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龍興講寺,我們先在它周邊觀察了壹陣:龍興講寺所在地是沅陵城的西北,濱沅水,古色古香的寺廟建築沿山坡自底向上而建,這就是虎溪山,與距此不到1公裏遠的梧桐山默默相望.梧桐山原是歷代名人雅士聚會吟唱的風景勝地,現在是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公園,我在前面已經對勝利公園作過介紹.
沅陵城本處在五座古名山的山麓,有“壹城壓五山”之說.這五座山分別是:虎溪山、梧桐山、鶴鳴山、天寧山、飛霞山.歷代以來,各山都壹直分別有其用途:鶴鳴山為縣學、府學所在地,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大學城”或“教育中心”;天寧山為比武練兵的校場所在地,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體育城”或“體育中心”;飛霞山為府縣衙門所在地,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政治中心”.虎溪山和梧桐山自然就是“宗教中心”和“文化中心”.
滄海桑田,世事遷移,近代以來,特別是近50年來,除了社會面貌的變化,地理態勢也由於沅陵城下遊五強溪水庫的建成而發生了巨變.沅陵舊城的大部已經沒入了變得寬闊了的沅江,新城整體後移至虎溪山的後面去了.龍興講寺也從俯視沅陵城的蕓蕓眾生變成了被沅陵城的蕓蕓眾生俯視了.若當年的龍興講寺裏居高臨下教化眾生的方丈們地下有知,情何以堪?另外,隨著水位的擡升,虎溪山等山也都成了小土包.盡管如此,人們仍舊願意用虎溪山、梧桐山等古名來稱呼它們.
龍興講寺山門面南,正對沅水,其建築布局大體上是依佛教寺廟規制,次序是:頭山門、過殿、二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閣.沿著這條軸線,兩邊還有壹些諸如旃檀閣之類的配殿.觀音殿後面50米是壹個牌坊,這是“虎溪書院”的入口,嚴格地說,這已經不是龍興講寺的內容了,只是地理位置上緊鄰.
順便說壹下,虎溪書院的建設年代是明朝,比龍興講寺晚了三個朝代,比嶽麓書院晚了兩個朝代,虎溪書院在規模和學術影響上更是無法與嶽麓書院相提並論,我在與龍興講寺的員工聊天時,當其得知我來自嶽麓書院時,他們對我聲稱虎溪書院的歷史比嶽麓書院古老,我當即給予了駁斥.
從山門至虎溪書院壹路沿虎溪山拾階上坡,在壹些地方,坡較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