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以張勛復辟事件在江南農村中激起的風波為題材的。風波由辮子問題引起,船夫七斤的辮子在辛亥革命中 被大剪去,可是在張勛復辟的時日裏聽說“皇帝是要辮子的”。便因怕坐牢殺頭,而全家惶惶不安,並且村裏人對七斤的態度也有改變,封建勢力的代表趙七爺恫嚇七斤,普通村人則圍觀著熱鬧,最後由於皇帝未坐成龍庭,也就壹切歸於平靜。張勛復辟事件在農村引起如此壹場風波,很快就平秘。這些描寫表明革命如果不是建築在廣大農民覺悟的基礎上,即使像剪辯子這種事,也會在風吹草動之中引起慌亂與騷動。
風波詞語解釋為壹件特殊,意外的事,比喻生活或命運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變遷。而魯迅筆下的《風波 》出自《吶喊》壹書,小說描寫1917年張勛復辟事件在江南某水鄉所引起的壹場關於辮子的風波,以小見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封閉,愚昧,保守的沈重氛圍,帝制余孽還在向農民肆虐,農民還處於封建勢力和封建思想的統治和控制之下,愚昧落後,冷漠保守,缺乏民族主義覺悟。說明辛亥革命並沒有給封建統治下的中國農村帶來真正的變革,今後的社會革命,若不能喚醒民眾,是難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