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古樂是廣泛流傳在納西民間的古典音樂,它是壹項無形而最賦予生命力的重要內容,被稱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納西古樂由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和《洞經音樂》兩部分構成。它是古老的洞經音樂的傳承及與納西音樂融合的結晶。
《白沙細樂》是納西族古老的風俗性古典音樂套曲。關於它的來源,壹說為“元人遺音”,壹說為“創自民間”。它***有十大調,現只存八大調,以樂器合奏樂為主。 《洞經音樂》是明清時期傳入麗江的漢族道教洞經音樂,帶有漢曲絲竹樂風。洞經音樂自明清以來即風行於中國各地文化階層,因其主要用於談演道教經典《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簡稱洞經)而得名。 流行於麗江的洞經音樂,既具有古樸典雅的江南絲竹之風,又揉進了納西族傳統音樂的風格,形成了獨具的韻律。《洞經音樂》***有二十多首,其中《八卦》、《山坡羊》、《浪淘沙》、《水吟龍》等被中國音樂界專家鑒定為“中國唐宋遺間”。
納西古樂歷來以其莊重典雅的格調著稱,它是壹種高雅的智能藝術。納西古樂會集古老樂曲,古老藝人為壹體,被譽為稀世“三寶”。古樂會演奏的樂曲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馳名中外的大研納西古樂會是保存及推廣洞經音樂的代表者,他們以古老的樂隊,精湛的技藝,巡回各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