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祁店旅遊景點介紹 祁店旅遊景點介紹作文

祁店旅遊景點介紹 祁店旅遊景點介紹作文

祁縣有什麽旅遊景點?

祁縣旅遊景點:

壹: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地處美麗而富饒的山西晉中盆地,位於祁縣城東北12公裏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裏,與祁縣著名的中華周易宮、延壽寺、九溝風景區、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長裕川等景點形成壹日遊格局。

喬家大院是祁縣喬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時間雖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渾然天成。喬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個小院***313間房屋組成。從高處俯瞰,整體為雙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築。四周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水靡磚墻內,院與院相銜,屋與屋相接,鱗次櫛比的懸山頂、歇山頂、硬山頂、卷棚頂及平面頂上,都有通道與堞墻相連。全院以壹條平直甬道將6幢大院分隔兩旁,院中有院,院內有園。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門窗、橡檐、階石、欄桿等,無不造型精巧,匠心獨具。院內磚雕,俯仰可觀,脊雕、壁雕、屏雕、欄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鳥獸、琴棋書畫為題材,各具風采。

1986年,祁縣將有大院辟為祁縣民俗博物館,以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為主題的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明清時期山西晉中壹帶的民間風俗。 

喬家大院已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之壹。已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次,有50多部電影、電視劇來大院拍攝、選景。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紅極壹時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喬家大院拍攝的。

喬家大院為AAAA級景點。

二: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來聞名全國的晉中巨商之壹,在祁縣城內有十幾個大院,千余間房屋,占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財主:田喜財主(渠源潮)、旺財主(渠源湞)、金財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孫渠晉山字仁甫)的住宅位於祁縣城內東大街33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築面積3271平方米。為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內分八個大院、19個小院、 240間房屋。明樓院、統樓院、欄桿院、戲臺院巧妙結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卷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匠心獨運。大院外觀為城堡式,墻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門洞,上有玲瓏精致的眺閣。院內建築布局合理,主側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磚砌墻。院與院間隔有牌樓、過廳,明樓、統樓遙相呼應。石雕欄桿石雕門,工藝精湛;磚雕篆文磚雕景,高雅美觀。該院堪稱民宅建築藝術的佳作,為中華文明的壹顆民居瑰寶,是“渠半城”的壹處典範建築。在大院中開辟的晉商文化博物館,意在弘揚晉商精神,樹立“商可富民興晉”的觀念,激發人們振興山西經濟的雄心。陳列展分晉商總覽、著名商號、巨商大賈、愛國義舉、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晉劇淵源七大系列,28個展室,采取原狀陳列和系列展出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實物、圖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燈光、電聲等現代手段,揭示晉商文化的內涵,藝術地再現了晉商的輝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築已基本修復,展覽內容將陸續增多。

長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莊,初名長順川,開辦於清乾嘉時期,距今已 200余年。位於祁縣城內段家巷14號(現祁縣人大、政協等機關大院)。初很狹小簡陋,從清光緒年間至民國十幾年,才陸續修成現在規模。現有四個大院和兩個偏院,***有磚瓦房壹百多間,其石、磚、木雕,刻工精細,堪稱壹絕;有祁隹藻書之楷體楹聯:“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諒尊其所聞。”近年擬把它建為歷史名人蠟像館。

長裕川初以經營茶葉為主,後也販鹽(由海州運到湖南、湖北),運銷夏布。它的總號設在祁縣,分號前後達十余處。抗戰開始後,長裕川在日占區的分號相繼撤銷,逐由成都分號代理總號轄抗戰區的分號,祁縣總號成為日軍駐地。解放後,渠仁甫捐出了祁縣的房產(包括他的書舍和競新學校的財產)。渠仁甫(1880——1963)被選為省政協委員、人民代表,是位愛國興學的三晉名人。

渠家大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何家大院

看 點: 何家大院位於祁縣城南街路東,是繼喬家、渠家後又壹處有名的深宅大院。

介 紹:明末清初的歷史名人戴廷式曾在大院內建有丹楓閣,除珍藏書、版、字畫外,又是傅山、閻若璩、顧炎武、閻爾梅等反清誌士和學者聚會的地方。院門為磚木結構挑角門樓,下置八仙石磚,裏施木雕垂花門。進院門由西向東是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車馬大院,甬道北是兩座樓院。東面的明樓院是裏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院中部以過廳分隔。裏院中又築花欄,分隔為二庭院,東西約6米,用方磚鋪地。

四:興梵寺

興梵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宋

地址:祁縣東觀鎮東觀村

據大殿正脊下題記“大宋天聖三年(1025年)始建西管村,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建東觀鎮”。現僅存大雄寶殿。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磚石結構的臺基上,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屋面琉璃瓦剪邊。建築面積287.3平方米。鬥_為四鋪作出單抄,梁架結構為四椽_對前後搭牽用四柱。

興梵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九溝風景區

九溝風景區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距此壹公裏的梁村古人類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區,唐代詩人王維、溫庭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均出生於景區周邊村莊。此處也是子洪口戰略要地,史書記載,宋代名將楊延昭的兵寨就設在九溝南壹公裏處的洛陽村。明末名人傅山、顧彥武等曾著詩贊美此處的秀麗景色。地處平遙古城、祁縣古城、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觀光性景點的中心地帶。

風景區處於無汙染源的萬畝果園區中心位置,溫度、濕度適中,水源充足,具有山上北國風光、湖區江南水鄉,四周田園風光的特色,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是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近郊壹塊難得的觀光性旅遊景點的配套性風景旅遊度假區。

六:九溝黃土風情園

九溝黃土風情園緊靠208國道西側,北距太原市50余公裏;風景區占有土地面積壹千余畝,水域面景區位於祁縣東觀鎮西南10公裏處,積500畝,位居於平遙古城、祁縣古城、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觀光性景點的中心地帶。

九溝黃土風情園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距此壹公裏的梁村古人類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區,唐代詩人王維、溫庭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均出生於景區周邊村莊。此處也是子洪口戰略要地,史書記載,宋代名將楊延昭的兵寨就設在九溝南壹公裏處的洛陽村。明末名人傅山、顧彥武等曾著詩贊美此處的秀麗景色。

風景區處於無汙染源的萬畝果園區中心位置,溫度、濕度適中,水源充足,具有山上北國風光、湖區江南水鄉,四周田原風光的特色,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是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近郊壹塊難得的觀光性旅遊景點的配套性風景旅遊度假區。目前,二次工程已經竣工完成。景區已具備旅遊區吃、住、娛的基本功能。旅遊景點有晉中戰役展覽館、抗日英雄武克魯紀念館、中國

歷代聖賢洞、山水洞、邀月亭、玫瑰園、九曲園、王洞塔、朝禹雲階、折桂仰月、南湖景區、湖堤涼亭等。

景區娛樂設置有歌舞廳、健身中心、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垂釣區、無線電測向尋寶、無線電遙控船模、無線電遙控模等。配備有溫馨舒適的客房和風味獨特、質優價廉、服務壹流的飯店。九溝風景區以壹流的服務、優良的設施歡迎您的光臨。

九溝黃土風情園豐富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及近十余年的建設基礎,為進壹步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期實施,發展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植物生態性的旅遊度假區。

九溝黃土風情園規劃的內容由北山、南湖、東閣、西塔四部分組成,北山景區由三館六園九洞組成,即:子洪口古代戰爭列館、革命戰爭紀念館、王維、羅貫中藝術館;六園為玫瑰園、菊花園、牡丹園、長青園、姓氏園、武體園;九洞為聖賢洞、鴛鴦洞、連心洞、知春洞、尋祖洞、山水洞、迎賓洞、煙霧洞、朝陽洞等。南湖景區有壹島二臺三堤四園五橋六亭閣組成,即:噴泉島;水上舞臺;柳堤、花堤、楊堤;荷花園、毛竹園、蘆葦園、垂釣園;兩吊橋、兩拱橋、壹曲橋;堤上水上六亭閣榭組成。東閣在東山梁建有道教文化小蓬萊閣景觀,西塔以明代古塔為背景中國佛教文化名塔微縮景觀。重點是建造大型水上娛樂活動項目。休閑、度假設有別墅樓、窯洞賓館、小四合院、江南風情小別墅、中型酒店、茶廳等接待設施。

山丹旅遊景點介紹?有去過山丹的嗎?

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以來為東西交通要道,有“絲綢咽喉”之稱。全縣轄10鄉1鎮、115個行政村、19萬人。 山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旅遊資源豐富。南部有亞洲最大的馬場——山丹軍馬場,景色別致,是人們領略草原風光的好去處,也是有名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中部有被稱為“絲路綠寶石”的焉支山,這裏因西漢名將霍雲病大敗匈奴和隋煬帝西巡接見西域27國王公使而載入史冊,正在建設省級森林公園。東部有全省保存最完整的漢、明長城,被稱之為“露天長城博物館”。西部有大佛寺,為全國最大的室內泥胎坐佛。北部有著名新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陵園和捐贈文物陳列館。 山丹地域遼闊,縣域面積5402平方公裏,是全省有名的油料生產基地,境內礦藏豐富,有煤、鐵、銅、金、銀、石灰石、花崗石、耐火粘土、石英、石膏等10多種,許多礦種的儲量和品位都名列全省前茅,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山丹縣新河驛長城旅遊景區位於山丹縣城東20公裏的312國道2646裏程碑處。是以古長城景觀和黃土高坡自然風景為依托的旅遊區。作為景區依托的山丹古長城段,主要由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漢長城和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長城組成。

漢長城

,漢代稱為“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築成黃河以西至酒泉的邊塞工程。從永昌、山丹邊界始,經繡花廟穿峽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經截腰、新河、卅裏堡、十裏堡,從山丹城以北2公裏處經過,由城北、拾號、北灣、靜安、小寨北緣過,至西屯北折抵山口過煙洞溝入甘州區境。凡經過平川、戈壁的長城,壹般都由壕溝、壕棱(在南側)、棱上築烽燧、烽燧與亭障相連構成。山丹現存壕溝長59.95公裏,深0.8米~3米,壕口寬5米~8米不等。壕溝裏沿有壕棱,呈土脊狀。烽燧築於壕棱上,間距1.25公裏左右。列障大都與壕棱上的烽燧相連,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現存3處。山丹峽口谷以東約4公裏則因山因河為塞,沒有挖壕,也未築墻。

明長城

,明代稱邊墻。由黃土或黃沙土板築的墻、墩、列障構成,夯土層厚15厘米~20厘米。墻基寬4米左右,高約5米,大墻上建烽火臺(又稱隨墻墩),墩底邊長8米~12米,高12米以下。凡墩南側與墻面標齊,北側凸出。正面無馬道,用繩梯攀登。大墻有巡道,寬約1米~1.5米。裙墻築於墻頂北沿,高1.5米左右。起築長城時,凡大墻經過城池或堡寨者均留築壹暗門(即城門洞),門外壹側築_望臺。明長城走向基本上和漢長城相同。明長城主要從嘉靖中期,隆慶到萬歷(1573—1619)前期約四十年中修成。

漢明長城在山丹境內蜿蜒連綿近百公裏,被專家譽為“露天博物館”,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壹段古長城。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裏,兩者相距10米~80米。像這樣修築於不同時代而平行延伸且保存完整的長城,在國內實屬罕見。尤其是這兩條長城又同蘭新鐵路復線、312國道並肩而行,與312國道在2642號裏程碑處交匯而過,形成了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遙相互應、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往來車輛行人無不駐足觀賞。在此還有壹處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55年)的古驛站(新河驛),驛站坐落於明長城腳下,規模宏大。雖站內設施已化為烏有,但圍墻保留完好。站內尚有壹口幹涸了400多年的驛井,也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濃郁興趣。為有效保護長城遺址,使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積極的經濟優勢,為旅遊事業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經過充分考察論證,山丹縣人民政府於1993年立項開辟了以漢、明長城、古驛站和黃土高坡自然風情為主要景觀、遊覽點的新河驛長城旅遊景區。先後***投資487.3萬元,進行了初步開發建設。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景區已初具雛形。絲綢之路旅遊線穿區而過,下車即可觀賞,極為便利。在長城腳下還修建了壹座古樸別致的長城文物陳列館,陳列著長城沿腳出土的張弩、盔甲等大量珍貴文物以及明代女性“木乃伊”。陳列館院落的壹角用板架模型、黃土夯築仿造了壹座烽火臺。遊客參觀完陳列的文物,登上烽火臺可壹睹大漠長城的壯觀。這裏有山丹有名的土特產和風味小吃,如“長城王”西瓜、黃參、發菜、山丹羊肉、燜面卷、拉條子、搓魚子、撥魚子等,還有聞名全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工藝品,如山丹烙畫、“四喜娃娃”、“三面觀音”、“胡騰舞俑”等。每年吸引大批涉足絲路的中外遊客。-、-、-、尉建行等中央領導也曾在這裏駐足參觀。每年舉辦的古長城旅遊文化節,更是吸引了不少省內外遊客前來觀賞山丹大佛寺

舊名土佛寺,始建於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鎮為該寺題寫匾額“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統五年,高僧智瑩住持該寺,開展佛事活動,因寺宇樸陋,請求山丹衛守備都指揮楊斌,倡導募集,儲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壹十三丈坐佛壹尊,建成殿宇、山門、法堂,廓宇、廚亭等附屬建築多處。景泰六年,山丹守備都督指揮張熊捐資維修寺院,彩繪塑像,寺院面貌煥然壹新。山東濱州訓導陳敏謫戍河西時,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記》記其事,河南汝南人吳同春為官甘肅時,賦《山丹土佛》壹詩,詩前小序雲:“山丹西十裏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闊尺余,以五級閣衛之,亦偉矣。余過此題其額曰‘虛無法象’,字徑二尺。因為言記其事”。萬歷九年(1581年),甘肅巡撫候東萊巡視山丹時,又捐資修繕。萬歷二十壹年至二十八年,甘肅總兵、右軍都督同知王允中將軍捐巨資重修,規模更加宏大,氣勢更為壯觀。清代,也曾數次繕茸。同治年間,青海反清回民軍入境,戰事頻繁,該寺毀於戰亂,蕩然無存。光緒九年至十四年,安徽涇縣進士查之屏出任山丹知縣,地方人士倡導重修。以山之高肖佛之像,就佛之高建佛之閣,廣袤五楹,直上七級,望之如蜃樓海市。中建大雄殿十六楹,塑普賢、文殊於中。左右各建嶺樓壹座,山頂建晚望亭。嶺樓兩側各辟山道壹條,可直通山頂。最前開山門。又建僧僚養靜之室,商旅偃息之臺,***百十間。清人秦澎春曾以《重建大佛寺碑記》記其事。知縣查之屏親書“仰支彌高”懸額大殿。1971年,千年古剎大佛寺毀於“文革”浩劫。自1992年開始,現任主持釋覺慧(民樂籍)八方化緣,在香港寶蓮禪寺著名佛教活動家聖壹大師的捐助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耗資1200多萬元,對山丹大佛寺進行重建,於1998年正式開光。重建後的大佛寺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坐西望東,背靠嘹高山,前迎龍首山,左傍祁店水庫,右連清泉圃田,寺前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水庫清流碧波,縈環繞纏,愈顯佛山壹色,度地之勝。寺院分前庭後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樓閣,高39米,飛檐陡壁,雄宏壯觀。內塑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狀坐像壹尊,高35米,造型逼真,姿態優美,坐佛的手、足、胸及面部用純金箔裱貼,金光熠熠,氣度不凡,被海內外佛教界高層人士譽為“天下第壹佛”。每年農歷四月初四,為大佛寺盛大廟會,時逢春夏之交,風和景明,遊人如織,盛況非凡。香客和遊人到大佛寺聞鐘聲、解煩惱、長智慧、增菩提。寺院外商貿交流活動井然有序,佛山度假村、西湖山莊內遊人應接不暇,山丹烙畫、文物復制品、山丹四珍、蜂蜜、蜂花粉、周玉梅剪紙作品、民間刺繡等各類旅遊產品的展示異彩紛呈,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參觀購買。現在這裏已成為絲綢之路旅遊線上不可不看的壹處名景。

 介 紹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於山丹縣城南50公裏處的大黃山林區,是以自然風光為依托的遊覽區,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

園內有唐玄宗天寶年間建的鐘山寺舊址,歷史上有名的“萬國博覽會”遺址,復建的宗教勝地玉皇殿、大佛殿。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留下“雖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絕句。

山上-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巖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巖巖。秋日,各種野花競相怒放,爭奇鬥艷。秋夏之際,這裏氣候涼爽濕潤,景色秀麗迷人,素有“小黃山”之稱,

山西的歷史文化和旅遊景點

山西24個重點旅遊景點 壺口、五臺山、恒山、平遙古城、晉城皇城相府、應縣木塔、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普救寺、綿山、運城死海、陽泉藏山旅遊區、榆次老城、太行山大峽谷、雲岡石窟、寧武萬年冰洞、臨汾堯廟、常家莊園、晉祠、蘆芽山、北武當、黎城黃崖洞、解州關帝廟。

山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為我們留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國務院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布了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第壹批24座、第二批38座、第三批37座,***計99座,歷史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她們猶如散嵌在祖國大地的顆顆璀璨明珠,散發著奪目的光芒。

國務院公布的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西省***有5座。

大同市:國務院公布的第壹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三,國務院1982年2月8日批準。

大同古稱平城、雲中,北魏前期國都,遼、金時為陪都,稱西京。

素為晉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文物古跡甚多,有公元453—495年(北魏時期)開鑿的雲岡石窟,以及上下華嚴寺、普化寺、九龍壁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縣: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八,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準。

平遙,從古城內發現的仰韶彩陶文化證明,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在此生息。

春秋時為晉國中都邑,漢為京陵縣。

北魏時平陶縣治,因避諱太武帝名而改平遙縣。

平遙城內文物遺址甚多。

現存的古城墻,是我國僅存的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壹,始建於西周,明洪武三年擴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城內街巷、居民宅院富有民族特色,以及明代中國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

城外雙林寺、鎮國寺以其精美的彩塑聞名中外。

代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四。

位於山西省北部。

古州代縣是晉北地區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之重鎮,名勝古跡有雁門關、邊靖樓、阿育王塔、楊家祠堂、趙杲觀等。

歷史上陳子昂、李白、王昌齡、王維、李賀,範仲淹、元好問等都曾留下關於代縣名勝古跡的傳世之作。

此外,代縣拙中見巧的剪紙藝術,栩栩如生的面塑制作,精美艷麗的刺繡工藝等民間文化藝術無不光彩奪目,尤其是民間繪畫更為人們所驚嘆。

祁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五。

晉中寶地,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定居。

現祁縣縣城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祁縣名人輩出,有祁黃羊、王允、溫嶠、溫庭筠、戴廷式等。

聞名中外的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的民居精品。

祁縣古城滿街的古老店鋪和寺廟,滿城的磚雕石刻,油漆彩繪,古色古香。

古籍藏書,歷史文物,民間藝術豐富多彩。

祁縣秧歌源遠流長,元宵社火喜聞樂見,臘塑、面塑、剪紙維妙維肖,都充分體現了古老的黃河文化在祁縣的深厚積沈。

新絳縣: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排名第三,國務院1994年1月4日批準。

晉南商城,自北魏始設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賈之地,集隋、唐、宋、元、明、清文物於壹城,主要有絳守居園池、絳州大堂、龍興寺內室塔等。

保存完好的《絳帖》,系全國四大名帖之壹。

此外還有絳州鼓樓、鐘樓、樂樓、稷益廟壁畫。

新絳人傑地靈,荀子、王之渙、高克明、李毓秀等也都誕生在這裏。

山西省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大同、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