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
別名
鴨嘴菜
形態特征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具根狀莖,下生須根。莖直立或傾斜,高13—30cm,全株光滑無毛。葉紙質,形狀和大小變異甚大,由條形、披針形、矩圓狀卵形、卵形至寬卵形,長1.5—7.5cm,寬0.5—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全緣,弧形脈;葉柄長達20cm,基部成鞘。總狀花序,腋生,有花3—6朵或更多,直徑5—7mm,花被片6,披針形或卵形,藍色或帶紫色。蒴果卵形,長約1cm(圖137)。
圖137 鴨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Presl ex Kunth
地理分布
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陜西、甘肅,以至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在國外,朝鮮、日本、馬來西亞及非洲的壹些國家也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鴨舌草在亞熱帶地區,4—5月出苗或返青,出苗後2—3周即長出浮水葉,並進入快速生長期,7—9月開花,9—10月結實並成熟,以後進入果後營養期,降霜後,地上(水上)部分枯死。在中亞熱帶的冬水田、池沼等水域中,其披針形漂浮葉可以順利越冬;在南亞熱帶以南,冬季亦可生長;在北亞熱帶以北地區,僅能以根芽和種子越冬。春季出苗(返青)較中亞熱帶以南地區推遲15—30天。
鴨舌草主要依靠種子繁殖,但用其根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當蒴果成熟後,果皮反卷開裂彈出種子,或蒴果斷落隨水流向遠方傳播。其種粒雖小,但比重較大,壹旦播於水中,即能沈落水底並混入泥土中,種子當年處於休眠狀態,經過冬季才能發芽出苗。
鴨舌草具短根莖,有較多的潛伏芽,具有較強的再生力。生長期內利用3—4次,並不影響再生力。生態幅比較寬。喜肥、嗜水、喜光、怕幹旱,壹般多生長在池沼、水塘、淺湖、河邊、溝渠、溪流和稻田等淺水中,常群生,多形成單優勢種純群落;在肥沃、潮濕、光照充足的開曠地上也能良好生長發育。
飼用價值
鴨舌草的莖葉脆嫩多汁,各種畜禽均采食。豬、鵝最喜食,切碎後雞、鴨、兔喜食;牛、羊采食,是壹種優等青綠飼草。鴨舌草鮮草水分含量高達83.7—90.6%;含豐富粗蛋白質、無氮浸出物,粗纖維含量較低(表137—1)。
表137—1 鴨舌草的化學成分《豬雞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農業出版社,1979。(%)
鴨舌草的鮮草或幹草中的總能、對豬的消化能、可消化粗蛋白質和對雞的代謝能均比較高。以幹草為例,不同生育期,其總能雖不高,但消化能和代謝能均較高,可消化粗蛋白質含量也是較高的(表137—2)。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
表137—2 鴨舌草的能量價值及可消化蛋白含量《豬雞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農業出版社,1979。
鴨舌草的莖葉除可作飼用外,亦可作綠肥,嫩莖葉可食用。