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發明的是:地震儀和渾天儀。
1、地震儀:早在公元132年,張衡就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後測量儀器,名叫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記載,儀器整體由銅制成呈圓形頂端凸起,直徑大概有八尺,外圍還用各種文字鳥獸圖案來裝飾,也很像當時的酒杯,儀器內有八個柱子,安裝驅動機關,儀器外有八條含著銅珠的龍,位居八方,每條龍下都有蟾蛛地震發生後,相應方向的龍珠便墜落,被蟾除之口所接。
2、渾天儀:早在西漢時期,耿壽昌就制造出了渾天儀,張衡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使得渾天儀更加精準。張衡改進的渾天儀整體是壹個直徑大概四尺多的銅球,在球上刻著二十四節氣、南北極、二十八星宿以及黃赤道等元素,形成了渾象(和現在天球儀類似),通過機械裝置,來連接漏壺和渾象,就可以用漏壺的流水來運轉渾象,就可以得到天體運動,時令節氣的規律。
3、張衡對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很精通,其在天文、數學、文學地理等方面都有涉獵。尤其是在地震學和天文學等方面,可以說是開創了此領域的先河。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瑞輪英、計裏鼓車、獨飛木雕、地形圖等。
地震儀的工作原理
地震儀的工作原理基於地震波傳播的特性和重力的作用。地震儀主要用於檢測和記錄地震的方向和強度。地震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和地震波的震動來探測地震。它通常由壹個懸掛的銅制球形容器和壹根垂直的支桿組成。球形容器內部裝有水銀或其他液體。在地震發生時,地震波的震動會使得容器內的液體發生傾斜或擺動,從而影響到容器中的測量裝置。
具體地,地震儀中的測量裝置通常是壹個指針或壹個震蕩盤。當地震波傳播到地震儀時,它會使得指針或震蕩盤發生相應的移動。通過觀察指針或震蕩盤的位置變化,可以確定地震的方向和強度。
地震儀的工作原理基於地震波的傳播和液體對重力的響應。當地震波通過地震儀時,它會引起測量裝置的移動,進而記錄下地震的相關信息。這種原理使得地震儀成為了壹種重要的工具,用於監測和研究地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