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了第壹次聽說BBC2的這部劇是在哪裏,最近又看到有人推,於是便找來壹起看了。起初以為是普通的歷史劇集,看了壹半依然不明真相的我終於去查了它的來歷。
這部劇集作為倫敦文化奧運的重點推薦劇目在2012年6月播出向全世界推行,內容圍繞莎翁的三部歷史劇展開,分別是《理查二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
這部劇可以說是完全遵循了莎士比亞的劇本,連臺詞的韻味都如出壹轍。顯然,將劇本中的臺詞放在電影中,那些華麗的言辭不免顯得浮誇,這壹點也要歸功於走心的字幕組,英文的原版臺詞中實在有太多現實中不常用的詞匯和縮寫,幸而有字幕組將它們恰到好處的粉飾到了剛好的程度。不過,壹旦妳認可了這種背景,把他當做壹個展現歐洲中世紀歷史的舞臺劇來看,那又將是壹份十分美麗的體驗。
與聖人擦肩而過的感覺,讓妳覺得世界很小,而人始終是那麽偉大的存在。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這部劇許是做來宣傳英國歷史的,英音發音真實純正到聽得耳朵要懷孕了,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實在是壹種享受。
當然,這部劇的另外壹個享受便是演員的選擇,不光有新壹代年輕顏好又各有成就的人氣演員,更有大批老戲骨的參與,舉手投足之間都有壹代風華。
聽說明年要出第二季了,新演員更是有卷福和莫娘的加盟,BBC總是給人驚喜,期待。
下面就分別說說這三部,且算是三部吧,壹代英格蘭國王。
《理查二世》
原諒我看到最後才意識到這是理查而不是查理,差點兒弄出大烏龍。
不了解歷史的我先入為主的覺得既是歷史劇,講述的必定是壹代偉大的君王,而本喵的表演從壹開始便給人壹種李煜(?)的感覺。
七分優柔,三分威嚴。
看過壹半總算勸著自己相信本·韋肖就是來演繹這樣壹位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國王的,如此便覺得先前的表演簡直是淋漓盡致。
總覺得自己在寫這三部劇集的時候會用無數遍“舉手投足”這個詞。
好吧,給小本就用壹顰壹笑好了。
在理查二世的壹顰壹笑中,妳可以看得出,他並不是沒有野心的,他也是國王,他也有威嚴,他也知道頭頂的王冠和手中的權杖的重量,他也清楚身後人對王位的窺視,但是他力不從心。
他看似表面軟弱,貪圖安樂,所以在聽說他要親上戰場的時候,我心頭壹顫,總怕他抵擋不了戰場的血腥殺戮。
可是我錯了,我忘記了他也是壹代君王,他也可以縱橫沙場,為國平亂。
可是壹切卻都在他凱旋而歸的時候變了。
我從未見過有哪位國王凱旋而歸,從海上來,而迎接他的卻僅僅幾人。
場面太過淒涼,而理查二世卻幸福的笑了,而後跪下親吻自己的土地。
這壹段是本喵在整部電影中十分驚艷的壹處,另壹處是他把王冠交給亨利的時候,這兩處本·韋肖的演技實在讓人驚嘆。
理查二世征戰歸來發現整個國家已經不是自己的了。
我記得很清晰的壹句話,是說,如果他的身邊還有能用的士兵,在國王這個神賦予的稱謂前,都能以壹敵十。
可是他已經沒有壹兵壹卒了。
短短的十幾分鐘內,理查的情緒在悲喜之間來回轉換了數次,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下了頭。
壹代國王的末路,那種淒涼,終於在他交出王冠的時候壹發不可收拾。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原諒我又不能自已的想到了李煜。
我想說這或許算得上是壹種話劇的魅力。
它可以盡情的用自己想要的華麗的辭藻浮誇的言語來表述自己此刻的心情,又讓妳覺得絲毫不違和,反而有種暢快的淋漓之美。此處描述為褒義。
而理查二世的死,被三支箭穿過身體,像極了當初的那幅畫。這樣的死法,對於壹代君王來說,是否過於輕浮。
我打心眼兒裏為理查覺得心疼,年幼登位,難以掌權,他也曾表現出壹定的勇氣和權謀,可是他的不寬容最終導致了全體貴族的反叛。
04年因出演《哈姆雷特》舞臺劇壹舉成名的本·韋肖,表示《理查二世》是他最喜歡的莎士比亞歷史劇作,能夠有機會出演這個角色他演藝生涯中最寶貴和值得紀念的經歷。
他做到了。
他不僅為觀眾演繹了壹位英格蘭國王的悲情人生路,更向觀眾們展現了金雀花王朝應有的文化與藝術的人文氣質美。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我更願將這兩部放在壹起講。
《亨利四世》竟然分了上下兩部來演,這是讓我不得其解的地方,而後壹想,作為金雀花王朝的毀滅者,作為蘭開斯特王朝的開創者,這個承上啟下的國王是該用大篇幅來描寫。
老年的亨利再沒了當年回歸國土的英氣,隨著那英氣壹起沒有的,還有助他登上王位的壹大因素,也就是民心。
傑瑞米·艾恩斯來演亨利四世,總覺得有壹代君王的鐵骨與柔情,壹個父親對兒子和權利的愛。老年的亨利四世壹面對權利的極端的不舍,壹面在臨終前再次想起理查當年對他的詛咒,這頂王冠的重量,是否胸中了然。
於是歷史以驚人相似的步伐發展著。
波西壹眾意圖謀反,但是他卻沒能成為第二個亨利。
與其說《亨利四世》是描述當年結束金雀花王朝的亨利四世的老年光景,不如說整個《亨利四世》都是在為《亨利五世》做鋪墊。
湯姆·希德勒斯頓來演亨利五世,編劇選對了演員。
年少時放蕩不羈的威爾士親王,加冕後恍若兩人的英格蘭國王,抖森將亨利五世這個變幻莫測的君王演繹的很棒。
年少時混跡在廉價酒館的哈爾,壹身痞氣,卻又偶有藏不住的深邃的眼神。
不可否認的是,這幾年的歷練對亨利五世來說是壹筆巨大且無價的財富,普通王子終生都無法經歷的生活,終生都很難參透的人心,卻被哈利漸漸看透。
當然,這些他當年結識下來的人,在後來討伐波西的戰爭中都加入了,並且獲得了各自的爵位。此後決心改頭換面的哈利雖然不再與他們來往,卻在心裏依然給他們留有位置,表面上看著不在乎,但是也會為了他們的死而難過。
從這壹點上來看,哈利是壹個十分孤獨的人,他終其壹生都在掩飾自己的內心克制自己的感情。加冕前,隱藏自己對父親的擔憂對國家的思量,加冕後,隱藏自己對過去人的感情。
可能他唯壹沒有隱藏的就是對凱瑟琳的愛情了吧。
亨利五世對法蘭西公主求愛的那壹段,湯姆·希德勒斯頓把那份小心翼翼,那份對結果的不安與對自己的不自信,以及那份溢出的愛,演繹的栩栩如生。
畢竟是壹副天生的好皮囊,怎麽會有不被虜獲的芳心。
再說回孤獨,亨利五世的孤獨顯然在這兩部劇集中表現出了很多次。
當他差壹點要把波因斯當做朋友對他傾訴內心的時候,忽然意識到波因斯也同那些酒肉朋友壹樣在背後吹噓他的時候,我看見了他眼中的落寞。
當他以為父王已死,壹個人拿著王冠坐在空無壹人的王座上,壹瞬間哭了的時候,我看見了他眼中的淒楚。
當他遠離軍隊的駐紮群,跪下來祈求上帝不要在此時追究父親謀權篡位,為士兵求平安的時候,我分明看見了他肩頭的重擔。
亨利五世就是這樣壹個君王,他把自己的脆弱隱藏在了外人看不見的地方,讓人覺得堅不可摧,鋒芒逼人。
而這樣壹位韜光養晦,諱莫如深,以征服法蘭西為畢生所望的君王,卻又是壹位極其短命的君王。
加冕兩年後在阿金庫爾擊敗了法國騎士團,八年後作為法蘭西攝政而進入巴黎,九年後去世。
九年,在位僅僅只有短暫的九年,他卻能夠讓法蘭西俯首稱臣,取得了中世紀任何壹位英格蘭國王都未取得過的軍事輝煌。
這是壹個讓人無法不稱之為偉大的國王,卻又讓人不禁感傷他的英年早逝,留下了尚在繈褓中的幼兒,出生後九個多月即位,亨利六世登位得太早,無權也不懂權,以至於亨利五世征戰壹生的碩果在他這裏喪失殆盡,進而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中。
不知道這樣的結果亨利五世要作何感想。
不得不說,天妒英才,亨利五世言語間的感染力是壹位君王強有力的武器,他的意誌,他的宏圖,隨著他過早的離去,變得越來越抵不過歷史的洪流。
旁白說,請允許我跟妳們壹起做歷史的見證,於是貫穿了《亨利五世》的始終。
莎士比亞在英國的文壇上算是王炸。不知怎麽的就想到這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