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網遊競技 - 中印邊界沖突的全部過程

中印邊界沖突的全部過程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裏,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裏,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裏;中段,長約400公裏,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劄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裏,從劄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壹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兩國官員舉行會晤,分別提出和審查對方提出的邊界主張的論據。我方用大量確鑿的材料論證中國所指的傳統習慣的中印邊界線是有歷史和事實根據的。但印方主要根據英國旅行家、冒險家的顯然不足為憑的材料,硬說“麥線”是中心邊界東段的傳統習慣線,硬說歷來在我國管轄下的阿克賽欽屬於印度。由於印方堅持其狂妄主張,毫無解決問題的誠意,使兩國官員的會晤也沒有取得結果。 為避免邊界局勢進壹步惡化,從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1962年10月2日,尼赫魯在新德裏聲稱:印度政府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12日,他公開下令: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國防部長口稱:要同中國打到最後壹個人、最後壹支槍。接著,他又乘飛機趕到靠近中印邊界東段的印境提斯浦爾城,進行軍事部署。隨即,印軍在東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兩日,入侵印軍在東段和西段邊境上,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挑起了大規模的邊界武裝沖突。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烯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壹、第壹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壹壹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裏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壹壹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占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占範圍;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中國邊防部隊第壹階段自衛反擊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軍事鬥爭正處於十分有利的態勢。但是,中國政府本著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壹貫立場,為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緩和由印度當局造成的嚴重局勢,於10月24日發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 印度政府在第壹階段作戰中雖遭慘敗,但仍不認輸,悍然拒絕了我國政府的三項建議公然要求恢復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軍侵占中國大片領土後的邊境狀態,攻擊中國的和平建議是“壹種騙局”。印度政府進壹步掀起反華浪潮,加緊戰爭動員和準備。,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日夜向邊境增派軍隊,趕運武器,壹心與我國再作軍事較量,與我軍壹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