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壹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第壹個稱霸的諸侯,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壹、兵民合壹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壹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或周惠王六年(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晉獻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壹。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壹作呂、侶)。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壹。
春秋時期,先後有五位君主稱霸,其中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莊王之前,楚國壹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莊王自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壹,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壹定的作用。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本名子茲甫(—前637年),春秋五霸之壹,為宋國君主,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
周惠王三十壹年立,以其庶兄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核心有弦高、華元、華椒和樂祁。前642年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裏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謚號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壹。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其任內獲得了百裏奚、蹇叔、丕豹、公孫支等賢臣的輔佐,曾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裏,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闔閭(—前496年),壹作闔廬,姓姬名光。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光乃吳王諸樊之子,前514年,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改號“闔閭”。又使要離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以絕後患。
前506年,闔閭重用大臣孫武、伍子胥等為將,聯合唐、蔡二國攻楚,破楚國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北),楚國幾乎滅亡。此時,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其父兄伍奢、伍尚之仇。
勾踐(又寫作句踐;在出土文物“越王勾踐劍”裏寫為鳩淺;司馬貞《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是中國春秋時代後期的越國君主。有關他的先世,有說“其先禹之苗裔”,亦有說“先世無所考”,也有說他是“祝融之後”並且是楚國的羋姓,眾說紛紜。父親則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詳,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