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明月山,位於全國第壹個生態城市宜春市城西南31公裏處,規劃面積136平方公裏,景區核心面積80平方公裏,屬武功山東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險壑、溫泉飛瀑、珍稀動植物和禪宗文化”為主要特色,集"生態遊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遊"為壹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明月山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十幾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主峰太平山,海拔1735.6米,因整個山勢呈半圓形,恰似半輪明月,故稱明月山。
氣候特點
明月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山水奇特,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2℃-1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800-2000mm。適應各種動植物生長,素有“天然動物園”、“植物王國”之美稱,境內山間幽芳,四季不敗,茂林修竹,雲騰霧卷,霧凝為雨,陰翳出泉,山澗谷壑泉聲不斷,景區內綠色蔥蘢,空氣清新,為國家標準的35倍,是同內外享有盛名的天然氧吧。
主要景區
明月山***有五個景區和壹個度假區,即:以雲谷飛瀑、千丈崖絕壁為主要特色的潭下景區;以太平山日出,高山草甸、奇峰怪石為主要特色的太平山景區;以烏雲崖絕壁及烏雲崖氣象奇觀為主要特色的塘家山景區;以禪宗文化、民俗風情為主要特色的仰山景區;以珍稀植物,叢林野趣為主要特色的玉京山景區以及以溫泉療養、度假、休閑、娛樂為主要特色的溫湯溫泉度假區。
迷人的自然風光讓人陶醉
明月群山,巍峨壯觀,千姿百態,有的以綺麗著稱;有的以雄秀見長;有的以險峰爭奇;有的以幽靜取勝。
明月山景色,貴在天然。茫茫雲海,山野天池,獼猴出沒,有“絕壁驚人,怪石爭奇,蒼松鬥妍,山花織錦”四絕,以峰、瀑、洞、石聞名。境內層巒疊嶂,怪石林立;山花吐艷,蒼松傲然。處處飛禽走獸,花香鳥語;滿目石徑蒼苔,流泉飛瀑,身臨其境,如入仙境,有“酷似黃山”美稱。
這裏春天壹片翠綠,夏天濃蔭遮天,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銀花。山上不僅有巖參、石耳等藥材,麂、獐、蛇、野豬、猴、野雞、兔子、狐貍、娃娃魚等動物,而且還有以"明月山"名字命名的明月山全緣葉紅山茶、杜鵑、木蓮等花木、松、竹、柏、樟、杉、銀杏、銀鵲、青線柳等樹木,其中:起源於2億3千萬年前的南方紅豆杉富含紫杉醇,為治療癌癥的上佳物質,是國內珍稀植物,中華落葉木蓮則是世界珍稀植物,現僅存兩棵,為明月山特有。
燦爛的禪宗文化令人神往
明月山歷史攸悠久,人文景觀豐富,為我國宗教文化繁衍之地。早在西漢文帝劉恒在位時(前179年-前156年),就有仰山神(龍王)廟立於仰山之阿,俗稱“仰山古廟”,其時,地域色彩濃郁的民間仰山神崇奉活動便已開始,後來發展到“仰山行祀幾半天下”的盛況,仰山古廟既是古時名播遐邇的仰山龍王香火地,又是全國各地龍王菩薩的發祥地。魏晉時,相傳道教祖師葛玄、葛洪曾先後在仰山集雲峰修仙煉丹,距今已有壹千多年歷史,我國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曾親為之書贈“葛仙觀”巨匾。唐會昌元年(841年),我國佛教禪宗五派之壹溈仰宗創始人慧寂禪師在仰山創建棲隱寺(太平興國寺)。自此,該寺壹千多年佛事活動綿延不息,溈仰宗風遍傳天下,成為中國古代佛教叢林勝地,印度、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日本等海內外僧人前來參學問道,遊覽觀光者不可勝數。現在其遺址前後兩側,已發現唐、宋、明、清時期禪僧墳塔壹百余座。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韓愈、鄭谷、陸希聲、張商英、辛棄疾、範成大、黃庭堅、朱熹、徐霞客、嚴嵩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遊覽明月山水,他們或參神祈雨、或掛冠歸隱、或尋幽探源、或訪友講學、或考察山川地貌,留下諸如唐朝大文學家韓愈"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我行宜春野,四顧多奇山”,明末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人詩篇。此外,明月山還是紅色革命勝地,1936年4-5月間,中央湘贛省委書記兼軍政委員會主席和湘贛遊擊隊政委潭余保同誌率省委機關、教導隊、特務隊及萍(鄉)宜(春)安(福)中心縣委壹起轉戰來到明月山,進駐瑞慶塔下的瑞慶寺、辟場練兵、擴大武裝、抗擊敵軍,取得輝煌戰果,有《瑞慶塔聯》詩雲:遊觀碧名山,探奇景、賞風光、當登瑞慶天然塔;瞻仰紅軍駐地,論戰功,懷壯烈,應立崔巍紀念碑。
罕見的富硒溫泉使人流連
明月山擁有800多年歷史的溫湯地熱溫泉,溫泉分布在溫湯集鎮0.8平方公裏範圍內,地熱溫泉中心海拔168米,從地下470米深處花崗巖中湧出,日出水量7000噸,水溫常年保持在68℃-72℃,無色無味,水質細膩,不含硫,具有低礦化度,低納、富硒、偏矽酸含量高等特點,為國內外罕見富硒溫泉,經國家鑒定檢測和中國醫防科學院試驗分析,該泉屬於大出水量,高溫度優質礦泉,可飲可浴,口感純正。溫泉含有近20種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顯著的防癌抑瘤保健作用,同時對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統也有明顯療效。
明月山不僅是旅遊觀光、度假療養勝地,而且還是動植物科普教育,佛教、道教、古代民俗等歷史文化研究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