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奧運會勵誌故事

奧運會勵誌故事

奧運會裏面也有很多勵誌的故事,壹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體操專案冠軍李小雙

李小雙1973年生於湖北仙桃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進省隊,進入國家隊,1983年—間,因身體條件並不出眾,他還曾三進兩出國家隊。1990年北京第十壹屆亞運會上,李小雙壹舉奪得團體和自由體操金牌,從此聲名鵲起。1992年在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他獲得自由操比賽冠軍,成為中國體操男隊的領軍人物;1994年和1995年兩屆世錦賽,他是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並奪得1995年世錦賽個人全能冠軍,成為第壹位奪得體操世錦賽個人全能金牌的中國選手;1996年他在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奧運會上再次奪取個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雙由於踝傷提前離開了賽場,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國體操隊的隊員們。他的座右銘是:信心就是勝利。李小雙和孿生兄弟李大雙出生在壹個並不富裕的家庭裏。6歲時,家人讓他倆選擇體操只是為了減輕經濟負擔。

10歲時,爺爺挑著擔子送二人到了省隊。小雙訓練十分刻苦,為了拉韌帶,教練自己壓在他細嫩的腿上,他卻不掉淚,直至過關。為了練單杠,他磨破了雙手 ,鮮血染紅了單杠。

但命運卻壹直捉弄這個小夥子。兩次被國家隊拒絕。進入後也不被重視,為此,小雙心想十壹屆亞運會壹定要讓教練看看自己的本領,並最終如願奪得自由操個人金牌。

1991年開始,命運再次捉弄他。他身體多次受傷,在測試三周新動作時,摔成輕微腦震蕩。接著,在世錦賽上發揮失常,被擠出決賽圈。但他沒有退縮,在巴塞羅那奧運會隊友連續失利的情況下,他不負眾望,大膽使用“後空翻三周”,為中國體操隊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得了唯壹的壹塊體操金牌。

:跳水冠軍胡佳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還有人叫他“戰神”。可怎麽想,這幾個字也不該和壹個21歲的男孩沾上邊。然而,為了久等4年的奧運冠軍夢,胡佳說,他只有拼,沒有退路!

2000年悉尼奧運會跳水隊選拔賽,隊內的排名是田亮第壹,黃強第二,胡佳第三。當時參加奧運會男子跳臺專案的名額只有兩名,胡佳是替補。

比賽前壹個月,黃強訓練中手腕骨折。本來壹直是黃強和田亮配合雙人,隊裏突然有壹天通知胡佳:決定由他和田亮配合雙人。大家壹下明白,胡佳從替補成為了正選。

胡佳也沒想到,自己還沒拿過壹個單人的全國冠軍,甚至沒參加過壹次世界性的大賽,竟然就要去奧運會了。 壹下子,輿論嘩然。 “聽到這個訊息是不是特高興、特緊張?”當時幾乎每個記者都問了胡佳這個問題。 “高興是壹定的,但壹點都不緊張。”胡佳分析當時的狀況:“首先,當時國外和我交過手的只有薩烏丁。奧運會前我們比過3次,兩次都是我贏他。心理上我沒負擔。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贏過田亮壹次。其他人反正都沒比過,也無所謂害怕。出生牛犢不怕虎,當時在我心裏就壹個感覺,我沒有對手!”

17歲的胡佳輕裝上陣,去了悉尼,對他來說,自己就是壹張白紙,比賽的任何結果對他都正常。

悉尼的賽場,前3個動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個動作,7個裁判甚至有6個給了他10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在第3個動作之後高出田亮30分。 第4個動作626B,胡佳壹直告訴自己:“要跳得好壹點,好壹點,再好壹點……” 他上了跳臺,起跳、空中翻騰,都很完美,入水的壹瞬,胡佳的身子向後傾了壹下,大片水花緊隨其後,全場輕噓壹聲! 無疑,626B這個動作砸了。就因為這壹個動作,田亮後來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並以總成績高出胡佳21分的優勢排在了第壹。 後面的兩個動作胡佳發揮穩定,贏回了10分。但他還是輸了,輸給了田亮,也輸給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雙人和單人跳臺的兩枚銀牌,胡佳回國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鮮花和掌聲,可他卻特別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間我能控制得再好壹點,冠軍就是我的!” 胡佳開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夠的經驗,我有實力成為奧運會冠軍!”

2000年之後,胡佳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戰勝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動向隊裏提出要求,給自己提高難度。 於是,胡佳開始練習5255B這個當時難度系數最高的動作。緊接著的世界跳水錦標賽,胡佳第壹次在國際上亮相這個動作,盡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開始說,胡佳是“中國跳水難度第壹人”。 沒過多久,胡佳開始練習407B。這是個面對臺、向臺內翻騰的動作,只要運動員稍不留神就可能碰臺,危險性很大。以前有人跳過,但在世界大賽上壹直沒人敢用。

兩個動作是胡佳的殺手鐗。為了練好它們,胡佳已經記不清自己受過多少次傷。訓練中,教練讓跳5個,胡佳要是不滿意,壹定再給自己加5個,直到滿意為止。胡佳堅信,只要努力,總有壹天會成功。

雅典,新的輪回

雅典奧運會,胡佳告訴自己,這次機會壹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會那麽隨人心意。雅典奧運會前3個月,胡佳的腳腕韌帶在訓練中拉傷了。 “當時腳腫得很大,我想,完了,不會是韌帶斷了吧!可別成了第二個黃強。” 還好,隊醫的診斷僅僅是拉傷。之後的兩個星期,胡佳在醫生的囑咐下臥床休息,而奧運前的4次大練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獎賽,也在胡佳臥床的同時展開。 “奧運會就在眼前。別人都在抓住大賽機會多鍛煉鍛煉,而我……”胡佳感覺自己像壹只掉隊的大雁,心亂如麻。 離大獎賽最後壹站——上海站的比賽還有壹周,胡佳終於恢復到可以參加壹些隊內訓練了。胡佳告訴自己,雅典奧運會前只有這壹次大賽能夠練兵了,就算單腿跳,我也要去,說什麽也不能再錯過了。 “傷還沒全好,最好不要去。”領隊和教練都給了胡佳這樣的建議。 胡佳沒有改變主意。

比賽前壹個星期,胡佳說,他是把壹分鐘的訓練時間當成兩分鐘來用,胡佳像瘋子壹樣給自己加量,最後,打了兩針封閉,他上場了。 整個比賽胡佳都覺得腳腕鉆心地疼,可胡佳還是贏了。那是他印象裏最艱難的壹次奪冠。 隨著上海大獎賽的結束,雅典的戰鼓慢慢敲響。

胡佳又開始偷偷給自己加量,教練怕他練過,沒少批評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個動作沒練到我滿意的程度,我壹定會想辦法把它攻下來的。而且,我覺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夠,要多練。”

訓練時間之外,胡佳每天還要拉著爸爸媽媽陪他打羽毛球。他壹對二,老兩口輪流上,還是招架不住。

“雅典奧運會前的心情很復雜。之前失敗過那麽多次,我都沒有放棄,就因為自己的信念沒有斷。盡管有時候練得都想吐了,可我還會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北京時間8月29日淩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終於來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奧運會男子單人10米跳臺的跳板上。 和悉尼壹樣,前3個動作胡佳發揮正常,排到第4。第4個動作407B,這個動作是胡佳在大賽上第壹個用的,以前比賽,這個動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堅信自己不會再犯和悉尼奧運會同樣的錯誤。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轉,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

最後兩個動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後壹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場最高分! 胡佳終於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壹枚奧運金牌!

:乒乓球冠軍鄧亞萍

關於她的報道、新聞已有“充棟”之規模,她的故事、經歷也為眾多人耳熟能詳。我們只簡單地贅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於河南鄭州,身高1.50米。5歲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運動生涯 *** 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23個,並連續兩屆獲得4次奧運會冠軍1992巴塞羅那女子單雙打,1996亞特蘭大女子單雙打。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壹,是排名世界第壹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乒乓球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是在1988年,在當年中國軍團獲得的5枚奧運會金牌裏,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後的1992年,中國乒乓球隊統治力更強,鄧亞萍也開創了壹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鄧亞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擬,她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的代名詞之壹,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最喜歡看她的比賽,在給她頒獎的時候會親切地拍拍她的臉頰,還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以後,退役的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壹名工作人員。目前,鄧亞萍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作為體育界的代表,鄧亞萍和楊揚、高敏等奧運冠軍壹起趕赴災區,參加災後心理救援。其實,鄧亞萍的自身經歷就是個勵誌的榜樣,她因為身高的原因在剛開始練球時被擋在體校大門之外,但喜歡乒乓球的她並沒有過早放棄,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勤學苦練,綁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十幾年的苦練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勢,並改變了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這種精神也影響了她退役之後的道路,在學業面前,她依然沒有退縮,從26個英文字母到現如今的北京奧組委官員,鄧亞萍在乒乓球之外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她,也成為運動員個人發展的典範。

鄧亞萍的故事還有很多,兩次北京申奧代表、四次奧運火炬手經歷以及現在的北京奧組委官員,賽場外的每壹次沖刺都會讓人想起她打球時的勁頭兒:無所畏懼、頑強拼搏以及超強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