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她的後臺比較硬(原來她的後臺這麽硬)

她的後臺比較硬(原來她的後臺這麽硬)

母親的愛,決定孩子壹生的幸福;母親的三觀 ,決定孩子壹生的成就。

最近,福原愛婚變的消息在熱搜上持續發酵。

這對模範夫妻,無論是2017年的那場夢幻般的迪士尼婚禮,還是在綜藝節目攜手撒狗糧的畫面,都令人羨慕不已。

因此,消息曝光後,眾人才會這麽震驚。

而對於這場婚變傳聞,中日網友呈現出了截然相反的態度。

日本網友言語苛刻,中國網友則像娘家人壹樣支持小愛,甚至在微博熱搜上出現了壹個話題# 怎麽會有人舍得讓愛醬難過 #。

感情上的事情,也許難分對錯,但不能否認的是福原愛在事業上的非凡成就。

而引領她走上乒乓之路,教導她做人做事的人,則是她的媽媽福原千代。

這對母女的故事,被壹位日本導演用24年,3000盤帶子記錄下來--- 《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壹個世紀 》。

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了媽媽陪伴福原愛成長的艱辛歷程,也告訴我們壹個深刻的育兒真相:

原來每個成才的孩子背後,都站著壹個強大而溫柔的媽媽。

看似“心狠”的媽媽

讓孩子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3歲9個月時,身高剛剛趕上球桌的福原愛,看著哥哥打乒乓球的樣子,也產生了興趣。

她第壹次拿起了球拍, 誰知壹打就停不下來。

每天下了幼兒園,小福原愛就急著跑回家練球。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愛在乒乓球上的天賦逐漸顯露出來。

作為曾經的乒乓球隊員,小愛的媽媽開始全身心地培養她,從此開啟了這個天才少女的乒乓之路。

媽媽深知,這世上的成功只憑興趣與天賦是無法脫穎而出的。

於是,她從壹開始就和小愛定下了“絕不中途放棄的約定”。

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空無壹人的練習場,母女倆的身影始終相伴。

媽媽陪著小愛不斷地練習,在訓練的第壹年就用壞了3個球拍。

枯燥而重復的訓練,打球不順手的挫敗,4歲的小愛也和這個年紀的孩子壹樣,會哭鬧,耍賴。

在紀錄片中有這樣壹幕:小愛因為看她練球的人太多而狀態不好,開始鬧脾氣,不肯練球。

看在眼裏的媽媽,雖然心疼卻沒有退讓,而是放了狠話:

“放棄吧,不要打了。

原來妳只喜歡愉快的練球,不喜歡枯燥的那壹面。”

聽到這樣的話,哭得滿臉是淚的小愛抱著媽媽的腿,倔強地說:

“要練!繼續練!”

類似的場面在小愛訓練的過程中時有發生,每壹次,媽媽都會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她:

“小愛,不要哭,打起精神來。”

“壹定能贏,小愛要有信心!”

對於當年的做法,小愛的媽媽坦言:

“既然選擇走專業的道路,我就會按照專業的水平來培養她。

不會因為她只有四歲,也不會因為她是我女兒就心軟。”

壹個堅決不退讓,看似狠心的媽媽,卻成就了壹個骨子裏堅韌不放棄的冠軍。

在小愛5歲時,她拿下了第壹個全國冠軍。

她轉身向壹直註視著自己的媽媽豎起大拇指的那壹幕,後來成為了經典。

當2012年福原愛代表日本參加倫敦奧運會獲得銀牌後,年過半百的媽媽看著獎杯時忍不住說:“ 真的很重。

那壹刻,努力與堅持的意義全部融進了這塊獎牌中。

那些嚴厲的話語,忍著不舍也要逼著女兒堅持的壹幕幕往事,此刻也都有了它最深刻的意義。

曾看過這樣壹句話:

“孩提時代的我們,總是很難先知先覺,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乎上有這樣壹個話題:在幾百條回答中,大多數人寫下了對父母當年逼著自己練琴的感激。

“很感激父母當年的軟硬兼施,才讓我有了壹份令人羨慕的技能。”

“小時候會埋怨,但是長大之後才明白,自己要感謝當年逼著自己練琴的媽媽。”

真正懂得愛孩子的媽媽,從來不是給孩子無限的自由,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逼孩子壹把。

讓他們少走壹些彎路,在未來人生的路上可以有多壹個選擇。

媽媽的及時退場

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於丹曾經說過: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壹個獨立的個體從妳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妳就越成功。”

從1988年到2000年,小愛的乒乓之路走得很順。

但在2001年,全日本乒乓大賽上, 12歲的福原愛迎戰36歲的前世界冠軍小山智麗。

這場雙方實力懸殊的比賽,似乎結局早已註定。

小愛雖然慘敗,但因為她壹手“王子發球”贏得第壹局的成績,還是得到了日本各界的贊賞。

小山智麗對此不以為意,她面對記者的訪問時說道:

“大家太大驚小怪了,在中國,小愛這樣的選手有1000個。”

這番話激起了小愛的好勝心,在日本所向披靡的她,如果要站到更高的舞臺上,中國註定是壹條必經之路。

面對從沒離開過身邊壹步的孩子,媽媽不是沒有擔憂,但是為了女兒更好的未來,她選擇了放手。

正如她說的:“想讓她技術變好的話,就不能去幹擾孩子,這種事情不需要父母的。”

然而,在機場送行時,那個強忍著淚水,微笑鼓勵女兒,看著女兒遠去的背影久久不願離開的身影,卻讓人看到了做為母親的牽掛與不舍。

但此時的放手,是壹場得體的退出,也是培養壹個未來可以獨擋壹面的職業選手的最好時機。

片中有壹幕直戳人心,當比賽中的小愛習慣性地回頭去看時,觀眾席上已經沒有了那個從童年時就壹直陪著自己的身影。

這壹次,她要學會自己面對壹切困難了。

慢慢地,她不僅學會了照顧自己,也漸漸融進了新隊友的圈子,在之後還成為了“國乒隊的團寵”。

這段異鄉的經歷在她的人生中寫下了濃重的壹筆。

在2018宣布退役的微博上,她寫下了這樣的話:

福原愛的媽媽正是我們常稱贊的那類母親:“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童年時父母悉心呵護,而隨著孩子長大,父母願意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因為放手是成全壹個獨立人格最好的方式。

伊能靜曾經在節目中講述了這樣壹件事。

以往兒子的生日,他們都是壹家人壹起慶祝。

但是這兩年,她意識到兒子其實更希望和朋友壹起慶祝。

於是,在生日那天,她們壹起幫兒子切好蛋糕後,就離開了。

對於和兒子***同度過的那些親密時光,她依然留戀,但是她也明白,該退出的時候也到了。

而這,也是她做為母親能送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母親與孩子的牽絆註定比他人要更深,也更難以割舍。

然而,適時地放手與退出,才是母愛最深沈的壹面。

媽媽的言行

是孩子命運的底色

小愛的媽媽作為她的啟蒙老師,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

為了練習正確的發球規則,她要求小愛練習壹周後,壹定要學會正確拋球。

不僅如此,每天還要練習1000個球。

對於這樣的要求,壹個4歲的孩子的確有些吃力。

但是在紀錄片中,我們卻能看到,無論小愛練了多久,她都會時時刻刻陪在身旁。

在壹次采訪中,小愛這樣評價媽媽:

“我媽媽對自己很嚴格,對我也是這樣。但是她壹定會自己先做到。”

媽媽堅持、不肯放棄的樣子,深深刻在了福原愛幼年的記憶裏,身體力行地教會了小愛人生中最重要的壹課。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總是習慣用語言去告訴他們,妳要怎麽樣。

然而,有時候自己都沒做到的事情,卻以家長的威嚴義正言辭地要求孩子去做,即使有效果卻不會長久。

孩子是看著母親的背影長大的,我們的壹言壹行都是她們模仿的對象。

李蘭娟院士曾經說:“我的成功有媽媽的壹半。”

雖然母親是個“文盲”,但是她助人為樂、吃苦耐勞的品格令自己終身難忘。

也正是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李蘭娟院士的品格亦是如此。

在鄉下當“赤腳醫生”那幾年,無論村裏誰家有病人,她提著藥箱就趕過去,風雨無阻。

在她帶領下的“利用人工肝治療肝衰竭病人”的項目取得成功後,面對勸她申請專利、名利雙收的建議時,她憤然拒絕,並且做了壹個決定:建立人工肝研究中心,免費向全國推廣。

主持人董卿曾說過壹句話:

“妳希望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妳去做什麽樣的人。”

媽媽是孩子在世界上最親密的存在,同樣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壹個學習對象。

媽媽的性格與言行,影響著孩子未來的性格與命運。

媽媽,是孩子這壹生的“擺渡者”。

她們看似狠心的逼迫,成就了孩子的非凡成就;

她們在不舍中的放手,錘煉了孩子的堅韌意誌;

她們不動聲色地言行,成為了孩子前行的榜樣。

福原愛說過這樣壹段話:“其實我不是天才,只是不想讓愛我的人失望,才壹路走到了最後。”

而這個用愛陪伴、支持她壹路的人,就是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