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互聯網疏遠了人們之間的感情,辯論如下: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早就不像以前那樣需要面對面了,各種社交平臺和語音視頻通訊技術,似乎真的做到了讓人相距天涯如隔咫尺。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認為沒有加深,恰恰相反,互聯網在人與人的情感維系方面起到了負面作用。
正因為網絡虛擬接觸低投入,高回報,隨意性強的特點,使得人們對於每次接觸的在乎程度降低了,由於互聯網讓人們日常聯系變得非常方便,導致人們對於內在的情感維系越來越不重視,而對於正式見面的接觸方式除了工作需要,似乎在生活中越來越抵觸。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工作較忙,業余時間少,很多生活上的溝通都依賴於互聯網,以前回家看望父母,現在變成了網上視頻,以前朋友隔三差五的聚會,現在往往變成了網上可有可無的閑聊,就連上門拜年也直接用祝福消息代替了。
人們看似通過互聯網讓將相互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了,但實質上這種聯系往往浮於表面,難以深入,大多數都停留在“熟人”的層面,表面上看上去結識的人不少,但真論起感情來,又似乎和誰交的都不深,這種尷尬的狀態恰恰就是因為互聯網。
擴展資料:
互聯網時代做好人際交往
最高效的社交方式是拒絕,最有效的社交方式是交換。
不會拒絕無效社交,整天想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人,往往都迷失在無效的social裏;每天想著結識大boss,想要空手套白狼的人,往往壹事無成,哪怕真的碰巧接到了大項目,最後發現瓶頸還是他自己。
對任何人脈都不敢拒絕,所有微信好友申請、電話都不敢落下的人往往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不相信成就自己的是自己的努力,而相信他們錯過了誰的電話就成不了馬雲、王健林。
更高壹層的境界則是讓事業連接人,讓感情維系人,兩者是不分軒輊的。在這壹方面,周恩來總理是這方面的最高境界。因為自身所從事的事業跟無數人走到壹起,又把無數人變成了自己的朋友,為***同的事業不懈奮鬥。
有媒體曾經采訪過跟周總理***事過的前國務院參事管易文。當時已經近100歲高齡的老先生已經認不出家人了,可是當看到周總理遺像時,老人家竟然眼圈泛紅,高喊了三聲“音容宛在,永別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