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詩人李白,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李白壹生寫了數不勝數的詩詞,迄今能收錄集結的詩歌作品就有上萬首,用作品等身來形容壹點都不算誇張。在李白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裏,除了能感受到他博大的英雄主義情懷外,也能看到很多歷史人物的影子。這些歷史人物的影子出現在李白不同時期的作品裏,人數竟然達360人之多,有古代建立不休功業的古代帝王,也有著作等身的古代聖賢;有春秋時期啟蒙大眾的哲學大儒,也有運籌帷幄、連橫合縱的謀略家,總之被李白寫進詩的都是壹些大人物,都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大咖級網紅。為何李白在他的詩文裏這麽喜歡寫古人呢?
我們可以看出李白是壹個想把自己壹生奉獻給大唐或者說唐玄宗的熱血青年。李白後面雖然在工作中遭遇了很多不公正待遇,但他對大唐帝國的熱愛卻沒有絲毫的改變。他把自己想象成歷史上出身平民,又能為國效力,忠誠聖君的古人。他在《梁甫吟》寫道:“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找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輯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聘雄辯,靚女綴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李白在這首詩裏寫了兩個他可以對標和效仿的歷史人物,前壹段寫的是屠叟,後壹段寫的是高陽酒徒。李白希望自己像這兩個古人壹樣,滿懷激情,只要能遇到壹個欣賞自己又有大格局的老板,他也能建立姜子牙和驪食其壹樣建立同樣的功業。
從這裏我們可以開出,李白當時雖然是三十而立之年的文藝青年,但他的知識面很寬,思想很成熟,絕對要比我們現在我很多明星的文化水平高出許多。同時他也是壹個極度自負的人, 他之所以在自己的詩裏贊美姜子牙和驪食其,是因為在這兩個人身上,都有李白自己的影子,寄托著李白風雲際會、建功立業的個人情懷,抒發了自己強烈的上進心。
李白壹生對古人的效仿和歌詠,寄托著他對現實的認可和感慨,他的壹生都在追求理想和豐滿的人生,然後在現實中他處處碰壁,傷痕累累。他想效仿古人,卻又不願意向現實低頭;他想退隱山林,卻又不願意放過為國工作的機會;想得到大唐兩任皇帝的認可,卻又不願意改變自己。在這樣兩種思想的交織中,李白表面上灑脫自如,實際上內心無比痛苦。
在這樣的矛盾中,才華橫溢的李白卻渾然不知,他能看清歷史,卻看清不了自己,效仿古代聖賢,卻救不下子性命,最終卻被現實吞噬了自己的生命。他要效仿的古人,也只能停留在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裏,讓後人看到的是壹個更加清晰的李白以及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