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宗祠四言通用聯 九龍衍派;雙桂遺風。 上聯典指林姓名人、林氏始祖林堅三十四代孫林臯事典。臯為比幹子孫,戰國時任趙國宰相,權傾壹時,德高望重。他有子九人:林仁、林年、林升、林昶、林文、林曜、林嶽、林佐、林衛,受家風影響,各有才能,德才兼備,被時人稱為“九龍”,林臯則被稱為“九龍之父”,他們家族也被稱為“九龍門”。加上林臯,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見稱,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稱為“十德(以玉的十種特質,比喻君子的十種美德: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之門”。為後來林氏堂號"九龍堂"和“十德堂”之始。下聯典指唐代殿中侍禦史林藻的事典。林藻,字緯乾,莆田人。少負奇誌。與歐陽詹刻意文學,用宏詞擢第,郡人舉進士自藻始。 九龍世澤;十德家聲。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戰國趙·林臯事典(見上第壹聯上聯的聯釋)。 九龍衍派;雙鶴入雲。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趙·林臯事典(見上第壹聯上聯的聯釋)。下聯典指北宋杭州錢塘人林大年,英宗時官侍禦史。曾蓄養雙鶴,放之可入雲端,歸來仍自回籠中。 梅鶴風標;露鳥孝瑞。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967-1028),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錢塘人。居西湖孤山,終身不仕,未娶妻子,與梅花、仙鶴作伴,稱“梅妻鶴子”。有《林和靖詩集》。下聯典指唐代進士、殿中侍禦史林藻的事典。 露禽孝瑞;梅鶴高風。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莆田人林藻,字緯乾,少年時有大誌,憑宏詞中進士,貞元年間官至殿中侍禦史。雙親死後,他在墓旁築廬守孝,有仙鶴飛來,飲露而去,人們認為是他的孝感所致。下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字君復,錢塘人,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做官,也不婚娶,人稱“梅妻鶴子”,死後謚和靖先生。詩作風格談遠,內容大都反映他的隱逸生活和閑適心情,著有《林和靖詩集》。 西河世澤;務本家聲。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西河為林氏總堂號,全聯典指春秋·林放,孔子學生,嘗問禮之本,孔子以時方遂末,而放獨能有誌於本,故以“大哉”稱之。 禦夷勵誌;助夫解圍。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林則徐禁煙卓有成效,因受誣革職,後謫戍伊犁。下聯典指清·沈葆楨守廣信,林則徐之女刺指血作書,乞援於玉山鎮總兵饒廷選,助夫解圍。 進士難進士不難,難是七科八進士;尚書貴尚書非貴,貴在三代五尚書。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福州市南臺島林浦村林氏宗祠“四知堂”聯。林浦村家廟、宗祠眾多,如“士大夫林公祠”、“濟齋林公家廟”、“見泉林公家廟”等。其中最為壯觀的是“世宮保尚書林公家廟”,是明正德年間林瀚為其祖所建。廟前有壹池塘,人稱“紗帽池”;門前壹對青石雕石獅,威嚴雄壯,它是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琉球林喜公後裔1989年所贈。日本琉球有“林姓會”,其始祖林喜,原是林浦村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明朝政府派遣,帶領“閩人三十六姓”到原本屬於中國琉球群島開發,以後留居琉球群島,至今600多年,繁衍20余世,他們多次回鄉尋根祭祖。家廟門內有壹副橫匾,上書“榜眼”二字,是為林枝春高中進士第二名而立。屏風後面是壹座大戲臺。大廳懸掛進士匾、武解匾、文魁匾多達22面,還有各種楹聯10余對,最著名的是這壹副林氏宗祠對聯,此聯已被列入中華名聯。家廟第二進有壹廳堂叫“四知堂”,內懸林元美傳神造像。據說“四知堂”是林元美早年致仕,自稱“四知居士”而取名。林元美曾先後任知縣、知府、知州,最後壹“知”是其自為“知天命”而激流勇退之意。林浦諸多祠堂、家廟還有壹個***同特點,即墻粉刷白灰,梁柱俱漆黑色,其寓意是林氏歷代為官清明廉政,“壹清二白”。 求通民情;願聞已過。 ——清·林則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林則徐撰自勉聯。 若問梅消息;且待鶴歸來。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同為北宋·林和靖(林逋)祠聯。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全聯典指林逋事典。 九牧家聲遠;十德世澤長。 ——佚名撰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林氏宗祠聯 海口鎮牛宅村的“林氏宗祠”,屬於姓氏祠堂。該祠特別之處在於有兩座,按座落地點分為東祠、西祠。東祠為兄,西祠(又叫霞田祠、石獅祠)為弟。東西兩祠均建於明萬歷年間(約1573—1620年),歷代均有修葺。1990年經僑居海外的本宗華僑捐資重建,面貌煥然壹新。現在東祠長46米,寬19米,占地面積874平方米;西祠長59米,寬19米,占地面積1121平方米。兩祠結構樣式大體相同,均面寬五間,進深四間,硬山結構,琉璃瓦面,整個建築物飛檐畫棟精雕細琢、美侖美奐。祠內大柱懸有這副楹聯,此聯點出此宗屬於“九牧林”,其堂號為“十德堂”。祠堂正中立有清內閣大學士董浩、戶部尚書曹振鏞、兵部右侍郎胡長齡、內閣大學士文寧為林則徐所立的“進士”橫匾。民族英雄林則徐之五代孫、原中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淩青(原名林墨卿)為宗祠落成題寫“九牧之光”,使祠堂增色不少。牛宅林姓家族仁人誌士絡繹不絕,最有成就的當屬本宗二十二代孫林紹良,他不僅是印尼首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富豪。 西河世澤鼎盛;九牧流芳無疆。 ——佚名撰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林氏宗祠聯 南雄珠璣巷位於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壹巷”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後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絳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壹壹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壹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於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後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後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後裔143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後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再騰龍。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林氏宗祠“十德堂”聯。全聯典指上聯典指戰國趙·林臯事典(見《林姓宗祠四言通用聯·九龍衍派;雙桂遺風》聯上聯的聯釋)。 草舍百篇集清氣;虎門壹炬振國威。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貢生林時躍,字遐舉,號荔堂,鄞人。授大理評事不就。晚與徐霜臯等***撰《正氣集》。自著有《朋鶴草堂集》、《明史大事記》等書。下聯典指清代大臣林則徐(1785-1850)的事典。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竢村老人。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煙,遂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粵查禁鴉片。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嚴處受賄官吏。迫令英、美煙販交出鴉片237萬八斤。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當眾付之壹炬,全部銷毀。 梅妻鶴子和靖士;竹筆譯文冷紅塵。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詩人林逋事典。下聯典指近代古文家、翻釋家林紓(1852-1924)事典。林紓,字琴南,號畏廬,閩縣人。光緒舉人,曾任教於京都大學堂。翻釋英美待國小說壹百七十余種,影響頗大。 根盤江南莆田縣;葉茂山東不夜城。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山東省文登市林氏宗祠聯。上聯典出了本支林氏由福建省莆田縣遷徙而來。下聯“不夜城”,指文登,據《齊地紀》載:“古時候,有太陽夜裏出現,在東萊可見到。所以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為名。” 祖舉添朝家聲遠;盛世文明光大賢。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東鄉縣林氏總祠聯。 濟美衣冠承恩寵;南郡呂格世澤長。——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林氏宗祠“濟南堂”聯。聯以鶴頂格嵌“濟南”堂名,全聯典出秦昭王死後,依次由孝文王嬴柱、莊襄王嬴子楚和贏政繼承王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式完成中國的統壹。趙國滅亡之後,原居於趙國九門的“九龍堂”林姓望族就遷徙到齊郡鄒縣(址在今山東省境內)。至西漢之初,分鄒縣之地置濟南郡,故後來統稱“濟南林氏”,其居住中心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古平陵城。因此,“濟南”成為繼“西河”之後林姓的第二個重要的發祥地。這壹名門望族以“濟南堂”為堂號,以“濟美衣冠承恩寵,南郡呂格世澤長”為堂聯。林堅的50世孫林尊,在漢宣帝時代官至太子太傅,成為“濟南林姓望族”的開基始祖。後來衍分的支派,如廣陵林姓、郯城林姓、平原林姓、下邳林姓、晉安林姓、壽州林姓、光州林姓、三原林姓和隴西林姓等都以林尊為先祖。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當與古人爭。 ——清·林則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林則徐題贈聯。 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 ——清·林則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林則徐撰自題聯。 敦和氣而聚國族;積陰德以福兒孫。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浯江鎮海雲村林氏家廟聯(1)。祠祀開基祖林安及列祖列宗(下同)。 忠孝有聲天地老;古今無數子孫賢。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林氏大宗祠“九龍堂”堂聯。 大誌禁煙,禦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末政治家林則徐,字元撫,壹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慶年間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經世之學。任東河河道總督時,盡心修治黃河;在江蘇巡撫任上,又興修瀏河等水利。道光年間,先後任湖廣總督、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嚴厲禁煙,卓有成效,曾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二百三十七萬多斤;並積極籌備海防,屢次抗擊英軍挑釁。鴉片戰爭爆發後,嚴密設防,使英軍在廣東無法得逞。因受誣陷被革職,充軍新疆,曾在那裏興辦水利,開辟屯田;後歷官陜西巡撫、雲貴總督等。工詩、能文、擅對聯,有《林則徐集》等。下聯典指林則徐的女兒,嫁沈葆楨(字幼丹,侯官人,道光年間進士,歷官九江知府、廣信知府、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為妻。沈葆楨守廣信府時,太平軍攻城,林氏刺手指寫血書,向玉山鎮總兵饒廷選求援,經七戰而勝,沈葆楨從此名聞天下。 西山瑞滿,三仁著績;河水祥垂,雙桂流芳。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林氏宗祠“西河堂”聯。聯以鶴頂格嵌入林氏“西河”郡望、堂號名。雙桂指林祿之子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清·林則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林則徐撰自勉聯。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清·林則徐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林則徐題贈聯。 幼敏絕倫,京都景仰;才高壓重,狀元世家。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林文秩,福州人。少穎不凡,拜監察禦史,立朝有直聲。下聯典指明代林大欽、林宣德皆中狀元。 唐宋元明,五百進士三頂甲;高曾祖考,十二宰相九封侯。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東鄉縣林氏總祠聯。 捷報新傳,百載冤仇今盡雪;將軍雖去,千尋大樹永淩雲。 ——胡喬木撰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岑兜村黃螺山林氏宗祠聯 海口鎮岑兜村黃螺山麓的“林氏宗祠”,嚴格意義上屬於姓氏宗祠,但如今把它列為歷史名人專祠也未嘗不可——因為該祠已被辟為“林則徐紀念堂”,而林則徐為歷史名人。“林氏宗祠”為六代祖林榕山和其子林存素建於明代,原為懸山頂土木混合結構,六扇前後院,兩進。1998年重建後的宗祠比原祠略大,祠寬15.3米,深28.8米,面積830平方米。祠堂兩進三廳,為混凝土半框架結構。前廳正上方掛有“民族英雄”巨匾和林則徐玄孫淩青書寫的“林文忠公祠”橫匾。另有胡喬木題寫的這副對聯,林則徐外玄孫、著名書法家沈覲壽書寫的牌匾,以及大量反映林則徐生平業績的掛圖。該祠1993年被市政府定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敦誼明倫,即此是敬宗尊祖;本修德立,如斯乃孝子賢孫。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臺灣省南投縣竹山鎮林氏“敦本堂”聯。聯以鶴頂格嵌“敦本”堂名。 祠旁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塔;樹成香雪海,西湖重見古時春。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北宋·林和靖(林逋)祠聯。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 聚族衍象山,仁義禮智綿世澤;斯堂開麟野,士農工商振家聲。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和溪林氏家廟“聚斯堂”聯。堂祀開基祖林長清及派下列祖列宗。 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疊出亦宗支。 ——林召棠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中山市大湧鎮安堂村林氏宗祠聯。安堂村是個有630年歷史的古老鄉村。唐朝末期,其高祖林披公居福建莆田,有“九子十登科”的美譽,得朝庭追封他為睦州刺史,有子9個、女1個。子皆成為唐朝命官,官至刺史、府史不等。唯有其女婿三次赴考均落第。壹日林太夫人把裙褂掛在門楣上,叫女婿經此門而入嶽家。之後,女婿真的高中。這傳說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從中可見林家激勵子弟參加科舉的願望是十分強烈的。安堂村林氏宗祠正堂掛的“十德圖”,就是為紀念林披公九子壹婿均科舉高中拜官的盛事而繪制的。林披公第六子允文公為安堂村林姓始祖,官拜蘊州刺史,其從國家安定的願望出發,曾勸喻當時在廣州作亂反唐的劉×,被劉把他的頭作磨刀用。此事,《成語考》、林氏族譜皆有記載。允文公子玄興公來到安堂開枝散葉、後裔蕃昌。至今,僅在村裏常住的林姓人口已超過5000人;玄興公祖屋,據說是10多年前拆掉的。百多年前,安堂已是隆都地區的望族名鄉。唐朝之後,受歷代世人虔誠敬仰的媽祖(又被尊為“天後”),同為林披公後人,安堂林姓林姓後人,世代尊稱媽祖為姑婆,並建有媽祖天後宮祀奉。 大丈夫不食唾余,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占山巔。 ——唐·林嵩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進士林嵩抒誌聯。 家之興在禮義,朔望參謁者禮義之本;族之大在孝敬,春秋祭祀者孝敬之源。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漳浦縣浯江鎮海雲村林氏家廟聯(2)。 自長仄開基,積厚流光,克繼九龍綿世澤;由萬安蔔宅,地靈人傑,足追雙鳳振家聲。——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梧宅鎮林氏大宗祠聯。祠祀開基祖林希遜及派下先祖。 崇以忠,崇以信,忠信承先,本本源源綿世澤;德言孝,德言慈,孝慈裕後,支支派派衍長林。 ——佚名撰林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新村鎮林氏祖廟“崇德堂”聯。堂祀開基祖林廣明及派下先祖。 振作那有時,少時、壯時、年老時,時時須努力; 成名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佚名撰福建省永定縣林氏宗祠振成樓堂聯 永定林氏客家人因中原戰亂被迫不斷南遷,飽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痛苦,從中孕育出愛國愛家、頑強奮鬥、尋求解放的革命精神。客家人在歷史上英雄輩出,愛國愛家,報郊祖國。“壹方水土育壹方人”,在客家社會的土壤中孕育出壹代代愛國英豪。客家宗祠祖屋中,愛國愛家內容的族訓堂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