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粗糧改善便秘
現在便秘的人越來越多,究其原因,飲食不合理可能是主要原因之壹。膳食纖維主要來自於粗糧與蔬果,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粗茶淡飯”的素食者比非素食者要註意喝更多的水,以避免便秘的發生。因為素食者通過吃果蔬、粗雜糧等,攝入的膳食纖維普遍量較高,而膳食纖維吸水量大,所以,日常飲食中添加粗糧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潤滑膳食纖維,從而避免便秘。預防便秘,需要註意以下4個方面: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適當攝入膳食纖維、合理運動以及避免情緒緊張。
在飲食方面,每天要保證1/3的主食是粗糧,300~500克蔬菜,200~400克水果,再加上谷類、豆類等食物。除去保證高膳食纖維的蔬果、粗糧,黑白木耳因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也非常值得推薦,壹碗雙耳枸杞湯能潤燥、又能助排便。也可用豆類、谷類以及紅棗、蓮子等壹起熬制,每天喝點雜糧粥,同樣可以防止便秘。
而有些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香料,屬刺激性食物,會造成腸胃不適或者便秘,盡量少吃。
水健康頻道提醒——光補充膳食纖維不喝水加重便秘
飲食多油膩,作息紊亂,不少人都出現了便秘。不論是自主食療、自行買藥、還是各種按摩排毒、秘制偏方,都存在壹定的風險。便秘本不是病,但自己瞎搗騰卻容易弄出病來。很多人將食用高纖維素的食物作為解決自己便秘問題的第壹要務,但是光靠高纖維食物,喝水不夠,也解決不了便秘問題,而且有可能加重便秘。
臺灣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糞便要在大腸內形成體積,除了纖維之外,還要有水分幫助膨脹,才能對腸道產生刺激的信號。所以如果吃很多纖維,但是水不夠,纖維膨脹不起來,糞便體積小又密實、幹硬,在腸道中運送反而更慢。此外,大腸的壹個基本功能就是回收糞便中的水分,身體越缺水,大腸回收的水分越多,糞便越幹燥,便秘越嚴重。許多人可能還以為自己是“頑固型便秘”,其實只是喝水太少。
2、大口喝水幫助排便
如果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就會使大便難以排出。但事實上還有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腸道器官排泄能力不足,導致大便淤積。因此,要排便通暢,不但要使腸腔內有充足的、能使大便軟化的水分,還要使攝入的水分成為排泄的動力。如果我們只是小口小口地喝水,水流速度慢,很容易產生小便。因此便秘的人喝水最好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咽動作快壹些,但不能喝得過急,這樣水能夠盡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從而使大便及時排出體外,達到有效改善便秘的目的。
3、睡前按摩不能少
除了要大口喝水外,配合按摩也大有裨益。睡前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增強腹肌張力,使次日清晨喝水促排便事半功倍。仰臥在床上,用右手或雙手疊加按於腹部,按摩腹部30—40次,順序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力量適度,約3—5分鐘。
4、如何預防便秘
1.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多吃對通便有益的食物,如香蕉、白菜、豆芽、蘋果、山楂等。
2.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幹擾:由於精神因素、生活規律的改變、長途旅行過度疲勞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勞逸結合。適當的文體活動,特別是腹肌的鍛煉有利於胃腸功能的改善,對於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者更為重要。
5.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有便意時不要忽視,及時排便。排便的環境和姿勢盡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
6.建議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進行中等強度的鍛煉,並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2次,每次15分鐘)。睡醒及餐後結腸的動作電位活動增強,將糞便向結腸遠端推進,故晨起及餐後是最易排便的時間。
7.及時治療肛裂、肛周感染、子宮附件炎等疾病,瀉藥應用要謹慎,不要使用洗腸等強烈刺激方法。
8.幫助吸收營養成分:如果每天攝入益生菌,不僅能夠扼制腸內有害菌群的產生,還能為腸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健康腸道。還有就是“媽咪愛”中含有的Bacillussubtilis(枯草桿菌),對乳糖分解有很好的效果,能夠幫助孩子對牛奶或奶粉的消化,吸收。並且媽咪愛中的有益菌能夠促進奶粉,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吸收。它含有必需營養素代謝以及生長發育所必要的維他命B1,B2,B6,能夠幫助孩子良好的成長發育。
9.建議服用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平衡。媽咪愛益生菌,改善腸道健康,減少便秘的發生,維持腸道屏障功能,增強自身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