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籠饅頭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後曾稱南翔大饅頭,已有100多年歷史。南翔饅頭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形美著稱。清代同治十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創始經營南翔大饅頭,因大肉饅頭味道鮮美,膾炙人口,同行老板紛紛仿效,使黃明賢生意受到影響,不能壹人專利,於是他對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用精白面粉緊酵為皮,選精腿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成凍,拌入餡肉,以取其鮮,並使汁多;餡內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根據不同季節,加入蟹粉或蝦仁或春筍,以取時鮮。每兩面粉制作10只饅頭,每只加餡3錢,用戥子過秤,以保證質量,折褶14個以上,以求美觀。出籠時呈半透明狀,形如荸薺,小巧玲瓏。出籠自行檢驗,任取壹只放在定格的小碟內,戳破皮子,如流出汁水不滿壹碟,則不出售,因而贏得信譽。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
後日華軒的饅頭師傅分別受雇於古猗園或自行開設松鶴軒經營,全鎮的酒菜館相繼仿效。旅滬的南翔人也聘請南翔師傅,分別在上海城隍廟開設南翔饅頭店和在西藏路開設古猗園饅頭店,掛名南翔小籠,經常顧客盈門。1960年起的三年困難時期壹度停產。
1963年古猗園重新恢復經營南翔小籠,1981年6月起,南翔小籠由嘉定作速凍處理進入國際市場,1984年上半年即向日本、加拿大和香港、澳門地區出口71.5噸,各地飯店也競相仿制。古猗園南翔小籠於2002年6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上榮獲金獎。在第十二屆全國廚師節又獲“中國名點”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