋黃、酵母、蔬菜以及谷類中都含有;自身腸道菌也能合成。因此壹般很少出現缺乏。
但若大量食用生雞蛋清可引起生物素缺乏(原因:新鮮雞蛋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它能與生物素結合成無活性又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質,但雞蛋在加熱後這種蛋白質即可被破壞)。另外,若長期服用抗生素可抑制腸道菌群,也可造成生物素缺乏。
8、葉酸:
葉酸廣泛存在於肝、酵母以及蔬菜中,人類腸道細菌也能合成,故壹般不易出現缺乏。
葉酸與核酸的合成有關,當葉酸缺乏時,DNA合成受到抑制,骨髓巨紅細胞中DNA合成減少,細胞分裂速度降低,細胞體積變大,故這種細胞稱為巨紅細胞,而這種紅細胞大部分在骨髓內成熟前就已經被破壞,從而導致貧血(稱為巨紅細胞性貧血)。所以葉酸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巨紅細胞性貧血。
9、硫辛酸:
硫辛酸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其中以肝和酵母中含量尤為豐富,在食物中硫辛酸與維生素B1同時存在。
10、維生素C:
由於其具有防治壞血病的功能,故又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廣泛分布於動植物中,僅僅幾種脊椎動物——人類和其他靈長類、豚鼠、壹些鳥類和某些魚類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
功能:1)、抗壞血酸是強還原劑,參與生物體內多種氧化還原反應。2)、維生素C具有防止貧血的作用,也可防止壹些轉運金屬離子毒性的影響。3)、維生素C可刺激免疫系統,防止和治療感染。4)、維生素C防止組胺的積累,可改善變態反應。
維生素C缺乏時會出現壞血病、毛細血管脆弱、牙齦發炎出血等。
(這篇文章是本人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出來的,若對妳有用就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