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夢見親人去世是為不孝?那夢見已逝的親人要跟他們說話嗎?

夢見親人去世是為不孝?那夢見已逝的親人要跟他們說話嗎?

夢是現實生活的延伸,也是內心深處願望的釋放與表達,那裏是壹個恢弘萬千的世界。

小雪在說這些的時候,滿臉疲憊,壹如既往地局促不安。從她十幾歲開始,就經常夢到雙親去世,不是父親,就是母親。隔三差五死亡的恐懼就光臨她的夢境。

“在夢裏,我體驗到的是焦慮,是不安,但更多的是恐懼,害怕。我害怕父母離去,丟下我壹個人。”

這是小雪經常說的話,從她進入咨詢室開始,憂愁憂慮好像就從沒有消散過。

只因小雪是父母最小的孩子,與父母相差了四十多歲,在年齡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小雪從來都是失敗,年長壹歲,恐懼就增加壹分。

無論是我們的先人,還是西方心理大拿,非常重視夢的意義,著書立說、研究很深。從《周公解夢》,到佛洛依德《夢的解析》。夢有很多的含義,是人未被滿足的願望,是潛意識的表達……

正如小雪經常夢到父母去世,正是她潛意識中對父母的依戀,害怕失去父母的擔憂。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她心理上不願意長大,脫離父母,她人格上並沒有實現與父母的分離,仍依附於原生家庭。

那天小雪又說了她的壹個夢,壹開始講的時候很開心,表情也是很放松、愜意。

小雪說完,笑得很開心。

我也笑了:“這可不像是夢,邏輯嚴密,又唯美。”

“這是我自己編織的夢,我的想象。”

小雪的這個夢,更多的是她的自由聯想。反應了潛意識裏的願望,與父親,與孩子之間有互動,有情感的聯結,能量在流動,死亡恐懼和焦慮也有所緩解。

夢見活著的親人去世,壹方面是我們對親人的擔憂,擔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出現狀況;另壹方面是我們不願意脫離原生家庭,在與父母的依戀關系中,不願形成新的關系。同時,也反應了夢者內心(潛意識)自我成長的需要,只有父母“死了”,我們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長大”。

除此之外,還會夢見死去的親人在夢裏活過來。近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壹則新聞,壹位101歲的老人做夢夢到了自己的媽媽,被叫醒後先是笑著回味夢境,隨後大哭,控訴夢裏的媽媽:她不和我說話。

讓人看了是十分動容。從專業角度來看,夢到已逝的親人,到底要不要說話呢?

答案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是不要說話。

已逝的親人入夢,是我們對他們的掛念,情感上的不舍。親人去世,活著的我們要完成壹系列的儀式,來與他們告別。除了外在的儀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儀式,哀傷和告別。

如果對親人戀戀不舍,不願告別,日思夜想,就會與他們夢裏相見,互訴衷腸,談心說話。可以看到,和親人有說話,實際上是並沒有完成和他們的告別,情感上還有深厚的鏈接。這其實對活著的人並不是很好的,與死者建立很深的認同感,留在過去,如何向前走?

相反,只是與已逝親人見面,沒有言語,兩兩相望就足矣。是完成了告別,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思念就夢裏相見,分清楚,過好余生。

看得出來,在我們需要情感安慰,或者我們會將依戀給到最親的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就是壹個人與父母告別,脫離原生家庭的過程。重新構建自己的人格體系、社會關系、情感聯結……是需要陣痛的。

回到我們談論的主題,關於親人,特指父親母親的夢。夢是潛意識最直觀的表達,當我們觸碰到了,個人成長就開始了。

剛入行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夢的重要性,要養成記錄夢的習慣,用潛意識去工作,進行自我分析。如今壹直在個人成長道路上堅持。

那就普通大眾而言,當我們做了壹個夢,怎麽去讀懂它的語言呢?

首先,我們需要記錄下來,第壹時間,記錄下原汁原味的夢。

其次,夢是什麽場景,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做了什麽,與我們有什麽聯結?

再次,我們在夢裏體驗到的情緒是什麽樣的?

最後,這些夢裏的情緒與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什麽相似的地方。進行自由聯想。

記錄壹段時間後,我們就可以慢慢探查到夢的啟示,潛意識想告訴我們什麽,體會到心理能量的流動,自我成長也在悄然發生。

祝我們都有夢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