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書的格式和內容範例壹
謹遵坤命,選擇嫁娶期
1、行嫁利月茲擇於 XXX年XX月XX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X相,大吉
3、上下車轎,面向X方迎喜神,大吉。
4、安廬坐帳,宜用X屋X間。
5、冠戴面向X方迎貴神,大吉。 坐帳面向X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廟宇,用花紅遮之,大吉。 天地氤氳,鹹恒慶會,金玉滿堂,長命富貴。
XXX年XX月XX日?“送好”不僅是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還要向女方送聘禮。聘禮壹般包括紅衫、藍襖面、戒指、墜子、帶子等,用紅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長命百歲”之意。
臨清稱為“查日子”,新郎確定好迎娶日期後應該正式通知新娘家,附上“迎親帖”(俗又稱“上頭帖”),上書新娘衣冠、開面、梳妝、上下轎的方向、時辰等事項。
擴展資料
民間婚書最早起源於唐代婚書在早年間為手寫,多用紅紙墨書,其中包括求婚帖、訂婚單和結婚單,上面書寫著男女雙方的生辰,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的名字甚至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等等。
1912年以後,婚書多改用油墨印刷,婚書的質地除了有宣紙以外,還有硬本、絹面、毛邊紙等等,有的還塗有金粉。繪制的紋飾出現了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吉祥圖案。
有的還貼有如今價值不菲的印花稅票。特別是在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和國婚姻法頒布後,廢除了包辦婚姻,這壹時期的婚書中出現了婚姻法的相關條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頭壹次並列在了壹起。
百度百科-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