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池洞鎮大坡芒尾鋪壹間叫食慣嘴店以經營粉皮為主。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獨特風味,店主苦心鉆研,經過數年多次試驗摸索,終於制成了壹種與眾不同的粉皮,以其嫩滑,軟韌吸引八方食客。壹位旅居馬來亞僑胞,回到闊別40多年的故鄉,記起兒時吃過河粉,便找到該店壹吃為快,他說:可能是食慣嘴了,還是家鄉的粉皮好吃!店主聽了突然得到啟示,他正想為自己的小店起名,就以“食慣嘴”作小店名了,由於粉佳店名有特點,小店生意越做越紅火。
公路開通了,芒尾鋪也過時了。但因為食慣嘴出名了,207國道池洞周村路段兩旁的米粉店都掛食慣嘴的招牌。 在池洞鎮龍耕村有占地面積10000多畝的荼子樹,產出荼子所榨的油是純天然的綠色植物油,素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具有降血壓、降血脂和防癌等作用。
10000多畝的荼子樹開花時,給人壹種賞花的機會。 信宜市池洞鎮旺坡村是該鎮壹個較偏遠的革命老區村。黃欖(橄欖)是該村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家每戶都種有黃欖,且不少人靠黃欖發家致富,旺坡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黃欖村”。
黃欖果可生食或漬制;藥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藥用,治魚骨鯁喉有效,種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