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觀的意思是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京觀”是中國古代戰爭的產物。所謂“京觀”,就是將敵人的屍體堆起來,築成壹種高高的,為了震懾別人而彰顯武功的建築物。
最早記載京觀內容的是在《左傳》。公元前597年,晉國和楚國在邲發生大戰,晉國大敗。潘黨向楚莊王建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但楚莊王沒有答應。《左傳》中第二次出現有關京觀的記載是在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齊侯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陰之役,乃還。《左傳》中的‘武軍’即京觀。
引證解釋:
《資治通鑒·魏紀六》曰:景初二年,司馬懿討遼東公孫淵。六月,“懿既入城,誅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築為京觀。”
《資治通鑒·晉紀三十九》曰:義熙十四年十壹月,赫連勃勃破長安,“積人頭以為京觀”。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八》曰:開元十年八月,安南賊反,楊思勖討之,大破之,“積屍為京觀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