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漢語詞語,拼音是kū jié,意思是幹涸;斷絕;缺乏,指資源或能源用光,氣氛枯竭。
枯竭的詳細解釋如下:幹涸。漢·應劭《風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皆得其歡心,壹旦坐客死,諸藥並枯竭。”宋·蘇軾《鹽官縣望海潮》詩:“但見金沙堆作業,不復知有枯竭源。”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朱子雲:人人有壹太極,物物有壹太極。通俗否?”紀評:“朱子未閱佛經,或未經其人手,故言如此,亦猶辟谷之談,非正法也。”紀昀門人秦澗泉曰:“先師之辟谷也,在知醫之後;朱子之太極也,在知醫之前。必欲強同,皆非本旨。”
其實兩者都未嘗不可以相通。按此節之誤,還在“通俗”二字。禪家認為壹切染凈善惡皆由自心,不假外求,並不是通俗的。見《景德傳燈錄》三十:“佛法如水中月不可執著;言之似易,得之最難。”
與朱子之言合看,其中消息,又何嘗不費尋思呢?——錄自《古代漢語詞典》第70頁。按:枯竭即幹涸意。又《正字通》從水部:“涸,水幹也。”今本作枯竭。《正字通》未錄《廣韻·陌韻》:“竭涸”字,古以“涸”為“竭”之義。
枯竭又稱斷絕
漢·王充《論衡·效力》:“江河之水,馳湧滑漏,席地長遠,無枯竭之流。”唐·李綽《尚書故實》:“及至冰消澗水涸,猶屹然挺立不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晉縣令某者蒞任之日,土地神現形告之曰:‘公本無政績,但今夜為君餞行。’次日即委署去。”按:土地神言其“本無政績”,則某令必系貪酷之人;言其“今夜為君餞行”,則某令必有被驅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